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贯中西 读万卷书 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智慧之光 跨界文理 行万里路 勇当改革开放先锋 志存高远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xu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光远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医院举行。仪式简单、肃穆。于光远遗体静静地躺在花丛之中。老友、同事、学生,还有慕名前来的敬仰者手执白菊,向老人三鞠躬。老人周围,人们轻轻放下的花朵聚成一座环形“花山”,表达着对于老的敬意与不舍。仪式结束后,许多人仍不愿离开,目护灵车远去。著名教育家刘道玉敬献的挽联是:“一生勤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著作等身,两袖清风学贯中西当代亚里士多德。”
  于光远(1915.7.5—2013.9.26),1915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和近代科学技术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郁锺正。193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1934年转到清华大学物理系3年级。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蹂躏,于光远放弃了成为一个物理学家的梦想,参加了1935年底爆发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继而在共产党的影响下,投身到抗日救亡的事业中,1937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光远是入党后起的名字。1939年任延安中山图书馆主任。1941年起从事陕甘宁边区经济的研究工作,后在延安大学财经系任教。
  1948年于光远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宣传处副处长。50年代曾较长时间在中宣部工作,担任中宣部科学处处长。从此,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开始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研究。
  1952年,于光远出版《政治经济学》专著。1955年,40岁的于光远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首批64位学部委员(院士)之一。在这64位首批社会科学院士中,他大概是最后一位谢世的了。
  1975年以来,于光远历任国务院政策研究室负责人,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副主任等职,他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还担任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名誉会长或顾问。
  从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青年先锋,追求社会进步的革命者,到新中国建设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工作的积极组织者,以及当代中国体制改革中思想理论界的代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照表人物,一生走来,人们感受最深的是于光远对真理至纯的追求。
  这样的评价:学识渊博,学贯“两科”,即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整个学术生涯中,他开拓了许多新的学科领域,尤其在促进中国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方面、在自然辩证法哲学学派的创立与发展方面、在反伪科学方面等等,他是勇敢的开拓者、辛勤的耕耘者。
  可以说,这一评价基本概括了于光远为中国学术、思想以及改革所作的贡献。
  于光远的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上、下册,1977—1978),《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5卷,1980—1991),《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7卷》,《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杂记》,《同伪科学至少还要斗一百年》,《我的教育思想》等。于光远的教育思想的确标新立异,不同凡响。
  经济学家曹思源是于光远的研究生,他回忆说:“1979年于光远招收研究生,有一项十分苛刻的条件——提交一篇论文,论文不合格者连考试资格都没有。”他当时提交的是一篇三万多字的《左倾领导路线剖析》,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恐怕算是“反动言论”,而于光远仍然大胆接收了他。
  还有一位英语分数不够而专业成绩突出的考生,于光远则破格录取为自己的硕士研究生。一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传为佳话。
  回想10多年前,我有幸同耄耋之年的于光远在北京西直门沪园餐厅吃了一餐上海本帮菜,同桌的还有作家周而复、王蒙等,于光远是坐着轮椅来的,但席间兴致极高,谈锋甚健,自诩“坐轮椅,走天下”,还当场送了大家每人一张他在电脑上打印出来的短文,当时我很惊讶于老在80多岁的高龄还开始学计算机,这也鼓舞了我在花甲之年开始学电脑,并在年逾古稀之时打出了以上这篇文章。
其他文献
这是很多人经常问的问题——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来帮助有天资的儿童进一步发展?如何鉴别学生的才能?天才的学生应该在哪里学习?谁来教他们?有天分的孩子是不是应该单独教育?对天才学生我们应该教多少,什么时候教?其实,天才教育已有很多不同的教育组织形式,比如特殊的学校、独立班或安排一定时间到校外跟专业老师上课。虽然我们已经有各种特殊的天才教育服务,可以把各种各样有潜力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素质和水平的人才,但是无
2009年7月11日,七十多岁的放牛老爹范仰杰,一大早就来到峙冲村后一个名叫“高仙岭”的山上。搜寻放牛时走失的一头牛。快到山顶时,范老爹突然听到一个女人微弱的呼救声。为了弄个究竟,范老爹朝着声音的方向找了过去。  当范老爹循着声音来到一个长满了杂草的洞口,探头向下一看,里面的情景吓了他一大跳,深深的洞底下竟然有一个女人。出了一身冷汗的范老爹来不及多想,转身下山报警去了。  上午10点,正在值班的宜
3月3日,第12届“未来伙伴”北京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隆重开幕,率先拉开了本年度的省级机器人竞赛的序幕。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以及北京市科协、教委的相关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本届竞赛由北京市科协和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诚信伴我成长,科技开创未来”为主题。  开幕式过后,机器人创意比赛、机器人综合技能比赛、机器人足球比赛、FLL机器
2015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营以“兴趣为翼,探究科学”为主题,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营队活动:名师讲座——听名家大师精彩报告,互动交流;科技场所参观——参观省地质博物馆、名人馆、现代科技馆、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校内重点实验室参观——参观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电站模型、同步辐射实验室;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物理、化学、生命、工程分学科探究实验组合”活动。  活动
作为现代意义的科技馆,除了在展示内容、展示手段和互动方法上都需要不断创新外,还应该在展教模式、科普理念、科学传播等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层面上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与时俱进地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一直以来,科技馆的展教工作者以场馆资源为依托,努力寻求展教方式的多样性。科普剧正是这些传播方式中贴近公众,具有戏剧化、情景化审美意味的样式。如何把握好这一形式,使之在科普场馆落地生根,从而更好地发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于2003年立项。本项目以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和全国23个省市60所项目实验学校为主要实施单位。从2003~2010年,本项目已经实施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3~2007年)的实施内容为“高中科学教师科技创新指导能力培训的理论与实践”项目,此阶段将“科教合作”的连接点定位在“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学探究欲科技创新的能力”上。“中
苏朝晖,我国第一枚国际化学奥林匹克金牌获得者。1991年于厦门大学化学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美国麻省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在国外学习工作十余年后回国从事科研,现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7年7月盛夏的一天,在多瑙河畔的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大学,第19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即将降下帷幕,发奖仪式正在举行。17岁的苏朝晖登上了领奖台,他为中国赢得了宝
农业物联网是基于农业大数据的新型智慧农业模式,近年来,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密集出台了各种相关支持政策和规划意见,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当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受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委托,北京航天华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华阳”)在该所深圳试验基地农场内建立1个物联网系统管理平台,对基地内的实验材料的光、温、水、肥、气等生长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控,按照检测数据智能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实验教学包括实验基本操作、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各类实验教学有其特点和策略。如何有效实施实验教学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信息技术 化学实验 有效教学 策略    在实践新课程中,广大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教
研究背景  2013年的暑假,炎热高温降临西安。众多拥有汽车的家庭很快就领略到烈日下车内的高温。各大新闻媒体争先恐后地报道着“汽车自燃”“汽车爆炸”等事故。这些事故与汽车内的高温有多大关系呢?夏天车内的温度到底有多高?高温下,车内又有哪些安全隐患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小组开始了探究。  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课题研究目的是测量夏天车内的温度,了解夏天车内温度之高。我们针对车内的环境设计实验,探究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