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及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意义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发病机制,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CHD及肺动脉高压(PH)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和心胸外科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CHD患儿中的66例,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估算肺动脉收缩压,分为单纯CHD组16例,合并轻度PH组18例,合并中度PH组17例,合并重度PH组15例;按类型分为室间隔缺损(VSD)23例,房间隔缺损(ASD)1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4例,复合型(合并2种以上的先天性心血管异常)12例。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同期江西省儿童医院门诊体检的2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双抗体夹心酶链免疫吸附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CTGF水平,按不同肺动脉收缩压和不同类型CHD将各组间血清CTGF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分析CHD各组患儿血清CTGF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

结果

定量检测表明CHD各组患儿血清中CTGF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HD合并PH各组患儿血清CTGF水平均高于单纯CHD组(P<0.05),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CHD患儿血清CTGF水平逐级上升(P<0.05)。相关分析显示CHD各组患儿血清CTGF水平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670,P=0.005;r=0.514,P=0.029;r=0.517,P=0.034;r=0.707,P=0.003)。不同类型CHD患儿血清CT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70,P=0.847)。

结论

CHD早期(未合并PH时)已经存在心肌纤维化损害,当合并PH时,心肌纤维化随肺动脉压力的升高逐渐加重,但心肌纤维化程度与CHD的类型无关。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强化的肠内营养(EN)干预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儿营养状况和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AI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GLN强化EN组,30例)与对照组(常规EN组,28例)。干预前和干预第28天分别检测2组患儿营养相关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GLN水平变化。结果干预第28天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9.9±7.
目的通过对儿童欺负、被欺负状况调查,研究儿童欺负/被欺负事件的发生特点,探讨不同欺负类型的儿童(欺负者、被欺负者、欺负/被欺负者、非卷入者)对于被欺负现象的内隐态度。方法采用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3所普通小学抽取1 100例小学生,用儿童欺负问卷(小学版)对其施测,并抽取78例欺负事件卷入者(其中包括30例欺负者、18例被欺负者及30例欺负/被欺负者)及29例非卷入者,施以内隐联想测验(IAT
目的探讨Dravet综合征(DS)的早期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收集DS患儿及其父母临床资料和外周血DNA,进行SCN1A基因突变筛查;回顾性分析187例SCN1A基因突变阳性的DS患儿1岁之前发作的特点,及诱发发作的因素。结果本组187例DS患儿中,男103例,女84例。起病年龄2~12个月,中位起病年龄为6个月,其中73.8%(138/187例)的患儿首次发作年龄<7个月。1岁之前曾有发热诱发
期刊
目的探讨择期剖宫分娩(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的临床特征、发生和影响疗效的因素,为降低(近)足月儿RDS的发生率及提高治愈率提供帮助。方法对51例(近)足月择期剖宫分娩出生的RDS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择期剖宫产分娩时机、胎龄、宫内感染和出生时窒息对RDS的发生及疗效的影响。结果共收集51例(近)足月病例,均符合择期剖宫分娩的标准,其中社会因素33例(64.7%,33/51例)。5
目的探讨应用peter-williams髓内钉采用多段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成骨不全肱骨畸形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例成骨不全肱骨畸形儿童,男7例,女2例。初次手术时年龄6~10岁7个月(平均8岁3个月)。其中7例患儿为单侧肱骨干畸形,2例患儿为双侧肱骨干畸形,伴尺桡骨严重畸形,肱骨骨折次数4~13次(平均7.9次)。 9例患儿中畸形成角处为2~3处(平均2.0
目的探讨儿童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后的心率恢复(HRR)变化。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头痛、头晕、胸闷、叹气等儿童2 089例次,年龄2.0~17.9(10.8±2.9)岁,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其中行SNHUT 1 286例。根据HRR结果分HRR正常组(1 226例,男657例,女569例)和
目的探讨小儿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狭窄(PVS)介入治疗的中长期结果及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肝移植术后PVS 5例患儿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7个月~8岁,中位年龄2岁10个月。患儿原发病:1例为Carolis病,4例为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均采用球囊扩张治疗,对患儿临床资料、影像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5例肝移植术后PVS患儿球囊扩张治疗均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原发性SRNS患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2组患儿常规基础治疗方法相同,均以泼尼松治疗为主,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α1治疗;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儿细胞免疫指标及血清IL-2、IL-4水平。同时选取同期激素敏感型肾病患儿30例作为敏感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CD3+、CD4+、CD8+及CD4
血小板膜糖蛋白是血小板膜内、膜表面及血浆中特定的血小板膜糖蛋白成分。目前已鉴定出10余种,有GPⅠb-Ⅸ-Ⅴ、GPⅠa/Ⅱa、GPⅥ、GPⅡb/Ⅲa、P-选择素等,在血小板活化、黏附以及聚集中发挥作用,参与止血和血栓的形成等。在儿童血小板减少症中,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变化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现将对血小板膜糖蛋白的结构、研究方法以及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关系进行归纳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