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定跳远”是中学生经常进行锻炼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目前大多数地区考试中考体育的首选项目。如何科学进行立定跳远的训练,提高立定跳远成绩呢?从下面的弹簧跳远实验的探究就可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进行正确的锻炼。
实验器材
弹簧(如活动圆珠笔中的弹簧)、附座(用小方木板,中穿一小圆孔)、卷尺(或直尺)。
实验操作

1.将弹簧放入座孔,平放在桌上:(1)用姆指和食指捏住弹簧中部,用力压缩至底(如图1所示),当突然放开时,观察、记录弹簧跳的高度(用卷尺估量,下同)。
(2)找回弹簧再放入座孔,再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弹簧顶部,用力压缩至底(如图2所示),当突然放开时,观察、记录弹簧跳的高度。

2.将弹簧放入座孔后,然后使座斜放在桌上(座边垫以木块钉稳),(1)重复1.(1)操作(如图3),当突然放开时,观察、记录弹簧跳的远近。
(2)重复1.(2)操作(如图4),当突然放开时,观察、记录弹簧跳的远近。
分析结论
提示:分析比较操作1.(1) (2)与2.(1) (2)所记录的数据,得出压缩弹簧在什么样情况下弹力大而又跳得远的结论。
探究:“弹簧跳远”与“立定跳远”的关系(见下面的说明)。
说明:由实验可知,直立弹簧,压缩得越多弹力就越大,它就跳得越高;倾斜弹簧(成一定角度如40°)弹力越大,它就跳得越远。
根据上述物理知识,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要想跳得远:(1)在做预摆时,身体要倾斜成适当角度,即必须做好身体“三曲”:一为“腿曲”,腿部的力量是立定跳远的力之根;腿曲的角度,取决于力量大小和快速完成的时间,适当的角度,有利于发挥最大的爆发力;二为“髋曲”,髋部的力量是立定跳远的力之本,即上体要有适度弯曲下压,这样躯干的展挺力量才能发挥,臂部的摆伸力量与腿部力量脱节;三为“臂后摆曲”,臂部的摆伸是立定跳远的力之首。立定跳远的预摆有提踵展体动作,提踵展体中指尖到地面的最大距离,可像弹簧那·样的“工作长度”;积极而充分的摆臂,不但能引领立定跳远整个动作,而且能有效地提拉身体,增加起跳的力量。自然预摆,调整呼吸,柔韧身体,“三曲”到位,身体如同一个充分压缩的弹簧,蓄势以待。
(2)要爆发出全身力量,这样还必须做到“形、动”一致。即当做好外在的“形动”,又要重视发挥内在的“气功”,才是真正做到内外兼顾的全身用力。“气功”就是有意识地调整隔肌运动,“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如立定跳远中的“闭气蹬地,提气摆蹬,托气腾空,呼气缓冲”,“闭气”即膈肌下沉.重心下降,有利于蹬跳用力;“提气”隔肌快速上升,重心上提可配合蹬跳;“托气”隔肌上升后即制动,可协助腾空飞行;“呼气”膈肌下降,呼吸自然,有利于身体放松。这种膈肌的上下运动,从身体内部改变身体的重心位置,改善身体用力状态,与体外的“形动”协调一致,有利于提高立定跳远的起跳效果。
实验器材
弹簧(如活动圆珠笔中的弹簧)、附座(用小方木板,中穿一小圆孔)、卷尺(或直尺)。
实验操作

1.将弹簧放入座孔,平放在桌上:(1)用姆指和食指捏住弹簧中部,用力压缩至底(如图1所示),当突然放开时,观察、记录弹簧跳的高度(用卷尺估量,下同)。
(2)找回弹簧再放入座孔,再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弹簧顶部,用力压缩至底(如图2所示),当突然放开时,观察、记录弹簧跳的高度。

2.将弹簧放入座孔后,然后使座斜放在桌上(座边垫以木块钉稳),(1)重复1.(1)操作(如图3),当突然放开时,观察、记录弹簧跳的远近。
(2)重复1.(2)操作(如图4),当突然放开时,观察、记录弹簧跳的远近。
分析结论
提示:分析比较操作1.(1) (2)与2.(1) (2)所记录的数据,得出压缩弹簧在什么样情况下弹力大而又跳得远的结论。
探究:“弹簧跳远”与“立定跳远”的关系(见下面的说明)。
说明:由实验可知,直立弹簧,压缩得越多弹力就越大,它就跳得越高;倾斜弹簧(成一定角度如40°)弹力越大,它就跳得越远。
根据上述物理知识,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要想跳得远:(1)在做预摆时,身体要倾斜成适当角度,即必须做好身体“三曲”:一为“腿曲”,腿部的力量是立定跳远的力之根;腿曲的角度,取决于力量大小和快速完成的时间,适当的角度,有利于发挥最大的爆发力;二为“髋曲”,髋部的力量是立定跳远的力之本,即上体要有适度弯曲下压,这样躯干的展挺力量才能发挥,臂部的摆伸力量与腿部力量脱节;三为“臂后摆曲”,臂部的摆伸是立定跳远的力之首。立定跳远的预摆有提踵展体动作,提踵展体中指尖到地面的最大距离,可像弹簧那·样的“工作长度”;积极而充分的摆臂,不但能引领立定跳远整个动作,而且能有效地提拉身体,增加起跳的力量。自然预摆,调整呼吸,柔韧身体,“三曲”到位,身体如同一个充分压缩的弹簧,蓄势以待。
(2)要爆发出全身力量,这样还必须做到“形、动”一致。即当做好外在的“形动”,又要重视发挥内在的“气功”,才是真正做到内外兼顾的全身用力。“气功”就是有意识地调整隔肌运动,“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如立定跳远中的“闭气蹬地,提气摆蹬,托气腾空,呼气缓冲”,“闭气”即膈肌下沉.重心下降,有利于蹬跳用力;“提气”隔肌快速上升,重心上提可配合蹬跳;“托气”隔肌上升后即制动,可协助腾空飞行;“呼气”膈肌下降,呼吸自然,有利于身体放松。这种膈肌的上下运动,从身体内部改变身体的重心位置,改善身体用力状态,与体外的“形动”协调一致,有利于提高立定跳远的起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