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瑶是一个外地女孩,和每天忙碌于这所城市中的其他外乡女孩一样,她有一间小小的租住屋、一台电脑、一张舒服的大床和几条心爱的裙子。余瑶的工作压力不小,文静沉稳的她唯一的社交活动就是中午的时候和几个年纪相仿的同事搭伙出去吃饭。下班之后,尚无男友的她一个人回家,看似安好平静的生活在那个余瑶发高烧却一个人撑着打车到医院的夜里被打得粉碎,余瑶发觉自己是那么害怕独处,一个人走来走去的空间和时间让她狂躁。
办公桌上的红色热带鱼
余瑶开始喜欢加班。每天公司里总有一些人要加班,余瑶就和他们一起留在办公室里。通常,余瑶会一个人先去楼下的馄饨店或者面店吃点东西,然后在附近的夜市逛一逛,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回到办公室。上网、听音乐、看杂志、发呆,到了晚上8点,余瑶会收拾好东西,去赶最后一班225路公交车回家。
余瑶不想回家。回家又能做什么呢?不外乎也是上网、听音乐、看杂志、发呆,顶多可以穿得随便点舒服点——毕竟在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这些事情在办公室里做,不但节省了电费,身边还有人陪伴,心里面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人。
为了留在办公室的时候更有家的感觉,余瑶细心地置办起办公桌的内容。先是买了一个胖乎乎的卡通小猴子让它趴在电脑的显示器上,然后准备了五彩缤纷的即时贴纸,还摆了两个相架,一个放自己的照片,另一个放全家福。余瑶左看右看,总觉得缺少点生气。她花了半个下午,添置了一个漂亮的纺锤形玻璃鱼缸,里面有一条鲜艳的红色热带鱼悠然而骄傲地游着。
可惜余瑶不善于养鱼,不到四天,这条热带鱼就死掉了。余瑶面不改色地重新买了一条放到鱼缸里面。这一条活的时间长一些,十天之后,余瑶第三次买鱼。
余瑶在把死掉的热带鱼扔进洗手间的废物桶里时,喃喃自语:“我一个人挺寂寞的,买了你们来陪我,结果你们好不争气,这么容易就死掉了!”
余瑶决定,就算新买的鱼死掉了,她还是要继续买。不仅仅是为了让办公桌看起来好看,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目光落在鱼缸里的热带鱼身上时,余瑶都会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至少还有这么个小家伙陪着自己。
随身携带的MP3
余瑶最头疼的就是每天回家的30分钟路程。余瑶打算租一间距离公司写字楼近一些的房子,可是太贵了,余瑶承担不起。但是回家的夜路让余瑶觉得自己愈加孤寂。很多人在地铁上看报纸或者打盹,余瑶不想看报纸,她看不下去,而且听说这样对眼睛也不好。余瑶更不想打盹,她不想假寐。提到“假寐”这个词语,她就会想起中学时代学的古文,“一狼于前假寐”。从那个时候起,余瑶就对假寐这种行为没什么好感。这难挨的半个钟头在余瑶买了一台漂亮精巧的MP3之后,迎刃而解。
在回家的路上,余瑶开始听MP3。有的时候听自己录到里面的流行歌曲,有的时候听文艺广播,有的时候听电影剪辑,总之这30分钟被余瑶安排得热热闹闹的,而且耳朵里面充满了欢快的声音,让余瑶忽略了身边一张张劳累疲倦的上班族面孔,敏感的她不再觉得生活压力大得怕人。
如果不是那天MP3的电池没电了,余瑶会一直以为陪伴自己的是音乐。那天,听到半路余瑶的耳朵就重新回到了一片安静中。余瑶出现了短暂的恐慌。不过当她意识到不是MP3被偷,也不是MP3坏掉了,仅仅是由于没电的时候,余瑶开始考虑是在下一站下车买电池还是就这样装模作样地戴着一副“哑巴”耳机回家。
当时,距离余瑶的目的地还有两站,余瑶决定不下车了,再说家里还有十只一板的电池没有用。重复采购这不是浪费嘛!准备买房的她可没有那么多资金能够随心所欲。而且在余瑶平静下来之后,她发现其实只要自己的耳朵里塞着耳机,有一点点的压迫和填充感觉,自己并不一定要听音乐才会远离那种被世界遗弃一般的感觉。
后来,余瑶出门就在耳朵里塞着耳机,想听音乐就打开MP3,想听别的乘客聊天,就关掉MP3,戴着耳机“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样一来,余瑶觉得一路上都有了陪伴,反而不那么难挨了。
比余瑶还大的抱抱熊
余瑶第一眼看到这只棕色的、穿着漂亮的小毛衫的抱抱熊的时候,她就决定不论花多少钱都要把心心带回家。心心是余瑶当时在心里冒出来的属于这只抱抱熊的名字。余瑶很少和别人一起逛街,不是她不想,是她找不到。比余瑶大的同事一下班就急着回家做饭照顾老公孩子,比余瑶小的同事不是要约会就是要回到父母的身边共进晚餐,而昔日的大学同窗如今分散在祖国的各个角落。而且这个城市很大,总不能为了一起逛街,要余瑶花一个小时从城市的一端跑到另一端找一个同学吧?所以,余瑶带心心回家没有和任何人商量。
按道理,余瑶这种年纪的女孩子不应该还对这种绒毛玩具感兴趣,就算很喜欢,也不会不顾实际情况地买回家去。余瑶的薪水并不多,所以买这样一只憨态可掬的、个头比自己还要大的抱抱熊算得上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但是余瑶说:“我怎么能不买呢?我喜欢它啊!”实际上,余瑶是觉得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实在太寂寞了!现在有了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心心,就好像多了一个朋友,余瑶怎么会不开心呢?而且这么一想,余瑶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划算啊,只要花钱就能把陪伴自己的东西带回家!
在家里,余瑶真的和心心寸步不离。做饭的时候,余瑶会把熊放在塑料靠背椅子上;看电视的时候,余瑶抱着熊;上网的时候,余瑶靠在熊的怀抱里;睡觉的时候,余瑶都和熊在一个被窝里面。
“一个伙伴!”余瑶这么看待抱抱熊。尽管,有一次房东看到了,觉得余瑶是一个还喜欢玩“过家家”的小女孩。
临睡觉前喷香水
余瑶最近迷上了香水。因为自己总是觉得寂寞,一次在路过香水柜台的时候,售货员无意中的一句话吸引了余瑶:“好的香水是女人最好的伙伴,它不会让自己显得那么孤单!”那天,余瑶花400多块钱买了一瓶香水,宝贝一样捧回家。
余瑶开始热衷于喷香水。以前余瑶一直觉得带有淡淡的皂香味的女人是很纯真很美好的。现在她觉得自己带着一种很特别的香味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甚至连睡觉之前她都要喷上一点。
和大学同窗煲电话粥的时候,余瑶提到了香水。同学说:“不至于连睡觉都喷吧?多浪费啊!”放下电话,余瑶问自己:“这样做真的很浪费吗?”不过在准备睡觉的时候,她还是拿起香水,“刺刺刺”,喷了三四下。余瑶想:“可能真的浪费一点,可是谁让我长了一颗害怕寂寞的心呢?”
不知不觉患上独处焦虑症
余瑶的表现是非常典型的“独处焦虑症”。表现为惧怕一个人待在自我的空间,会想办法让自己和社交人群若即若离。比如,余瑶在没有加班任务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加班,因为办公室里有其他的同事。虽然不能交流,但是在心理上是一种抚慰——我并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实际上,独处焦虑症的患者并不希望交流。再比如,个体会通过一些很具体的操作来缓解独处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余瑶选择了养鱼、买抱抱熊和喷香水,这些都是一种通过外界具体的信息刺激而带来的心理暗示和安慰作用。从根本上说,独处焦虑症的罪魁祸首是社会压力衍生的一些心理效果。
首先是反差。工作是很多人在一起完成的,加上人的群体心理决定了人是喜欢群体行动的,所以那些异乡独身年轻人在回到自己的公寓后,难免会有一种“从热闹的外面踏进冷清的家里”的感觉。这种心理落差不容易调节,加上工作压力大,每天要和很多人接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加重了反差带给心理的压迫感。
其次是企盼。由于反差带来了心理上的不舒服,个体会希望出现比较热闹或者说参与人数比较多的环境。于是,个体除了喜欢在办公室加班之外,还有个体喜欢去大商场、大的游乐场这种人头攒动的地方。这是一种企盼心理下的举动。实际上这种举动并不能缓解独处焦虑症,反而会加重反差心理。
独处焦虑症是一种喜欢社交又痛恨社交的矛盾心理。个体由于缺乏调整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之间平衡的能力,产生了对独处的恐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心理发育成熟的个体,独处是必需的,这段时间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理、整理头绪、平和心情。
因此患有独处焦虑症的都市年轻人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与人合租。和室友共处,是一种最好的调整心理模式,介于社交和独处的心理范围之间,能够逐渐而安全地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2.及时运动。运动会培养出强健的心理。在一个人的时候不妨做些运动,这样会有效地减少独处带来的焦灼感觉。3.适量饮水。每天应保证3000至5000毫升的饮水量。水是一种对心理有独特作用的物质。当个体口干舌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安的情绪。4.保证睡眠。这是一种健康要求,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那些让自己不安不快乐不舒服的情绪才不会困扰自己。
办公桌上的红色热带鱼
余瑶开始喜欢加班。每天公司里总有一些人要加班,余瑶就和他们一起留在办公室里。通常,余瑶会一个人先去楼下的馄饨店或者面店吃点东西,然后在附近的夜市逛一逛,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回到办公室。上网、听音乐、看杂志、发呆,到了晚上8点,余瑶会收拾好东西,去赶最后一班225路公交车回家。
余瑶不想回家。回家又能做什么呢?不外乎也是上网、听音乐、看杂志、发呆,顶多可以穿得随便点舒服点——毕竟在家里只有自己一个人。这些事情在办公室里做,不但节省了电费,身边还有人陪伴,心里面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人。
为了留在办公室的时候更有家的感觉,余瑶细心地置办起办公桌的内容。先是买了一个胖乎乎的卡通小猴子让它趴在电脑的显示器上,然后准备了五彩缤纷的即时贴纸,还摆了两个相架,一个放自己的照片,另一个放全家福。余瑶左看右看,总觉得缺少点生气。她花了半个下午,添置了一个漂亮的纺锤形玻璃鱼缸,里面有一条鲜艳的红色热带鱼悠然而骄傲地游着。
可惜余瑶不善于养鱼,不到四天,这条热带鱼就死掉了。余瑶面不改色地重新买了一条放到鱼缸里面。这一条活的时间长一些,十天之后,余瑶第三次买鱼。
余瑶在把死掉的热带鱼扔进洗手间的废物桶里时,喃喃自语:“我一个人挺寂寞的,买了你们来陪我,结果你们好不争气,这么容易就死掉了!”
余瑶决定,就算新买的鱼死掉了,她还是要继续买。不仅仅是为了让办公桌看起来好看,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目光落在鱼缸里的热带鱼身上时,余瑶都会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至少还有这么个小家伙陪着自己。
随身携带的MP3
余瑶最头疼的就是每天回家的30分钟路程。余瑶打算租一间距离公司写字楼近一些的房子,可是太贵了,余瑶承担不起。但是回家的夜路让余瑶觉得自己愈加孤寂。很多人在地铁上看报纸或者打盹,余瑶不想看报纸,她看不下去,而且听说这样对眼睛也不好。余瑶更不想打盹,她不想假寐。提到“假寐”这个词语,她就会想起中学时代学的古文,“一狼于前假寐”。从那个时候起,余瑶就对假寐这种行为没什么好感。这难挨的半个钟头在余瑶买了一台漂亮精巧的MP3之后,迎刃而解。
在回家的路上,余瑶开始听MP3。有的时候听自己录到里面的流行歌曲,有的时候听文艺广播,有的时候听电影剪辑,总之这30分钟被余瑶安排得热热闹闹的,而且耳朵里面充满了欢快的声音,让余瑶忽略了身边一张张劳累疲倦的上班族面孔,敏感的她不再觉得生活压力大得怕人。
如果不是那天MP3的电池没电了,余瑶会一直以为陪伴自己的是音乐。那天,听到半路余瑶的耳朵就重新回到了一片安静中。余瑶出现了短暂的恐慌。不过当她意识到不是MP3被偷,也不是MP3坏掉了,仅仅是由于没电的时候,余瑶开始考虑是在下一站下车买电池还是就这样装模作样地戴着一副“哑巴”耳机回家。
当时,距离余瑶的目的地还有两站,余瑶决定不下车了,再说家里还有十只一板的电池没有用。重复采购这不是浪费嘛!准备买房的她可没有那么多资金能够随心所欲。而且在余瑶平静下来之后,她发现其实只要自己的耳朵里塞着耳机,有一点点的压迫和填充感觉,自己并不一定要听音乐才会远离那种被世界遗弃一般的感觉。
后来,余瑶出门就在耳朵里塞着耳机,想听音乐就打开MP3,想听别的乘客聊天,就关掉MP3,戴着耳机“偷听”别人的谈话。这样一来,余瑶觉得一路上都有了陪伴,反而不那么难挨了。
比余瑶还大的抱抱熊
余瑶第一眼看到这只棕色的、穿着漂亮的小毛衫的抱抱熊的时候,她就决定不论花多少钱都要把心心带回家。心心是余瑶当时在心里冒出来的属于这只抱抱熊的名字。余瑶很少和别人一起逛街,不是她不想,是她找不到。比余瑶大的同事一下班就急着回家做饭照顾老公孩子,比余瑶小的同事不是要约会就是要回到父母的身边共进晚餐,而昔日的大学同窗如今分散在祖国的各个角落。而且这个城市很大,总不能为了一起逛街,要余瑶花一个小时从城市的一端跑到另一端找一个同学吧?所以,余瑶带心心回家没有和任何人商量。
按道理,余瑶这种年纪的女孩子不应该还对这种绒毛玩具感兴趣,就算很喜欢,也不会不顾实际情况地买回家去。余瑶的薪水并不多,所以买这样一只憨态可掬的、个头比自己还要大的抱抱熊算得上一件奢侈的事情了。
但是余瑶说:“我怎么能不买呢?我喜欢它啊!”实际上,余瑶是觉得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实在太寂寞了!现在有了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心心,就好像多了一个朋友,余瑶怎么会不开心呢?而且这么一想,余瑶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划算啊,只要花钱就能把陪伴自己的东西带回家!
在家里,余瑶真的和心心寸步不离。做饭的时候,余瑶会把熊放在塑料靠背椅子上;看电视的时候,余瑶抱着熊;上网的时候,余瑶靠在熊的怀抱里;睡觉的时候,余瑶都和熊在一个被窝里面。
“一个伙伴!”余瑶这么看待抱抱熊。尽管,有一次房东看到了,觉得余瑶是一个还喜欢玩“过家家”的小女孩。
临睡觉前喷香水
余瑶最近迷上了香水。因为自己总是觉得寂寞,一次在路过香水柜台的时候,售货员无意中的一句话吸引了余瑶:“好的香水是女人最好的伙伴,它不会让自己显得那么孤单!”那天,余瑶花400多块钱买了一瓶香水,宝贝一样捧回家。
余瑶开始热衷于喷香水。以前余瑶一直觉得带有淡淡的皂香味的女人是很纯真很美好的。现在她觉得自己带着一种很特别的香味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甚至连睡觉之前她都要喷上一点。
和大学同窗煲电话粥的时候,余瑶提到了香水。同学说:“不至于连睡觉都喷吧?多浪费啊!”放下电话,余瑶问自己:“这样做真的很浪费吗?”不过在准备睡觉的时候,她还是拿起香水,“刺刺刺”,喷了三四下。余瑶想:“可能真的浪费一点,可是谁让我长了一颗害怕寂寞的心呢?”
不知不觉患上独处焦虑症
余瑶的表现是非常典型的“独处焦虑症”。表现为惧怕一个人待在自我的空间,会想办法让自己和社交人群若即若离。比如,余瑶在没有加班任务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加班,因为办公室里有其他的同事。虽然不能交流,但是在心理上是一种抚慰——我并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实际上,独处焦虑症的患者并不希望交流。再比如,个体会通过一些很具体的操作来缓解独处带来的焦虑和压力。余瑶选择了养鱼、买抱抱熊和喷香水,这些都是一种通过外界具体的信息刺激而带来的心理暗示和安慰作用。从根本上说,独处焦虑症的罪魁祸首是社会压力衍生的一些心理效果。
首先是反差。工作是很多人在一起完成的,加上人的群体心理决定了人是喜欢群体行动的,所以那些异乡独身年轻人在回到自己的公寓后,难免会有一种“从热闹的外面踏进冷清的家里”的感觉。这种心理落差不容易调节,加上工作压力大,每天要和很多人接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加重了反差带给心理的压迫感。
其次是企盼。由于反差带来了心理上的不舒服,个体会希望出现比较热闹或者说参与人数比较多的环境。于是,个体除了喜欢在办公室加班之外,还有个体喜欢去大商场、大的游乐场这种人头攒动的地方。这是一种企盼心理下的举动。实际上这种举动并不能缓解独处焦虑症,反而会加重反差心理。
独处焦虑症是一种喜欢社交又痛恨社交的矛盾心理。个体由于缺乏调整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之间平衡的能力,产生了对独处的恐惧。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心理发育成熟的个体,独处是必需的,这段时间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心理、整理头绪、平和心情。
因此患有独处焦虑症的都市年轻人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与人合租。和室友共处,是一种最好的调整心理模式,介于社交和独处的心理范围之间,能够逐渐而安全地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2.及时运动。运动会培养出强健的心理。在一个人的时候不妨做些运动,这样会有效地减少独处带来的焦灼感觉。3.适量饮水。每天应保证3000至5000毫升的饮水量。水是一种对心理有独特作用的物质。当个体口干舌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安的情绪。4.保证睡眠。这是一种健康要求,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那些让自己不安不快乐不舒服的情绪才不会困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