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阅读,放大童年的时间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min62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芳老师选择了“我们小时候”丛书,选择了毕飞宇这位中国当代优秀青年作家的作品,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阅读内容。这是非常优秀的儿童母语文学作品,从中我们看到贫瘠的岁月里,孩子们居然想到用红领巾重叠起来,缝成游泳裤,这真是“天才的发明”,只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儿童才会如此!王安忆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记忆也是,谁的记忆谁有发言权,谁让是我来记忆这一切呢?那些砂砾似的小孩子,他们的形状只得湮灭在大人物的阴影之下了。可他们还是摇曳着气流,在某种程度上,修改与描画着他人记忆的图景。”阅读这套丛书让我们更深刻地发现童年生活的意义,让儿童学会观察生活,珍视童年,他们体验的一切可以受用一生。
  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这取决于教师的阅读视野和阅读素养。同时应学会有策略、有方法地引发儿童的兴趣,让儿童享受阅读的乐趣。陈老师在课堂中用自由、安全的阅读方式,自然地吸引儿童。开篇安静地阅读,沉潜到文字中去;结尾安静地注视着丛书,听凭心的选择,走入丛书中。静谧、自在的阅读环境,没有纷繁的视频与图片冲淡文本,没有过度的渲染和抒情阻隔彼此,童年自然散发的魅力、文字氤氲的气息抓住了儿童的心。
  “你喜欢读吗?”“你喜欢听吗?”,学习的脚步紧紧围绕儿童的兴趣。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及“兴趣是成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相信,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儿童阅读兴趣,与儿童的内在需要、持续性的习惯、彼此的依赖密切相关,兴趣所表征的能力和动力是不可估量的,兴趣必须作为显示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加以观察。它预示着儿童将进入具体的阶段,教师应关注、激发、维持、引导、提升儿童阅读的关注点、语言发展点、思维发散点。
  回到儿童的阅读是重视儿童期生活内在的品质和意义。周国平在《童年价值》一文中提及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短暂的。可是,这似乎短暂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悠长的时光。我们仅在儿时体验过时光的永驻,而到了成年之后,儿时的回忆又将伴随我们的一生。童年就似一条河流,在自由而又轻松、温暖而又亲切、诙谐而又快乐的气氛中流淌。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儿童”:不受庄稼人待见的荒地上,皮包骨头的小毕飞宇,挥舞着芦苇,成了远东的“堂吉诃德”;黄海之滨的小姑娘,送水饺给河西的邻居,半路上还会“偷吃”;在桑树下,抱着桑树拼命摇,“果子雨”从天而降……陈老师的课堂中,作者、教师、学生、听者都在倾听、分享、回忆着自己的童年,童年就在口述中流传、绵延、鲜活,文字就在阅读、想象、对话中跳脱与飞扬……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是其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重要表征,主要体现在媒介的运用过程中,即信息获取与整合、评判与反馈、生产与传播等能力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本文结合当前中专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论述了中专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的问题.
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要明确任务的含义与特点,掌握任务设计的依据和原则,注重任务的切分和层次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