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翻转式路桥防超载装置及参数分析

来源 :公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路桥因车辆超载事故频发与寿命大幅缩短问题,提出了道路“保险丝”概念,设计研发了车辆超载自动判别限行装置,并介绍了其运行方法.装置由台座、可翻转滑块、控速限位弹簧、复位单元和超载报警单元组成,利用翻转滑块和台座之间的界面摩擦力与车重产生力矩的力的平衡原理,自动识别超载并转动形成路障,限制超载车通行.建立了装置的受力简图,并基于有车超载界限工况下的力的平衡条件,建立了翻转滑块尺寸、自动、界面摩擦系数、超载限值、控速限位弹簧弹性系数、复位千斤顶额定荷载值等参数的相互关系方程;推导出左右摩擦副界面所需支承力之比和限载值计算表达式.最后假定已知参数,给出一个设计案例.装置的使用可以有效防止超载车辆通行,确保路桥结构安全,延长使用寿命.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的不足,从黏弹力学原理出发,对热再生沥青在不同温度及再生剂掺量下进行沥青弯曲蠕变试验,试验采用应力松弛时间、耗散能比及m/S值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urgers模型推导出的应力松弛时间、耗散能比、m/S指标均可以反映沥青的低温性能,虽然各指标所采用的黏弹性参数并不一致,但结果相一致.再生剂改变了沥青黏弹比例,使其蠕变行为及抗裂性能发生变化,随着温度降低,热再生沥青松弛时间增加,耗散能比减小,m/S值减小,沥青低温抗裂性变差;随着再生剂掺量的增加,沥青松弛时间减少,耗散能
通过自制的新型冲刷试验装置分析了黏性土起动机理,本试验装置相比于传统装置,在水流流速、土样的物理变量以及数据采集控制方面更加准确;通过本试验装置能较好地测量土体的起动流速;通过试验证明了黏性土的起动是土粒微团的起动模式,黏性土的起动流速随黏性土孔隙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黏性土孔隙比的减小而增大;通过对黏性土体的抗冲刷特性研究将对临水路堤的防护与监测起到指导意义.
以某中承式钢拱桥为依托工程,针对分体式箱型主梁的抗风性能与气动外形进行优化研究.基于流体计算软件(CFD),计算主梁截面在-6°、-3°、0°、3°和6°风攻角下的阻力系数;同时,为改善主梁截面的气动外形,研究增加0.1H~0.25H的中央上稳定板、下稳定板、导流板和不同方案组合下主梁的抗风性能,结果表明:在-6°~3°风攻角范围内,随着中央上稳定板高度的增加,主梁截面的阻力系数随之增加;在3°~6°风攻角范围内,随着中央稳定高度的增加,主梁的阻力系数开始减小;在-6°~6°风攻角下,增设不同高度的下稳定
在超大型沉井施工过程中,由于沉井体积较大,重量大,下沉深度深,受地层地质、地下水、周边结构物等影响,在不同下沉阶段,其下沉方式不同.在大型桥梁陆地沉井下沉前期采用降排水下沉,中后期采用不排水下沉,不同地层,取土方式不同,对四周地面、结构物等影响非常大.比如在粉土、粉质黏土、粉砂、粉细砂和圆砾等地质中容易出现取土不均匀,取土不当引起内外压力差过大,产生涌砂等现象,造成沉井突沉,甚至沉井倾斜,沉井四周地面不同程度的沉陷.为了确保沉井施工质量和安全,顺利下沉到位,依托南京仙新路过江通道北锚碇沉井的不排水下沉关键
针对现有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系统的数据利用率低、养护决策科学性不足等问题,深度结合随岳高速公路南段的实际运营管理需求,运用北斗定位、LBS、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研发“云+端”的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智慧巡养管理系统.该系统可提供道路基础设施从病害巡检、养护决策、养护施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完整解决方案;此外,通过对多年历史检测养护数据挖掘分析,结合当前公路路面性能指数情况,自动生成最优养护方案,能够有效提升公路养护运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决策科学性.
为了提升城市道路阻车桩养护维修工程质量,充分发挥阻车桩的城市交通管理效能,科学合理确定阻车桩养护造价水平,对北京市城市道路阻车桩的建设和管养情况开展了调研和实地测算研究.研究内容全面梳理了阻车桩的建设技术要点和管养现状,并进行了需求性分析,总结了标准化养护维修工艺流程,结合实地测算法确定了养护维修人材机的消耗量,编制了石球阻车桩维修(无基础)、石球阻车桩维修(有基础)、石柱阻车桩维修、不锈钢及铸铁阻车桩维修等4个定额项目.研究结果基本满足城市道路阻车桩养护工程的造价分析需求,可以为国内城市道路阻车桩养护维
旋推功率比(RTPR)可以从钻进破岩机理角度描述破碎不同岩土层所需切应力与正应力的差异,通过与钻进比能(SED)指标的预报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钻进参数的同步变化对RTPR指标定位软硬界面位置无显著影响,相比可知钻进比能可以得到更精确的预报效果.因此,应用RTPR指标对广西某大型岩溶隧道进行充填溶腔与硬质灰岩区域界面识别,并一步根据曲线特征判断传统预报中缺失钻孔排渣与返液的预报不确定区,最后通过掌子面已知条件预测未知地层的岩性.此方法在实际钻探预报中准确预测了前方地层的岩性,可以为隧道地质的精细化预报提供
根据最近文献资料统计,季节冻土区隧道衬砌边墙出现纵向裂缝的案例越来越多,给隧道运营安全带来极大危害.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季节冻土区隧道冬季边墙衬砌开裂的原因及相应整治对策.结果 表明:(1)仅考虑嗣岩冻胀力荷载时,当冻胀力达到一定量值时,边墙中间位置会产生较大弯矩,会导致边墙混凝土衬砌产生裂缝,当考虑冻胀力荷载和围岩荷载共同作用时,围岩荷载会进一步加剧衬砌裂缝的发展程度;(2)计算得到的边墙拉应力最大值对应位置通常在轨面以上2~3 m处,与现场某隧道由围岩冻胀荷载导致衬砌开裂现象位置吻合;(3
为研究黏钢加固对大断面隧道拱顶衬砌脱空的加固机理,基于某大断面隧道拱顶脱空加固方案,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考虑结构胶固定、化学锚栓固定、结构胶与化学锚栓共同固定钢板3种工况,分别分析化学锚栓、钢板与衬砌的受力特性,探究钢板加固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加固方案.结果 表明:钢板加固是一种有效的拱顶脱空病害处治措施,可降低脱空衬砌不利拉应力,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防止衬砌掉块脱落.不同的钢板加固方案对衬砌的加固效果有所差异,当仅使用化学锚栓时,衬砌最大主应力下降22.7%;当仅使用结构胶时,最大主应力下降了4
针对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风险因素多样性、风险因素耦合作用复杂的问题,提出了风险多因素耦合的概念.首先,在安全风险系统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充建立了安全风险系统量化模型,用以定量计算失效点的出现概率.其次,以风险因素耦合效应对系统整体风险水平的影响程度为参照,给出风险因素耦合系数来度量各因素耦合程度的大小.以广州南站地铁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设计试验研究了深大基坑施工风险因素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风险因素的耦合对系统整体安全风险多为正向影响,且部分因素间的耦合效应甚至可能将局部系统风险放大至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