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被同桌逼出“抑郁症”后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a6685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被同桌逼出“抑郁症”
  2016年5月的一天,女儿晓雅放学回到家,脸色很难看。我心里咯噔一下,关心地问她:“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晓雅摇了摇头,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带着哭腔说:“老妈,你说我咋这么倒霉,调座位偏偏和她调到一起,以后我该怎么办?”
  晓雅的诉说让我松了一口气,原来是因为调座位闹得不开心。这种事情差不多每个人在求学生涯中都遇到过,不是什么大事儿。于是,我笑着问她:“这次你的同桌是谁?你们合不来吗?”晓雅皱着眉头说:“新同桌叫李婷婷,平时做事比较夸张,喜欢出风头,同学们都不愿和她坐同桌,想不到老师把她和我调到了一起。我找班主任说不想和李婷婷坐一起,反被老师训了一通,说如果我不服从安排,就回家让爸妈给我开个私塾算了!”看着晓雅苦恼的神情,我安慰她:“改变不了的事情就要学会适应,将来你走上社会,也得和各种各样不喜欢的人打交道呀!”晓雅嘟哝道:“不适应又能怎样?难道还能退学吗?”
  一天,晓雅回到家,满脸怒气地说,她都快烦死了,恨不得和李婷婷打一架出口恶气。我忙问她怎么了。晓雅说出了下午和李婷婷发生冲突的经过。晓雅说,李婷婷是个外向、情绪化的女生,她上课不但老抖腿,写字的方式也很特别,像是和谁赌气似的,用笔在纸上快速有力地画,发出“哧啦哧啦”的声音。尤其是考试时,她不垫任何东西,直接将试卷铺在课桌上写,笔尖发出刺耳的声音,干扰了晓雅的注意力。下午上自习课时,李婷婷写作业又发出那种刺耳的声音,晓雅再也忍不住了,递过去一本练习册,让李婷婷垫上。没想到李婷婷把练习册扔还给她,还说她多管闲事,两人为此发生了口角。
  此后,晓雅和李婷婷经常明争暗斗。有一次,晓雅回到家,一脸坏笑地说终于出了口恶气。我问她是怎么出气的。晓雅说,平时考试李婷婷总爱偷看她的答案,下午数学考试,有几道题她故意写错答案,考试结束前再偷偷改回来。李婷婷上当了,数学考得一塌糊涂,被老师批评了一顿,并留了堂。看着晓雅得意的神情,我劝她不要这么做,平时应该主动帮助同桌,这样两人才能愉快地相处。晓雅哼了一声,说:“帮谁都不能帮她!”
  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晚上写作业时,晓雅发现自己的作业本上全部被人偷偷打了层蜡,就是写不上字。这么晚买作业本也找不到地方了,晓雅气得直哭,大骂肯定是李婷婷干的,说如果作业写不完,就会挨老师批评。还是老公聪明,他让晓雅把作业写在白纸上,写好后剪下来,再粘贴到作业本上。如果老师问起,就向老师说明原因。晓雅只得按照爸爸的主意做了。第二天,晓雅把李婷婷的恶作剧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狠狠批评了李婷婷一顿。
  就这样,晓雅和李婷婷的“斗法”持续升级。到后来,晓雅一到上学时间就变得闷闷不乐,说心里堵得慌,特别压抑。更严重的是,她吃饭没有胃口,老想睡觉。只有睡觉时,她才不会觉得累。那天晚上临睡前,晓雅哭着说:“妈妈,再这么下去,我都给折腾出抑郁症了!”
  改变僵局还得“攻心为上”
  晓雅的情况让我和老公十分焦急: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我带着晓雅向本市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路老师求助。
  听了晓雅讲述与同桌李婷婷之间的烦恼,路老师分析说:“这看上去是件很小的事,但对当事人而言,引发的困扰却是实实在在的。对于正在成长的高中生来说,这种琐碎而细小的摩擦,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淤积成真正的心理障碍,形成心理偏差。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小受到的关注太多,都不同程度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与对生活理想化的要求。但他们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中,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很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人际交往对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们成人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會发现自己结交朋友最多、关系最长久的,都是在高中时期,这也是由人类成长心理需求的特性决定的。这也告诉我们的家长,孩子上高中时,父母关注的重心不要只盯在孩子的成绩上,还要特别关注他们的朋友圈,教会他们如何选择影响一生的朋友,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等。”
  接着,路老师把目光投向晓雅,笑着说:“你同桌的所作所为并不是针对某个人的,比如她的写字方式,是她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习惯,用力写字是她用来宣泄情绪的方式,她写字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她内心越烦躁、苦恼。作为同桌,你仅从自己受影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没有意识到你要求同桌改变固有的行为,其实也影响了同桌,让她不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宣泄情绪。这对你同桌来说,同样是难以接受的。在同桌的行为没有什么过错的情况下,你是没有权利要求她做出改变的。”
  晓雅觉得路老师的分析有道理,但她又很困惑:“老师,李婷婷的习惯确实影响到了我,打乱了我的学习节奏,我该怎样做才能让她接受呢?”路老师没有丝毫犹豫地说:“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关键在于认清问题的性质,找到正确的方法。你同桌是你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身处的环境对自己不利时,人们一般有三种选择:逃避、适应、改善。同桌是老师指定的,面对她诸多不好的习惯,如果被动地去适应,不如用积极的态度,改善与同桌的关系。”
  接下来的交谈中,路老师告诉晓雅,她自己其实已经选择了改善,只是实现目标的方式不对,态度生硬,让同桌感觉没受到尊重,她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却没有从同桌的角度考虑问题。路老师说:“要想打破与同桌相处别扭的局面,还得用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攻心为上。你同桌如此乖张的背后肯定有诱因,比如父母不和、家庭出现变故、童年阴影等。她内心敏感,做事张扬,想寻求存在感,又渴求同龄人的尊重。与这种性格的女孩相处,平时你要多肯定她的优点,用诚意来打动她,让她感觉到你的善意,这样离打破僵局就不远了。”
  用“心”交往释放善意
  从路老师那里回来,晓雅心情好多了。我表示会和她一起想办法,帮着她和同桌改善关系。
  一天下午放学回到家,晓雅对我说:“李婷婷上自习时趴在桌子上哭了好久,听同学说她爸妈平时关系不好,刚刚离婚了。李婷婷不想跟父母任何一方生活,只想跟着奶奶过。通过换位思考,我觉得李婷婷挺可怜的,看她哭得很伤心,也想不出合适的话安慰她,我就递了张纸巾给她。李婷婷接过纸巾,擦了擦眼睛,抽泣声小了,开始写起了作业。没想到她笔尖接触桌面的声音竟比以前小多了。”
其他文献
文章以社区教育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石河子市社区教育发展现状、特征,搭建一套“政府-社区-学校”共建共享的教育服务体系,为石河子市社区教育提供科学、系统和可行的发展策略,营造石河子市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教育环境。  【关键词】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对策  1 社区教育的内涵  1.1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是外源词,1915年美国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学校是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近年来,疑似多动症或自闭症的“特殊学生”逐年增多,作为拥有二十年教龄的班主任,笔者对此深有感触,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教育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新难题。一边是学校的无奈、教师的心力交瘁,一边是孩子的无辜、家长的无助。家长和班主任如何对多动症儿童进行疏导?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家长对多动症儿童要有耐心和爱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