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雕塑学子当下功夫学习传统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uj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7月16日,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在《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在北京国粹苑1号馆举办的“2010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展”。为此,记者采访了吴为山教授。
  雕:《雕塑》杂志社举办的2010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是为扶持优秀艺术人才。推动教育改革而设计的。您很仔细地看了这个展览。想听听您对此次展览最直观的感受。
  吴:年轻人是雕塑事业的未来。这次展览把各个院校的雕塑作品汇聚一堂,将大学生们无城府、最本真的状态客观地表现,一目了然地展现了他们的追求和生活状态。这其中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这些作品给人勃发的生命气息,涌动着创新的力量。艺术创作的特点明显、形式多样,丰富的语言预示着他们日后的风格倾向。二、展览既表现出年轻人自身的现实生活,如爱情、读书追求和人文理想,又深刻体现了年轻人关心当代社会的心理,比如敬老院的人头像,纤夫等这类题材,反映的不仅是他们这代人的生活,更是他们眼中的社会现象和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三、一些作品表达了对传统诗性文化温情脉脉的怀念。如表现夫子两人伫立于木船的一件作品内含古意和诗情。四、他们关注未来,用各种形式语言表达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比如用数码影视等一些现代科技手段表现的抽象图式,表达了新一代人所追求的境界。五、用隐喻或他喻的形式针砭时弊,鞭挞社会不良倾向,说明他们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也反映了他们的价值的追求。
  雕:哪些作品的艺术形式给您留下较深的印象?
  吴:那些采用传统雕塑技法的,如用泥塑、术雕等传统的语言表现具体的题材内容。虽然造型具象,但他们用现代的眼光看待传统的题材。刚才讲到的那件木船上的夫子形象体现年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另一件表现文化断层的作品巧妙地运用了形式的语言,它采用透明的树脂表现文化之河出现断层,以自然的形态说明文化的形态。还有一些作品表现人,在人的变体造型中寻求艺术语言的突破,比如一件表现45岁的父亲的作品,作者用仰视的手法强化透视,吸引观众,生动而且富有内涵。从以上这些作品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现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和所求。
  雕:这些年您常常在海外进行国际文化交流。也看过很多欧美学生的作品展,您觉得中国学生的作品与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吴:欧美国家的年轻人创作思维十分活跃。我们的学生在这点上也表现得很好。但是这次展览中的部分作品在艺术形式上有趋同性,缺乏个性,不是很容易看出是中国学生的作品。使用“国际语言”,顺应艺术潮流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前卫性,但存在着对本土传统淡化的危机。有些作品在表现中国人的肖像时,缺少对本民族内在精神和骨相的探求和领悟。还有些作品在表现现实人物时,有调侃的意味,内容空泛,情趣不够高尚。作为雕塑者给予观众的应是一股扑面而来的气息。这对作者的要求很高,需要对文化尤其是本民族传统文化有很高的领悟。在古代,中国是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化大国,今天,世界的发展仍然需要中国为其做出新的贡献。如果我们妄自菲薄,就会失去自信,在我们的创作中失去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世界文化强调多极多元,和而不同,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支,悠久厚实、博大精深,尤其需要延传。因此,我们需要敬重和学习传统文化,用发展的眼光审视传统。中国的新一代年轻人更应该加强本民族文化的学习,否则我们的文化将在世界文化的多潮、多元格局中逐渐边缘化和淡化。年轻的雕塑家应对中国的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和艺术史进行了解;对造型艺术中的书法和绘画,以及传统雕塑和民间美术进行认识,否则就会有文化的失重感。
  雕:所以年轻人应该在全球文化艺术潮流中保持清醒的认识,加强传统文化的修养。
  吴:是的,雕塑事业的未来属于年轻人。传统的底蕴越足,中国的文化身份就越强烈。就会在世界文化中有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这是我们文化可以长期发展下去的根本因素。文化是多元的,也是包容的,热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才谈得上个性塑造。年轻人要敢于坐冷板凳,下大功夫。十年磨一剑,方能成大事。不要跟潮流,潮流永远在变,甚至无定向。只有把潮流当作庭前花开来看待,才不会迷失方向。
其他文献
9月下旬,正是稻香风凉的初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杨自鹏、副理事长范伟民应韩国造型艺术学会会长林玉洙之邀,赴韩国参加2009清州国际工艺双年展开幕式并考察韩国当代工艺。  该双年展自1999年开始举办,至此为第六届。展览由清州市政府主办并出资,目的在于提高清州作为工艺品城市的全球知名度,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通过工艺文化,建立一个国际文化交流系统。即便在垒球受甲型H1N1流感威胁,韩国政府
雕塑家蒂娜·荷西·普德斯一直以来迷恋于创造与现世相对独立的空间。她常常通过条状物的变化和组合构造“空”的立体结构,这使得她的作品充满漫游式的随意和轻松。然而,因为“空”的存在,从她作品的体内涌动出不可名状的情绪,与外部的能量进行着对流,这则使之流露出神秘莫测的梦幻色彩和危险气息,似乎潜侠着某种不甚明了的力量。  不规则形态的条状物,或者被直接粘连成某种面目模糊的形状,或者被蒂娜卷曲成一个个圆圈,继
研究表明,蟑螂几乎“百毒不侵”。蟑螂在地球上的出現时间大概是在2.35亿年前。在蟑螂存活的数亿年时间里,它们遇到过各种毒物。这些遭遇被存储在它们的DNA中。蟑螂DNA的长度在昆虫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蝗虫,超过了人类的DNA长度。积累的进化经验帮助蟑螂能够将可食用物质与有毒物质区分开来。另外,它们体内可产生大量的蛋白质解毒剂,可以作为各种毒物的“解药”。蟑螂的抗辐射能力也极高,即使在核爆炸环境中,蟑螂
由于冰川运动速度缓慢,不易被觉察,所以常使人们形成冰川静止不动的错觉。   冰川分布在年平均气温0℃以下、气候寒冷的两极地区或海拔很高的高山地区。这些地区以固体降水为主,降下的雪花在地面上积累起来,越积越厚。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因受周围低温影响,马上又凝结成冰;有些则在重压的作用下,压紧凝结,形成冰。这些冰随着体积和重量的不断增加,最终成为冰川冰。冰川冰继续发展,当重力大于地面摩擦力時便会发
有这样一支特制钢笔:笔头设 计完美,刺入皮肤,受害者不会察 觉。发明者吹嘘,它是一件完美的暗 杀工具,受害者只会觉得皮肤被蹭 了一下,下一个瞬间便丢了性 命——因为墨水囊中装满了有毒物 质。  如果要在水下进行刺杀行动,人们可 能会用一只做了手脚的海贝,把它放在对 方经常潜水的区域,待他靠近观赏,贝壳内 的炸弹就会引爆。又或者,可以直接送他一 件感染了真菌的潜水服。  这并非好莱坞谍战电影中的狗血
Making Sculptures in Sunny and Crisp Autumn——Record of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Creation in Gaoyang, Korea   by Wenji  从韩国首都首尔出发,向西北方向驱车而行,约40分钟距离,到达了京畿道的高阳市。  高阳市是一座新兴城市,是首尔的卫星城,人口不到100万,历史不足10年。堪称世界发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个世界也许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我们的出生、爱情、死亡都不是真实的,各种痛苦与欢乐都不是真实的……甚至,我们的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全是一个虚幻的存在,一个虚拟的产物。  为某些科学难题提供终极解释   其实,科学家们早已感到,无论科学怎么发达,都无法解决一些有关宇宙世界的终极问题,而一旦假设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宇宙的原始存在
南闽七月,遍地流火。泉州花巷许厝埕。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工作室内外一片繁忙。约八十平方的屋内摆满大大小小已完成或正待深入加工的木雕和泥塑。卢思立正在进行李贽雕像的泥稿放大,由于屋内空间过小,他在屋外用塑料布搭盖了一个巨大的雨蓬。他时而挥刀弄土,时而凝神思考,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着闽南人喜爱的功夫茶。卢思立是当代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木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在上世纪六
一、第二现代与另类现代    上世纪90年代,欧洲新一代的学者,诸如乌里奇·贝克(Ulrich Beck)、安东尼-季登斯(Anthony Giddens)及史考特·拉希(Scott Lash)等人,严格批判后现代主义思想,他们认为当代人类并没有超越现代性,反而正是生活在现代性激进化的发展阶段中,同时提出“第二现代”(Second Modernity)的理论以代替众说纷纭的后现代主义。  第二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