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此,农业的发展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主食是大米,同时,我国也是一个水稻生产、消费的大国,人们对稻米的品质一直都非常关注。在我国的农作物里,水稻也是人们主要的粮食供应,是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最基本的物质保障。所以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及在种植经营管理过程中,病蟲害的防治等问题都非常重要。为此,加强对水稻的种植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会为水稻的正常生长提供优质的保障。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管理;研究
我国在农业发展上,对水稻投入了很大的科研精力,以使水稻产量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来源,因此,要加强对水稻的种植管理,有效的对水稻的病虫害制定保障措施,使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所保障。
1 水稻的种植管理
水稻的种植管理是需要一定的管理过程的。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首先是经过择地、选种、育苗、移植、田间人工除草、田间病虫害管理、田间水份管理、秋收时间管理、渡粒期管理、成熟度管理、仓贮管理,然后是加工、去劣选优、包装、保管、销售等方面精益求精,保证大米安全、健康、营养、方便。保证每一粒都是自产直销,保真保纯,最后成为人们的主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
1.1 精选稻田
在水稻中之前,首先是要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河水灌溉的稻田,以此为稻田种植的先决条件。
1.2 良种的选用
为保障水稻的产量及质量,水稻种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优良的种子,可以确保水稻的产量,而且良种的选择也是种植水稻的首要环节。水稻种子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粳稻品种。一般南方重点抓优质早稻,北方稻区重点推广优质粳稻品种。
(2)根据不同的种植方式选择适合的品种。直播稻应选择能保证水稻生长期,并且在当地温度条件下能安全出苗、安全齐穗、安全成熟的优良品种,还应考虑到直播稻分蘖势强、穗型小的特点,选择分蘖势弱、穗型大的品种。机插稻应选择返青期短,分蘖势强,有效分蘖数多的品种。机抛秧稻应选择抗倒伏能力强,抗病虫害强,有利于无序生长的品种。
(3)水稻机械化种植不仅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要求较高,还对种子的均匀性要求很高,因而在选择水稻种子的时候,除了要选择发芽率和发芽势高的品种外,同时还要注意种子的保存。种子贮藏一般都是经过低温干燥处理除去多余的水份后,才能入库保存,以利于贮藏保存,提高发芽率。
因此,浸种前做好晒种、脱芒、筛种、盐水选种、发芽试验等工作。
1.3 科学种植
要想保证水稻产量及质量,必须有行之有效的种植技术。确保土地肥沃是最基本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合理、具有特色的种植模式及种植经验,才能达到要求的高效优质。
1.4 灌溉与施肥
灌溉水源分为纯天然河水与地下水相结合,天然河水温高微生物活性量大,微生物的存在使水中含有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份更全面,微量元素含量高,水源没有工业污染。对于水稻的中期施肥,要根据最后一次施用蘖肥的时间、稻苗叶色及长势、水稻品种的抗倒伏性等确定。穗肥施用量应依据前期已施用的底蘖肥合计用量、苗情长势,及穗肥期与抽穗期间隔的长短而定。前期已施用的底蘖肥合计用量较大、苗情长势旺盛,或穗肥期与抽穗期间隔期较短的,穗肥可少施甚至可不施,否则可多施。此外,穗肥的施用量还应考虑距最后一次蘖肥的间隔期。后期施肥即粒肥,对苗色落黄、土壤肥力不足、早熟水稻品种的稻田、可喷施谷粒饱、灌浆王和稀土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进灌浆、促早熟增产。水稻的施肥可以施用农家土肥和生物有机肥结合。
1.5 水稻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水稻的生长是从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生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一般幼苗期在秧田已完成,移栽后缓苗成活的这段时间叫返青期,返青后就开始分蘖,然后就是穗分化,在幼穗分化以前,是长根、茎、叶为主的为营养生长期,穗分化到成熟是长穗,花、籽粒等为主的生殖生长期。
在生长过程中,环境对于水稻生长十分重要。温度、光照、水分、营养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因此,既不能温度太高、也不能温度太低,对于光照的要求,必须有充足的阳光,以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对于水分的要求,只要达到饱和状态就可以了,或浅水最有利于分蘖,如果水分过多,会造成氧气不足。在分蘖需要营养多,有效分蘖也多,如果营养少、分蘖也少或停止。所需的营养中是以氮、磷、钾为主,特别是氮肥最需要。最好氮、磷、钾配合追肥最有利。
2 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是穗颈瘟、恶苗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螟虫的防治关键时期,加上四代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并发,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不可小视。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抗、避、断、治的措施。稻飞虱的预防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水稻孕穗前注重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对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发生区,应当抓好中晚稻药剂浸种或拌种和秧苗期稻飞虱防治,带药移栽,必要时在分蘖初期及早防治,预防稻飞虱传播病毒病。可选用醚菊酯、噻嗪酮、吡蚜酮、吡虫啉进行防治。稻瘟病:重点在水稻播种前落实预防措施,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叶瘟和穗瘟。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可选用三环唑、咪鲜胺、氟环唑、氯啶菌酯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纹枯病: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可选用申嗪霉素、氟环唑、肟菌酯+戊唑醇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稻曲病: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预防,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选用抗性品种,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可选用氟环唑、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农药品种防治稻曲病。条纹叶枯病:重点在秧苗期和分蘖期防治灰飞虱,种植抗病品种,适当推迟播栽期,药剂拌种或浸种,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集中育秧,秧苗带药移栽。当带毒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施用杀虫剂和抗病毒剂。
参考文献:
[1] 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M].南京农业大学.2010-12-01
[2] 胡世录.中国水稻主要病害流行统计预测模型研究[M].福建农林大学.2012-04-01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管理;研究
我国在农业发展上,对水稻投入了很大的科研精力,以使水稻产量和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来源,因此,要加强对水稻的种植管理,有效的对水稻的病虫害制定保障措施,使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有所保障。
1 水稻的种植管理
水稻的种植管理是需要一定的管理过程的。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首先是经过择地、选种、育苗、移植、田间人工除草、田间病虫害管理、田间水份管理、秋收时间管理、渡粒期管理、成熟度管理、仓贮管理,然后是加工、去劣选优、包装、保管、销售等方面精益求精,保证大米安全、健康、营养、方便。保证每一粒都是自产直销,保真保纯,最后成为人们的主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
1.1 精选稻田
在水稻中之前,首先是要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河水灌溉的稻田,以此为稻田种植的先决条件。
1.2 良种的选用
为保障水稻的产量及质量,水稻种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优良的种子,可以确保水稻的产量,而且良种的选择也是种植水稻的首要环节。水稻种子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不同茬口、品种特性及安全齐穗期,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产的大穗型粳稻品种。一般南方重点抓优质早稻,北方稻区重点推广优质粳稻品种。
(2)根据不同的种植方式选择适合的品种。直播稻应选择能保证水稻生长期,并且在当地温度条件下能安全出苗、安全齐穗、安全成熟的优良品种,还应考虑到直播稻分蘖势强、穗型小的特点,选择分蘖势弱、穗型大的品种。机插稻应选择返青期短,分蘖势强,有效分蘖数多的品种。机抛秧稻应选择抗倒伏能力强,抗病虫害强,有利于无序生长的品种。
(3)水稻机械化种植不仅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要求较高,还对种子的均匀性要求很高,因而在选择水稻种子的时候,除了要选择发芽率和发芽势高的品种外,同时还要注意种子的保存。种子贮藏一般都是经过低温干燥处理除去多余的水份后,才能入库保存,以利于贮藏保存,提高发芽率。
因此,浸种前做好晒种、脱芒、筛种、盐水选种、发芽试验等工作。
1.3 科学种植
要想保证水稻产量及质量,必须有行之有效的种植技术。确保土地肥沃是最基本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合理、具有特色的种植模式及种植经验,才能达到要求的高效优质。
1.4 灌溉与施肥
灌溉水源分为纯天然河水与地下水相结合,天然河水温高微生物活性量大,微生物的存在使水中含有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份更全面,微量元素含量高,水源没有工业污染。对于水稻的中期施肥,要根据最后一次施用蘖肥的时间、稻苗叶色及长势、水稻品种的抗倒伏性等确定。穗肥施用量应依据前期已施用的底蘖肥合计用量、苗情长势,及穗肥期与抽穗期间隔的长短而定。前期已施用的底蘖肥合计用量较大、苗情长势旺盛,或穗肥期与抽穗期间隔期较短的,穗肥可少施甚至可不施,否则可多施。此外,穗肥的施用量还应考虑距最后一次蘖肥的间隔期。后期施肥即粒肥,对苗色落黄、土壤肥力不足、早熟水稻品种的稻田、可喷施谷粒饱、灌浆王和稀土二氢钾等叶面肥,以促进灌浆、促早熟增产。水稻的施肥可以施用农家土肥和生物有机肥结合。
1.5 水稻的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水稻的生长是从种子萌发到水稻新的种子产生为水稻的一个生育周期,即生育期。生育期可分为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结实期。一般幼苗期在秧田已完成,移栽后缓苗成活的这段时间叫返青期,返青后就开始分蘖,然后就是穗分化,在幼穗分化以前,是长根、茎、叶为主的为营养生长期,穗分化到成熟是长穗,花、籽粒等为主的生殖生长期。
在生长过程中,环境对于水稻生长十分重要。温度、光照、水分、营养对水稻的生长至关重要。因此,既不能温度太高、也不能温度太低,对于光照的要求,必须有充足的阳光,以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对于水分的要求,只要达到饱和状态就可以了,或浅水最有利于分蘖,如果水分过多,会造成氧气不足。在分蘖需要营养多,有效分蘖也多,如果营养少、分蘖也少或停止。所需的营养中是以氮、磷、钾为主,特别是氮肥最需要。最好氮、磷、钾配合追肥最有利。
2 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穗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是穗颈瘟、恶苗病、稻曲病、白叶枯病、螟虫的防治关键时期,加上四代纵卷叶螟、褐飞虱、纹枯病并发,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不可小视。
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要坚持抗、避、断、治的措施。稻飞虱的预防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水稻孕穗前注重发挥天敌自然控害和植株补偿作用,减少用药。对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发生区,应当抓好中晚稻药剂浸种或拌种和秧苗期稻飞虱防治,带药移栽,必要时在分蘖初期及早防治,预防稻飞虱传播病毒病。可选用醚菊酯、噻嗪酮、吡蚜酮、吡虫啉进行防治。稻瘟病:重点在水稻播种前落实预防措施,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抽穗期施药预防叶瘟和穗瘟。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避免过量和过迟施用氮肥。常发区秧苗带药移栽,分蘖期田间出现急性病斑或发病中心时施药控制叶瘟,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预防穗瘟。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可选用三环唑、咪鲜胺、氟环唑、氯啶菌酯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纹枯病:重点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防治。可选用申嗪霉素、氟环唑、肟菌酯+戊唑醇等农药品种进行防治。稻曲病: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水稻破口抽穗前7~10天施药预防,如遇适宜发病天气,7天后需要第2次施药。选用抗性品种,避免过量和迟施氮肥,提高水稻抗病性。可选用氟环唑、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农药品种防治稻曲病。条纹叶枯病:重点在秧苗期和分蘖期防治灰飞虱,种植抗病品种,适当推迟播栽期,药剂拌种或浸种,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集中育秧,秧苗带药移栽。当带毒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施用杀虫剂和抗病毒剂。
参考文献:
[1] 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M].南京农业大学.2010-12-01
[2] 胡世录.中国水稻主要病害流行统计预测模型研究[M].福建农林大学.2012-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