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难道就是女人的责任吗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iren_ru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年底,“华人女性与视觉再现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研讨会上,“革命的艺术再现与女权主义”、“社会性别、视觉再现与性”等话题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焦点。
  就华人女性形象变迁和中国女权的历史发展及现状等问题,美国密西根大学妇女研究中心教授、美国密西根大学与复旦大学社会性别研究所研究员、北美华人妇女学会会长王政接受了《望东方周刊》的专访。
  女权与革命
  《望东方周刊》:中国的女权主义运动从何时开始?
  王政: 女权是随着人权的理念传入中国的。从康有为、梁启超到新文化运动时的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都对妇女问题予以极大的关注,《新青年》第一期就开始谈妇女解放问题,到了五四时期,谈论妇女解放成为一种时尚。
  在男性知识分子对妇女问题的讨论中,有一条线索是来自欧洲的人权思想,认为在现代文明中,人权应该包括女权。
  20世纪初正是西方女权运动高涨的时期,女权运动被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看成是西方先进文明的一种象征,这也促使了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视为现代性的鲜明标志。
  当时的女权主义话语中也有女性的声音,《妇女杂志》等刊物上都曾发表了女性的声音,也有许多女学生自己创立刊物,成立女权运动组织。
  《望东方周刊》:当时中国有没有典型的女性形象?
  王政: 作为一个视觉再现,20世纪中国最典型的一个女性形象就是秋瑾。她参加革命被推崇,但是她同时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女权主义的行为艺术,都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比如穿男装,这令当时整个舆论震惊。她并非要变成男性,这只是一种挑战:女儿身为何不能穿男装;她进入男人的领域,因为女性要在各个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这就是女权,也是平权的理念。
  《望东方周刊》:20世纪的中国女性形象是不是跟革命有什么关联?
  王政: 当然。男女平等是被中国共产党接受了的,一开始就纳入党纲。参加五四运动的女性很多都加入了共产党。而这些女性中90%以上的妇女都遭遇了婚姻不满意、包办婚姻、家庭暴力等等问题。但是当时以国家利益为重,并没有凸显出争取女权的斗争。
  1949年以后女权运动的动作就更大了。后来又成立了妇联。女工享受56天产假也是那时候提出来。
  很多人觉得中国妇女是被动解放的,这是不对的。中国女性这一百年来的解放和进步都是自己争取过来的。
  《望东方周刊》:那么你如何评价百年来中国的女性发展?
  王政: 不能统一来讲。建国后的一段时期的主要成果,是经济上争取了妇女的独立能力。但在有些方面很难做,甚至不提。比如性的问题,只坚持一种道德标准:男女都不能出轨。但现在社会上有两重道德标准,男性比女性更自由。
  除此以外,男性还放大处女情结,要求女性的贞操。这是多么陈腐的观念啊!五四时期,陈独秀、鲁迅已经批判过了。
  《望东方周刊》: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相比同时期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如何?
  王政: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的女权问题是好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因为政府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就做了大量大面积、多层次让妇女受益的事情。正是因为这样的教育普及等工作,让女孩从未受到歧视,上学就业,男女很平等。
  我1985年刚到美国的时候,学习美国妇女历史,我是很骄傲的,因为他们那时候连产假的权利还都没有,我觉得自己是完全解放了的中国女性,当时觉得中国完全不用搞女权运动了。
  而1988年我回来的时候,又觉得有些方面又有些不对了——有些人把美国50年前 的社会文化搬过来了,鼓吹“好女人”形象是:要做好家庭主妇;女人要消费、打扮;在许多招聘中,规定经理要求男性,秘书要求女性……
  
  消费主义的文化冲击
  《望东方周刊》:你觉得为什么一些人开始这样要求“好女人”形象?
  王政: 中国要融入全球化,文化层面会受到影响。在这种融合中,社会性别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以前中国的男女平等理念和资本主义消费文化下的社会性别观念不同。
  资本主义消费文化中,女性是消费的主力军,同时是被消费的对象。
  可以翻翻从1939年到当下的《中国妇女》杂志的封面。这些杂志的封面与当时时代的联系相当紧密。(上世纪)80年代以后,杂志的封面发生了改变:主要以展示女性的身体美为主,妇女变成了消费对象。这样的妇女形象与80年代以前女性刚强的、革命的形象截然不同。
  《望东方周刊》:你是否就此认为中国女性发展受到挫折,原因是什么?
  王政: 社会文化中吸收了资产主义的消费文化观念。“成功”成为现在个人的衡量标准。男性要取得个人的成功,女性要嫁给成功的男性。中国社会要学会对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批判。
  《望东方周刊》:这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会带来什么问题?
  王政: 有些人把现在的女性,定义为消费、打扮、贤良和性感,甚至以此来取悦男人。资本主义消费文化,声张的就是女人要有被塑造出的女性形象,不然就没有女人味儿。所以现在一些中国的女性感到有压力。各种来自社会文化的压力会带来职业、婚姻等形形色色的问题。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被社会文化建构的,大众传媒是对现在女性形象塑造的一种很重要的手段。有些人还是把中国女性建构为要消费、要有女人味儿。
  被建构的女性
  《望东方周刊》:你怎么解读现在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王政: 现在一些大众传媒中的女性形象是资本主义消费文化推出来的产品。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毕竟经历了60年的女权运动,媒体表现手法力求平等。比如广告中,要囊括各种肤色、各种年龄群,还有就是男女两种性别,否则就是违法。中国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
  比如酱油的广告,一个貌美的女性,扎着围裙端着盘子,迎接衣着光鲜的丈夫回家,“我把菜烧得更加鲜美。”还有以前有个洗衣机的广告,叫做“爱妻牌”洗衣机——洗衣难道就是女人的责任吗?
  《望东方周刊》:在这种消费主义的社会文化中男性处境如何呢?
  王政: 中国男性也是很痛苦的,因为现在的流行文化构建起一个框子,以“成功”为标志,对资本主义消费观念缺乏批判。
  《望东方周刊》:你在做什么样的尝试改变现状?
  王政: 我要创造空间,让一些另类的,还未被主流认同的,生存很艰难的文化声音发出来。
  我们想影响年青一代,让他们知道还有其他的选择。在消费文化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抵抗的。
  前不久在北京我遇到了一个女孩儿,工作很好,打扮非常时尚,她说她以为自己很快乐,觉得自己很自强,但是25岁以后就不一样了,感觉压抑了,觉得25岁以后嫁不出去就很失败。我想让她们看到更多的可能和选择。
  《望东方周刊》:目前效果如何?
  王政: 这项工作我接触了20多年了,但成就很小很小。在今天的流行文化下,我是在逆水行舟,但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希望我们在看问题时能够多一种视角和分析范畴。
其他文献
至少在三年前—当苹果在移动设备领域风头正劲的时候,当人们仍期望能有一个革命性的全新iPhone时,当乔布斯还在世的时候—分析评论人士们就已经用“天花板”来对苹果的创新能力戳戳点点了。  人们不断表达着对苹果的失望,直到后来,iPhone5一出世,这个倒霉孩子的长脸立即成了全世界人民的笑柄。  失望太大,皆因希望太大。  作为一部智能手机,苹果由内而外,其软硬件的结合趋于完美。不过,再完美也只是个物
笔者在一所乡村学校任教,最近发现在学生中间流传着一些大小如同火柴盒般的动漫书。都是用当下的动漫电视剧盗版翻印制作的图画或文字。字体极小,画面文字也很模糊,学生看这样的动漫书很吃力,不仅影响视力,而且有些漫画充斥着低俗的语言和人物形象,这与其说是读物,不如说是“毒物”更恰当。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一本书只卖五角钱,而且学校周边或农村的小卖部都在售卖,传播范围很广。若任其流播,犹如毒药一般伤害儿童的身心健
社会资本办医,近年来被视为深化医改的“活水”。 这意味着在医改过程中,政府将投入更多精力到公共卫生、疾病预防等领域,而一般医疗则交由社会资本承担以提升效率。  按照“十二五”规划,中国将从政策层面把社会资本办医的障碍减到最小,形成对公立医院改革的外推力。国务院“十二五”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在2015年实现社会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占总量20%左右的目标。  此目标之下,发达城市成为社会资本办医政
上月一个周末去北京图书大厦买书,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当时,我正在文学专柜前浏览阎连科的《北京,最后的纪念》,忽然肩头被人一拍,以为是遇到熟人了,扭过头却发现是一张陌生的脸。  这是一名大学生模样的女孩,面容姣好,却一言不发,举着一张写有文字的纸板,并示意我看上面的字。我快速看了一下,上面大概是说她是聋哑女孩,家境贫困,需要凑钱治病,希望大家献爱心,给她踊跃捐款,每人至少10元。等我看完,她一边
人们都喜欢“简单易行”的养生法,所以形形色色的“养生小百科”“生活小智慧”极为流行。如果再有一点“科学研究表明”,或者能够摆出一堆科学名词与科学理论,就可以登上“大雅之堂”,被媒体追捧。  “柠檬水养生”就是这种情况,说的是柠檬泡水可以防癌——作为“养生智慧”,又有人总结了如何泡、如何喝的一些“注意事项”。再加上“国外某某研究机构发现”“柠檬中的某某成分比化疗药物高效10000倍”“这些秘密被各医
对职场上的日本人来说,“报告、联络、商量”是最基本的礼仪。但是据我所知,中国却似乎不这么认为- - -“打不打报告我自己心里有数,怎么就成基本礼仪了呢?我自己认为有必要的时候,一定会‘报告、联络、商量’的。”  于是我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第二天就是一个大报告的最后期限,办公室里杂乱不堪。我问一位员工:“你那部分没问题吧?拜托快一点!” “啊?我的数据还没有收集完呢,明天估计来不及。”“啊?!你怎么
简朴干净的硬底路面,统一规划、布局合理的垃圾回收点,面积不大但却设备齐全的运动休闲场所,装修简洁但却配有执业医师和护士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有在籍人员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以及居民慢性病跟踪治疗体系和全民健康档案……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上述现象出现在一个经济状况良好的城市社区里似乎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但如果这些情况都是出现在当地的一个个普通村落呢?  这些村落也不是当地政府为了树典型而专门
“吸烟危及生命的概率是50%,戒烟等于自救。”在第30届法国医学沙龙上,法国国家戒烟委员会和烟草预防办公室工作人员对所有吸烟者发出呼吁。可是,“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语并未阻止中国成为全球吸烟的“双冠王”:吸烟人数世界第一;吸烟人数增加的数量世界第一。  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  在中国的烟民中,很少有人知道烟草依赖是一种病。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疾病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确认烟草是目前人类健康的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下称陕书协)1月换届,产生16名常务副主席、18名副主席。这个换届结果招致舆论哂然一时,报章、网络或指“官帽子满天飞”,或批“闹出了大笑话”,陕籍作家贾平凹发短信喟叹:“书协怎么能那么多副主席……”  陕书协内部,不乏理事、代表质疑此次换届,他们曾寄望喧腾一时的舆论,认为“这下陕西在全国摇了铃了”,舆论沸扬必对书协领导有所触动,起码会对换届结果施以校正修补。  而历经月余之久,他
“团干部不是‘青年官’,与其说给青年听,不如干给青年看。”洛桑灵智多杰1993年卸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时,撰文总结在团中央工作8年的收获,“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李克强曾不止一次说:作为团干部,一要做人,二要做事,最后才是当领导。”  1993年5月的团十三大上,李克强接掌团中央一把手,此后5年,他的执政风格初显轮廓。  李克强所作的团十三大报告,视野开阔,回溯改革开放15年,眺望7年后的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