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在于发现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善于发现的探究品质
  
  教师要注重挖掘课本典型题的潜在功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典型、发展和教育作用,反复渗透与运用教学思维方法,把教学知识融入活的思维训练中去,并在不断的“问题获解”过程中深化、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在直观感知的氛围中,促使学生进行主动、丰富的想像与猜测,诱导他们进行合理的类比、归纳、抽象、概括,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结论,说明结论、应用结论,并在不断发现、不断探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我们应有的教学追求。
  通过观察、推测、探索去发现命题,再通过分析、推理、对比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进一步推广、深化、提高获得理性认识的更高形式的过程,能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对习题加以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使学生重视课本,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布置过多的作业,更不搞题海战术,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其次,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既在解决各情况的问题中检查、复习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不但会仿效,而且能应变。再次,对于学生探究思维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课本中这样的习题还是不少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探索和积累。教师必须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可能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的方式方法也很灵活,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可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可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探究;有时在学生质疑问难处探究;有时在解决实践问题上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探究。总之,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会引发探究,对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同也会导致探究。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班上有个男生英语学得较差,但他还是有“闪光点”的,如他绘画能力很强,在平时总能帮助老师制作出很漂亮的英语教学挂图,不仅如此,在平时的英语综合实践课上,他还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漂亮的手工作品,为此,他常常受到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夸赞。面对他的这一闪光点,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他,并且教育他如何把这种积极性用到英语学习中去。我还帮助他制作了单词卡,让他有空就记,并经常给他“开小灶”补课。通过努力,他的英语成绩与他的美术成绩齐头并进,由原来的60分的英语成绩提高到102分。他激动地说:“我成功了。”
  事实说明,在现行的教育中,当学生在某方面有闪光点并在这方面表现出自己的才能时,他就会从中获得做人的尊严、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只有发现其“闪光点”并大加赞赏,才能使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志向和价值充分表现出来。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在自己最感兴趣和能力最强的领域及方面实现自我,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应当突破书本教学这种单一的途径,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途径和机会,这是事关培养真正的人的问题。人是有差异性的,特别是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才能,因此,作为教师,所采取的教育行为中最有教育意义之处在于做到了坚定承认学生的闪光点,努力让他们去发展“自我”,表现“自我”。
  
  发现学生的差异
  
  就像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一样,世间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老师要去发现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爱迪生上小学时,学校买来了新教具,他很好奇,全给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的妈妈。老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要让他改改这个毛病!”“老师,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回答。喜欢拆东西,实际上就是好奇心强,是智力开发的动力。正是因为受到妈妈的鼓励,爱迪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终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没有爱迪生的母亲,就没有爱迪生的成功,是她发现了儿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发现了儿子的才能,也保护了儿子珍贵的好奇心。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个不同点也许就是他最有潜力的地方。当前教育的误区是把孩子培养成一筒“筷子”,齐了就满足了。这样做培养不出人才,更培养不出天才。
  
  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
  
  瓦拉赫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有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够,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令他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人才。”而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化学老师却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践应有的素质,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文学、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高材生,在同类学生中,他的成绩遥遥领先。
  每个学生的身上都蕴藏着独特的强势智慧,教育的责任在于把它们挖掘出来,发扬光大,不断提升生命的意义。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学会运用观察、展示的手段,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强势智慧,评估学生最突出的智慧表现。
  
  让学生自己铺设发现问题的桥梁
  
  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后续的、适量的,决不能是先入为主包办代替式的。探究教学中,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能够自主、自觉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究。教师不要简单直接地导演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要敢于让学生自己来尝试解决课题所涉及的子问题。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有学生提出了电流大小、电压大小也会影响电阻的大小。学生的观点当然并不正确,但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意味着他在积极地思考和参与。这时,我就不惜花费时间,按照学生的“理论”进行演示反证,并有机地引入了以后将要出现的“欧姆定律”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对电阻问题有更全面的认识。
  
  比发现、活思维、不断创新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一种内在兴趣,具有发现的兴奋感和发现的自信感。在教学中,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小资料”类的表格,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表格,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认真思考,学生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在学生刚刚学了比热容概念时,课本中就通过表格列出了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学生在观察此表格时,提出了如下一些看法: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冰和水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比热容可能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有的看法虽然不成熟,但至少他们在观察、比较、思考、创新。教师只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修正,久而久之,他们的观察比较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师大附属民族学院)
其他文献
介绍了配电系统中三相变压器的全Y型、Y-△型接线方式所产生的谐波对供电系统的影响和Y/Yn接线、△/Yn接线变压器对于单相接地电流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改革要求学生在随岗实践基础上提前进入毕业论文工作状态,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毕业论文评价的重点是原创性、实效性、真实性。基于随岗实践的毕业论文改革有助
依据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电缆系统的现场设计与安装实践,介绍了核电站电缆的特殊性能、安全冗余原则、路径隔离和电缆屏蔽的要求,以及电缆托盘和电缆管的安装要求.
马齿苋是广东规模化菜场菜薹田的重要杂草,为明确其年发生动态,采用倒置“W”九点取样法,对广东2个规模化菜场菜薹田马齿苋年发生动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3月和11-12月马齿苋种
介绍惯性滤波法的数学模型和滤波器的PLC程序设计.
新课程带来新的理念,也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让体育课也成为学生创新的舞台呢?    教学的内容要“活”    传统体育课通常要求学生练习时,整齐统一、步调一致。如做“横跨山羊”练习,决不允许做“纵跨山羊”;不能违反课堂纪律,这些限制,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遵守课堂常规固然重要,但体育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
我台供电部门承担着对控制和制作中心等重要部门的供电任务,供电采用霍林线和河西线2大电网双回路供电,以减少停播率.2条母线进入配电室后如图1,电路实现切换.
对韶钢热电厂三总降220kV全封闭组合电器(GIS)的防误操作系统进行分析,指出防误操作系统的缺点,提出了提高其可靠性的措施,避免了因防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而使膈离开关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