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的分离与提取

来源 :菌物系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均未萃取到具有致病组分的化合物.但用甲醇、乙醇、丙醇和硫酸铵等两种沉淀大分子物质的方法,却提取到了使大豆叶片产生典型病斑和致萎的化合物.该粗提物能引起大豆感病品种产生典型的蛙眼形病斑,由此可以肯定从培养滤液中提取的粗提物含有大豆灰斑病菌所产生的毒素.以二倍体积的甲醇来提取大豆灰斑病菌毒素是最为简单、快速的方法.
其他文献
选用来自国内外的白菜黑斑病菌三个种Alternaria brassicicola,A.brassicae和A.japonica为研究材料,以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对其适宜生长温度、pH值、光照、培养基和菌落特征
采用国产溶壁酶蛊酿酒酵母菌株X8的原生质体,将4×10^8/ml的原生持体悬浮液与等体积的1%低融点琼脂糖混匀后,凝固的原生质体包埋块在含1mg/ml蛋白酶K的NDS缓冲中处理24h,获得适宜于CHEFJ民泳的染色体DNA样品。
中国牛肝菌目包括疣孢牛肝菌科和牛肝菌科,已知231种,本文报道了中国疣孢牛肝菌科四属,即:南牛肝菌属Austroboletus,(7种);条也牛肝菌属Boletellus,(20种),原孢年肝菌属Heimiella(3种)和疣孢牛肝菌属Strbilomyces(17种)。
利用PCR-RFLP方法对捕食线虫真菌节丛孢属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该属10种12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ITS)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AluⅠ、HaeⅢ、HpaⅡ、TaqⅠ)酶切。结果表明该属的ITS区长度没有明显差异
家蚕病原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原生质体的分离制备、性状及再生回复,并用脉冲凝胶电泳(PFGE0技术分析了其核型。以6mg/mL Driselase为酶解液,0.7mol/L NaCl液(pH5.8)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下轻轻振荡处理幼嫩菌丝1.5h,是的生质体分离的
通过分子筛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手段,分离纯化了棘孢曲霉SM-L22纤维素酶系中的β-葡萄糖苷酶组分.通过SDS-PAGE和IEF电泳测得其分子量为57.9 kDa,等电点为pH 4.5.该酶组分的
应用顺式调控元件探测载体G221构建了一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基因组文库.G221为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载体,含有一个由酵母Cyc1基因基本启动子控制的lacZ标记基因,能以转录
对近藤虫疠霉和伊萨卡虫瘴霉的18SrRNA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登录号分别为AF351133和AF351134),并于GenBank中的新蚜虫疠霉相应序列(登录号AF052405)进行比较。近藤虫疠霉有43个碱
根据普通实验室的条件,对酵母菌辅酶(Q(CoQ)的提取6方法进行了改进,既有效地节约了试剂,又避免了一些非常规仪器的使用,使得CoQ分子类型的测定简便易行。用改进的方法,测定了37株假丝酵母属(Candida Berkhout)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