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诺贝尔奖走过百余年历史的时刻,回顾其方方面面,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要孕育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需要有丰厚的科技底蕴。19世纪末以前英国是世界科学的中心。德国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科学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美国。有这样的基础,他们有那么多的人获奖当在情理之中了。在1933年以前的27次颁奖中,有13个国家的32人获奖。没有一个是美国人。此后,美国的洛克菲勒和卡内基等财团投巨资进行生物和医学研究。二战后美国政府也将生命、医学研究摆在首要的支持位置。结果,从1961年到2001年的41次颁奖中,美国有62人35次获奖。这充分说明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确立被誉为二战后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它没有出现在科学中心的美国(经济、科研实力雄厚),而是诞生在遭受战争严重破坏的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实验室(该实验室有25人次获诺贝尔奖,位居各研究机构之首)。这首先得益于该实验室主任布拉格的高瞻远瞩,选择了利用X光衍射技术进行生物大分子结构分析这一前沿领域,其次与实验室善于识别和培养创新人才、尊重科学家自主权和学术自由、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密切相关,这样的氛围能激发科学家创新思维的产生。
  在自然科学领域。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在获奖之前就已闻名天下。有人说,诺贝尔奖就是只奖给名人,是名人提高了诺贝尔奖的社会声誉。例如。因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面获1933年医学奖的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是国际遗传学大会主席,授予他诺贝尔奖是人心所向、预料之中的事。
  由于许多科学先驱们的思想一时难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为了回避科学界的争论。诺贝尔奖委员会采取了延迟授奖的办法。因此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从出成果到获奖都经历了漫长的等待时期。如因研究黄热病而获1951年医学奖的南非科学家蒂勒等待了20余年:德国医学家科赫从发现结核病菌到获奖等了23年:奥地利病理学家兰德斯坦纳从发现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到获奖等了29年:奥地利动物学家弗里斯1919年发现蜜蜂跳圆圈舞。1925年发现跳摆尾舞,直到1973年才获奖,等了近半个世纪;美国细菌学家劳斯1911年发现诱发肿瘤的病毒,直到1966年才获奖,此时他已85岁,整整等了55年。
  诺贝尔奖委员会也有各种各样的失误,给诺贝尔奖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憾。许多诺贝尔奖得主认为,获奖的项目不是自己的最好项目。1905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德国的伟大医生科赫。原因是他对结核病的研究。其实科赫创立的确定病原菌的原则要比对结核病的研究重要得多,因为它为人类有效地战胜更多的传染病指明了道路,后继者正是在他的原则指引下,找到了麻风、白喉、破伤风、肺炎、脑膜炎、痢疾、回归热等等传染病的病因,使人类战胜了种种传染病。
  比选错了奖励项目更加糟糕的是选错了授奖对象。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加拿大的班延和英国的麦克劳德。其成果是发现、提取胰岛素并用于糖尿病的治疗。颁奖后不久,科学家们提出了异议。因为在进行胰岛素实验时,作为所长的麦克劳德根本就不在现场,他根本没有参与胰岛素分离、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工作,而班廷的真正合作者贝斯却被排除在外。然而,诺贝尔奖委员会居然说不知道。
  1993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夏普和英国的罗伯茨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断裂基因。然而,该发现在《细胞》杂志上发表时。论文的作者是出生在中国的女科学家周芷,夏普根本就未署名。作为实验室主任的罗伯茨则署名在最后。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达28年之久却不愿加入美国国籍的周芷就这样被排除在外。
  有许多重大科学发现,诺贝尔奖委员会确实认识到了它们的重要性。但考虑到参与工作的人数太多。就放弃授奖给他们,像维生素D、性激素、局部麻醉等重大生物学发现,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而未能被授奖。1926年诺贝尔医学奖授给了丹麦的菲比格,以表彰他发现了致癌的寄生虫。后经研究证实他所描述的癌症是机体衰老后的正常病理变化。
  争取获得诺贝尔奖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但现实情况是,诺贝尔奖还是在不远处等待我们。
其他文献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  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    ·小书虫聊天室·    海安县实验小学的同学读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课
听说抚顺市新抚区民主小学的课堂气氛非同一般,我们便去探个究竟。  来到学校时,校长办公室里已有许多客人了。听口音,南来北往的都有,一问方知,全是来取经的。有的甚至来一周了,接连听过好几个班级的课。他们感叹着:民主小学课改动真格的了,每节课都精彩,课堂上真正灵动起来了。  真是这样吗?客人都离开后,我迫切地要跟屠校长谈一谈。  和校长聊几句  屠校长对我们说道:“如果课堂上没有良好的氛围,学生上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