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每一个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是一门必修的学科。伴随着国家在教育上大力支持和不断投入,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和最终目标也在随之不断进行改善。现如今,高职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以往传统的传授知识或者单纯的培养语言能力,在渗透中国文化方面及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上的交际能力方面是新时代学生所要具备的新追求。但通过对高职英语目前授课的现存状况调查得知,各式各样的问题存在于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的环节,如何充分达到高职英语教学与传播中国文化之间的交互关系目标,正是需要研究和分析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英语;中国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张玲玲,张晋,王杨,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基金项目】论文标注课题: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Z18123)阶段性成果。
构建一个文化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是当今时代之下的一个大课题。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在全球范围都承担着一个传播者的角色,这不仅是中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所需要做出的贡献,也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应该担负的责任。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被淘汰,对于加强学生的本土文化接受度和文化自信理应加入当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中。
一、培养现存状况
1.教育体制缺陷。目前而言,在高职英语教学的体系中,多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大都是将所学外语学科国家的各种文化被接受教育者所吸收,达到拓宽受教育者知识面的目的,却不怎么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该如何用准确的英语词汇或语句进行表达,那么就更不谈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2.师资力量贫瘠。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與大学教师并无可比性,大多任课教师自身的学历水平一般,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缺少创新性、与时俱进性,学生能获取的知识不过是老师在受教育期间那些有限甚至过时的内容。
3.学生认识不足。不少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学科时,无法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国公民需要站在国家立场,学习外语不仅是丰富自己更是有着弘扬文化的必要性,学习的目的单纯为了成绩,甚至杜绝这种自以为浪费时间的教学方式。学生思想层面上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仅能浅显的了解基本知识、基本的沟通能力,无法达到更高素质要求,更没有一个文化传播者的自觉性。
二、培养关键和重要意义
1.有助于人才培育。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此之前,对英语教学局限在语言的掌握和对外国文化的吸收,那么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能在譬如“交流天气”等口语上得心应手,却在谈及本土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上有口难开。这个问题是如今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个根本性的劣根。在进行该方面的改进之后,不仅是对学生的思想境界还是能力上都有正面作用。
2.有助于宏观目标达成。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上的经济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却大大失衡。从外国友人的角度而言,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壮大,有更多的人对中国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中国自身发展的角度而言,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是必然,是为之努力的目标。
三、有效解决路径
1.完善教育体制。首先,要改变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要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将学习外语的目标脱离单纯为了成绩的片面性,应该让学生处于一种开放式、自主式的环境下,让学生能在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来理解学习。其次,在课本中,需要加入更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当代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少之又少,在英语学科中的涉及更是星星点点。
2.严格要求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培训等方式,先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应该要有着从国家和社会角度来进行授课的长远眼光,要明确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背景下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与学生的互动,在精神上能让学生振奋,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活泼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高效的获取这种交际能力。
3.提高学生意识。学生作为该课题的主体,该课题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最终仍然在学生身上。首先,只有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甚至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才能在学生往后的学习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做任何其他改变都殊途同归的关键点。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方案,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结语
高职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英语作为众多基础学科之一,特别是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学习外语的目的也不单单为了涉足外国文化领域,更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各个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做出更优的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个国人都应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突破口在于在英语学习中的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具备传播出去的能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所肩负的也是国家和社会对其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张静.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5(5):55-59.
【关键词】高职英语;中国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张玲玲,张晋,王杨,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基金项目】论文标注课题:2018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Z18123)阶段性成果。
构建一个文化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是当今时代之下的一个大课题。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在全球范围都承担着一个传播者的角色,这不仅是中国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所需要做出的贡献,也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应该担负的责任。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被淘汰,对于加强学生的本土文化接受度和文化自信理应加入当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中。
一、培养现存状况
1.教育体制缺陷。目前而言,在高职英语教学的体系中,多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大都是将所学外语学科国家的各种文化被接受教育者所吸收,达到拓宽受教育者知识面的目的,却不怎么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该如何用准确的英语词汇或语句进行表达,那么就更不谈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2.师资力量贫瘠。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與大学教师并无可比性,大多任课教师自身的学历水平一般,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缺少创新性、与时俱进性,学生能获取的知识不过是老师在受教育期间那些有限甚至过时的内容。
3.学生认识不足。不少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这门学科时,无法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国公民需要站在国家立场,学习外语不仅是丰富自己更是有着弘扬文化的必要性,学习的目的单纯为了成绩,甚至杜绝这种自以为浪费时间的教学方式。学生思想层面上的缺陷,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仅能浅显的了解基本知识、基本的沟通能力,无法达到更高素质要求,更没有一个文化传播者的自觉性。
二、培养关键和重要意义
1.有助于人才培育。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此之前,对英语教学局限在语言的掌握和对外国文化的吸收,那么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时,能在譬如“交流天气”等口语上得心应手,却在谈及本土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上有口难开。这个问题是如今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个根本性的劣根。在进行该方面的改进之后,不仅是对学生的思想境界还是能力上都有正面作用。
2.有助于宏观目标达成。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上的经济影响力与文化影响力却大大失衡。从外国友人的角度而言,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壮大,有更多的人对中国绚烂多彩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中国自身发展的角度而言,把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是必然,是为之努力的目标。
三、有效解决路径
1.完善教育体制。首先,要改变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要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将学习外语的目标脱离单纯为了成绩的片面性,应该让学生处于一种开放式、自主式的环境下,让学生能在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来理解学习。其次,在课本中,需要加入更多中国文化的元素,当代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少之又少,在英语学科中的涉及更是星星点点。
2.严格要求教师。可以采取有效的培训等方式,先一步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应该要有着从国家和社会角度来进行授课的长远眼光,要明确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背景下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与学生的互动,在精神上能让学生振奋,让课堂更加的生动有趣,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活泼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高效的获取这种交际能力。
3.提高学生意识。学生作为该课题的主体,该课题实施的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最终仍然在学生身上。首先,只有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甚至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才能在学生往后的学习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这是做任何其他改变都殊途同归的关键点。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针对性的制定有效方案,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四、结语
高职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英语作为众多基础学科之一,特别是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学习外语的目的也不单单为了涉足外国文化领域,更应该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各个国家的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做出更优的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每个国人都应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突破口在于在英语学习中的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具备传播出去的能力。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所肩负的也是国家和社会对其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张静.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5(5):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