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个不任性的孩子其实很简单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4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回老家探亲,表妹来看我,带着五岁的女儿。小姑娘长得很漂亮,一身名牌童装,神情举止俨然像个小公主。不过,仅仅五分钟以后,公主形象就荡然无存。母亲拿饮料给她,她一撇嘴:“我不喝,我要喝牛奶。”家里只有酸奶,她堅决不要。表妹哄她:“那就回家再喝吧。”她大叫起来:“我现在就想喝。”母亲无奈,领着她到楼下的超市去买牛奶。
  从超市回来,她边喝牛奶边看电视。我们在一旁聊天,声音稍微大了一些,她马上在旁边大声抗议:“不许再说话。”表妹很尴尬,大声斥责她:“不能这样没礼貌!”她还击:“你们才没礼貌。”然后回到电视机前,把电视声音开得震耳欲聋,表妹火起,过去“啪”一下关了电视。小姑娘顿时大哭:“我要看电视,我要看。你们都是坏蛋!”
  表妹把我和母亲都拉进卧室,小姑娘在客厅哭得惊天动地。表妹又急又烦地说:“我最怕她哭,一哭就停不住,除非答应她的要求。”母亲听不下去,到客厅里重新打开电视,哭声才终于停止。
  吃饭的时候,也许因为喝饱了牛奶,小姑娘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在几盘菜里翻来翻去,只拣了几块鸡肉吃,将表妹放到她碗里的蔬菜悉数扒拉到桌上,米饭更是一口不动。表妹拿起饭要喂她,她一个劲儿地摇头,最后独自跑到房间里翻抽屉去了。
  看着表妹的无奈和烦躁,我想不光是我表妹,很多中国父母都会对孩子的任性束手无策。我们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就养出了一个任性、毫无自制力的孩子?从前我没有细想过这个问题,三年前,有机会到加拿大住了两年,目睹国外孩子的状况,对比之下,恍然明白:养个不任性的孩子其实很简单。
  我最初的发现,是在多伦多的商场,看到那些跟母亲逛商店的孩子一个个都安静得很,几乎看不见哭闹的,连躺在婴儿车里的几个月的小宝贝都吮着奶嘴,不吭不哈的。而且他们通常都不是在父母的怀抱里,不会走路的坐婴儿车,会走路的自己迈腿。有一次我甚至还看见一个白人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在服装超市里穿行,最大的女孩看上去八九岁,她推着婴儿车,不时逗她的小弟弟,她的母亲则在那里一件件地挑衣服,不急不躁的样子。
  母亲们总是带着孩子逛商店,是因为加拿大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孩子不许单独留在家中,那里通常也没有老人帮着看孩子,所以,父母们走到哪里,都得把孩子带在身边。他们带着孩子到处逛,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累人。他们有什么诀窍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如此安静?
  后来我和一个比我早来几年的女朋友谈起这个问题,她说这很简单,那就是,这些孩子“早就哭够了,知道哭没用,就不哭了”。她说的“早”是早在孩子出生时,母亲在医院生完孩子,假如一切正常的话,可能一天就出院了。一回到家,孩子就被放入婴儿室的小床,父母会在必要的时候进去照顾他,其余的时间,他就得独自待着了。晚上即使他哭得没完没了,父母只要确信他没事,也绝对不会理他。如此哭上一段时间,他就明白,哭,是没有用的,便很容易放弃了这个“武器”。
  这事听起来很容易,可真要做起来,像我这样的中国父母一定会感觉如五爪挠心,听着孩子的哭声不去理会,是不是太残忍?所以我们都会忍不住起身抱起孩子哄哄,直到把他哄睡。我们的孩子就这样从出生开始被父母抱在怀里哄,一路哄下去,哭闹就成为孩子对付父母的有效武器。
  两厢一比较,中国的父母真是“心太软”。其实,这也是传统的教养观念使然。如果想要改变,想养个不会哭闹的孩子,那么,中国父母就得丢弃“哄”的教养原则,而代之以有效的训练和培养。如果为人父母之初就能牢牢把握这样一条原则,先“狠心”,后必“省心”,可以免去日后很多麻烦,也可以避免呵斥、打骂这样真正伤害孩子的行为。
  同样的原则也可以运用在孩子的吃饭问题上。去年的圣诞节,我和几个杭州老乡在一起聚会,其中一位对老外抚养孩子的方式大为赞赏。她说:“看他们养孩子,像养小狗小猫似的,随便抓一点,放在孩子面前,他吃不吃,无所谓,可他们的孩子一个个养得结结实实的。”我们对此都深有同感。
  要让孩子自己吃饭,只要从小坚持吃不吃随他便,就保证能养出一个什么都爱吃的孩子来。可是,就这么一条原则,做起来真的很难,我们总是怕孩子饿坏了,饿出病来,所以就想尽各种办法来哄孩子吃饭,结果,孩子还养得像“豆芽菜”,养成了挑食的难伺候的宝贝。
  吃饭睡觉都不哄,虽然是一条简单的教养原则,但却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就阻止了任性的萌芽,使任性这个最容易伴随孩子一起成长的性格缺陷失去了滋生的温床。可惜,我初为人母的时候,并不清楚地知道这条简单的教养原则,也不知道“哄”孩子能哄出这么大的弊端。
  除了不哄孩子这一条之外,我还从多伦多那些带着孩子逛商店的父母身上悟出另一点,那就是让孩子自小就学会独立和自行其是,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过度依赖父母而在依赖不能满足时表现出任性的哭闹。我们总是习惯于将孩子抱在怀里,走到哪里都舍不得放下来,即使孩子会走路,我们也生怕他摔了碰了,而不肯让他独自行走,有时孩子刚刚走了几步,我们会怕他累了,而非要将他抱起来。如此,在孩子开始学习人生中最初的独立时,我们就为他们设置了障碍,使他们不得不转而投靠父母的怀抱,从此不愿离开。如果父母偶尔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伤心地大哭大闹。
  而我看到的老外父母们,则是将他们的孩子早早就从怀抱里放下来,把他们放在床上、车里、地上,让他们自己躺,自己坐,自己走,自己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所以当他们摔倒时,会自己爬起来;累了,会自己坐在地上歇一会儿,然后继续走;碰到麻烦时,会想办法自己先解决。他们自小便知道,父母会在需要的时候帮助自己,但绝对不能事事依赖,所以他们没有任性的理由,也得不到任性的机会。
  当然,让孩子独立的同时,父母必须附赠孩子在处理问题时的自由选择权,否则,孩子虽然不会随心所欲地任性,但会用顽强的坚持和反抗来对待父母的强加于人。这,对于我们这些喜欢替孩子做主的中国父母也许是更大的考验。
  养个不哭不闹不任性的孩子其实就这么简单,只是从出生第一天就开始让他自己吃、自己睡,然后自己走路。说起来容易,真要做起来,也许是一件高难度的事。不过,我还是希望中国的父母们,那些忙着学习各种育儿经、忙着给孩子搭配营养餐的妈妈,不如先狠狠心,试着模拟一下老外的简单育儿法,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其他文献
2006年9月12日,湖北省天门市育贤外国语学校高三(06)班发生惨案,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持刀刺死了一位优秀老师。  一时间舆论哗然。优秀学生为什么会杀死优秀老师呢?笔者经多方采访,了解到一个发人深省的家教悲剧:案犯因过度接受家庭苦难教育,物极必反,形成人格缺损,最终被微不足道的小事引爆,酿成大祸……  一徐超1986年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麻洋镇的一个贫困农家。他的父亲徐元才长年患有胃病,只要一发作
那年初秋,单位组团到南方旅游。最先抵达的是杭州,等从杭州游览出来时,已近黄昏。大客车向西南颠簸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到了黄山。  整一宿,我没合一下眼,下车后,昏昏沉沉,觉得身体有些不舒服。果然,登山后没走多远,头便晕得厉害,腿也有些打哆嗦。心里便开始打退堂鼓:下去吧,这样恐怕坚持不到山顶。但,另一个声音随即正告我:好不容易才来一趟黄山,下去干什么?  过了半山寺,上山的路分成了两条。熟悉的人说
结婚五年了才打算把原来我嫁过来时带来的旧电视机换掉,已经看好一款特价电视机,只要两千来块,我们只能挑这种电视机买。  前年婆婆生了一场大病住院,把我们的积蓄都花光了,还欠了几千块钱。房子虽然是新的,可是一台破旧的电视机也将就着看了三年。今年把债还完了还剩余点钱,我和周辉便商量着换台电视机,以后再慢慢存钱换电脑和数码相机。我们的生活一直都是在紧凑的计划中进行着,知道往后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但目前,
她从小有一个“蓝天”梦,然而上天却给了她女儿身,在这个行业“潜规则”的排挤下,她抛弃梦想另觅未来。然而,阴差阳错中她与曾经的梦想越走越近,不费吹灰之力地成为一名人人艳羡的“空姐”。眼看和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却又隔着一道现实的鸿沟,在又一次机会降临时她甚至放弃升职机会再次为梦想拼搏……  命运会眷顾她吗?在这个男性执掌蓝天的现实中她能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吗?    “空姐”不是我的梦,漂亮女孩痴迷开飞机 
2008年5月4日凌晨1时,河北某高校生化实验室主任王嶂进入实验室,从剧毒品专柜取了点东西,出现在监控设备中的这一异常情况引起学校保卫部门的注意。在与王嶂电话联系无果后,保卫人员紧急赶往其住处,但惨剧已经发生,王嶂服毒死亡,桌子上有一纸条:“我将带着孟丽走进天堂。”卧室床上,王嶂的妻子孟丽颈间有明显的掐痕。一个大学教授,何以对自己的妻子伸出罪恶的双手,又因何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在医院苏醒过来的孟丽哭
一、少女之痛:天何生我女儿身    1975年,钟小华出生在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的一个山村。小时候,钟小华就显得缺乏女孩的柔弱。14岁时,月经初潮来临,钟小华手忙脚乱。初潮过后,她察觉身体发生了缓慢的变化,胸脯在渐渐地鼓胀。这让钟小华充满了惊惧,却无力阻止。与此同时,她对“同性”表现出强烈的好感。钟小华和梅梅青梅竹马,两人之间只相差两岁,又在一个村子,还是远房姻亲。不过,两个人真正有来往是在1990
2007年7月8日凌晨5点,武汉市长江一桥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内,一名年近40岁的妇女突然从6楼跳下,当场气绝身亡。经警方侦查,该妇女系自杀!  死者名叫周莲,曾是武汉市一家商场的销售主管,她虽然在几年前就失去了丈夫,但有一个成绩优异而且十分懂事的儿子,母子俩的日子富足而温馨!那么,周莲为什么要选择自杀呢?记者在调查后得知,周莲选择自杀的原因来源于儿子,那么,一向乖巧听话、成绩优异的儿子为何要将母亲
2003年6月,我和女友袁润来到深圳打拼,我在一家杂志社就职,袁润在一家物流公司上班。我们在景田北租了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由于处在中心区,房租要2200多块钱。住在出租屋里,袁润一直耿耿于没有家的感觉,我也心疼每个月将大把的钞票送给房东,于是我们俩狠下心来,勒紧裤腰带攒钱买房子。  两年后,我们手头积攒了20万,袁润看中附近的一个新楼盘,急着要买房,可离首付还差5万块呢。就在我们焦头烂额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