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布线技术应用性强,其教学应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以职业情境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教学过程要创造职业情境,善于启发学生,培养方法能力,并发展综合能力;教学评价以行动能力为核心。
[关键词]综合布线 工作过程教学 职业情境
一、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必要性
工作过程教学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 智能建筑行业技术推陈出新,变化日新月异,高技能人才紧缺,高职院校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然而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需较长时间才能进入职业角色,原因就在于在校学习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技能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我们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获得具有能适应某类工作群和转岗的一种能力,实现与工作实际零距离的对接。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在教学之中融入实际工作过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实施
1.创造职业情境
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学必须融入职业情境之中,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获得经验(怎么做)和策略(怎么做更好)。综合布线技术的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其内容分成若干模块,一个模块作为一个子项目,最后整合为一个大项目。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在这里除了对学习场地的要求之外,重点要求必须结合每个教学子项目设置学习情境。首先尽量对真实的职业情境进行模仿,创设不经加工而能直接移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求做到:学习情境的设置要贴近实际,易于实现;项目具有典型的工作任务性,目标明确,且容易理解,符合经验;对工作过程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干扰能进行纠正和排除,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在策略能力的发展上有施展的空间。
2.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
综合布线的应用性强,教学应遵循情境原则,努力实现职业氛围。教学首先要重视学生对实践情境的理解,要求学生“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过程学习中必须要求学生实现动作行动与心智行动的整合,达到所谓“动作到位,心意到位”。
综合布线可采用五个阶段的教学方法: (1)教师引出项目,提出问题,讲述必要的知识,学生获取信息; (2)师生讨论项目的实施方案; (3)学生实施方案,教师帮助,解惑释疑。 (4)师生共评项目成果; (5)教师提供新信息(新知识)、新要求,学生另辟路径完成项目,或变动参数,扩展项目功能。
3.培养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技能,在新的职业情境下能超越曾经被证明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去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工作。综合布线知识理论性不是太强,但操作性及实用性都较强,学生也认为难学,因此必需的理论性知识先讲,较复杂的操作和应用可先演示,学生再跟着做。较繁琐的原理性理论则先不讲,侧重于应用。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动力,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建立、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结合具体项目或问题,从模仿吸收开始,再进行基本应用(包括工具仪表的使用)—分析消化—开拓创新。
教学观察发现,学生之间一开始就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方面,有些是惰性内向的,教学中要采取“强手”与“弱手”搭配,合作与独创共存,普遍提高与重点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学生的长处,把心理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应对。
三、教学评价以行动能力为核心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我们要转变观念。以往通常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显然这种评价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判断学生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以能力为本的整体性评价,注重的是经验形成和策略构建的过程。评价中要把握如下几点: (1)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平时的技能考试与总体的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2)过程与结果,教学中每个子项目就可以组成一个产品,不只考核产品形成及功能的正确性,还应设置故障考查学生判断、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重视过程的完整性。(3)静态与动态结合,有笔试,考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也有技能操作考核,主要考查以职业技能为主的操作能力、故障的解决能力以及以不同方式实现和扩展系统功能的动态能力。
四、需说明的两个问题
1.工作过程中的“真实情境”问题
我们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其实是对工作岗位的一种模拟,它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工作岗位。其原因:一是真实的工作岗位种类多,学校的教学模式无法一一替代;二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中的工作岗位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岗位上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利益目标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使教学中的工作岗位与实际的工作岗位在客观层面上应有可比性,根据综合布线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分解项目内容,尽量设计“真情实境”,将设备、任务、知识进行整合以求最佳组合。
2.知识的完整性问题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较重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知识理论性过强,学后遗忘快,以后的工作中甚至用不上,因此相应产生“必需够用”的观念。综合布线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在“必需”上做好文章,动手操作,设计、施工、测试完成布线系统,要求学生主动获得过程性知识,在操作中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在观察中反思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过,这样的教学保持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却打破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因此教学中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还需将达到“够用”数量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进行梳理与整合,以知识包的形式授给学生。
[关键词]综合布线 工作过程教学 职业情境
一、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必要性
工作过程教学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 智能建筑行业技术推陈出新,变化日新月异,高技能人才紧缺,高职院校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力军。然而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毕业生往往需较长时间才能进入职业角色,原因就在于在校学习的理论与实际应用技能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我们在教学中,应使学生获得具有能适应某类工作群和转岗的一种能力,实现与工作实际零距离的对接。要实现这一点,必须在教学之中融入实际工作过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实施
1.创造职业情境
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学必须融入职业情境之中,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获得经验(怎么做)和策略(怎么做更好)。综合布线技术的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其内容分成若干模块,一个模块作为一个子项目,最后整合为一个大项目。过程性知识的学习在这里除了对学习场地的要求之外,重点要求必须结合每个教学子项目设置学习情境。首先尽量对真实的职业情境进行模仿,创设不经加工而能直接移植的最具典型意义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要求做到:学习情境的设置要贴近实际,易于实现;项目具有典型的工作任务性,目标明确,且容易理解,符合经验;对工作过程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干扰能进行纠正和排除,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在策略能力的发展上有施展的空间。
2.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
综合布线的应用性强,教学应遵循情境原则,努力实现职业氛围。教学首先要重视学生对实践情境的理解,要求学生“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来学习”。过程学习中必须要求学生实现动作行动与心智行动的整合,达到所谓“动作到位,心意到位”。
综合布线可采用五个阶段的教学方法: (1)教师引出项目,提出问题,讲述必要的知识,学生获取信息; (2)师生讨论项目的实施方案; (3)学生实施方案,教师帮助,解惑释疑。 (4)师生共评项目成果; (5)教师提供新信息(新知识)、新要求,学生另辟路径完成项目,或变动参数,扩展项目功能。
3.培养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指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技能,在新的职业情境下能超越曾经被证明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去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行工作。综合布线知识理论性不是太强,但操作性及实用性都较强,学生也认为难学,因此必需的理论性知识先讲,较复杂的操作和应用可先演示,学生再跟着做。较繁琐的原理性理论则先不讲,侧重于应用。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动力,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建立、学习习惯的养成训练,结合具体项目或问题,从模仿吸收开始,再进行基本应用(包括工具仪表的使用)—分析消化—开拓创新。
教学观察发现,学生之间一开始就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智力因素、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方面,有些是惰性内向的,教学中要采取“强手”与“弱手”搭配,合作与独创共存,普遍提高与重点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学生的长处,把心理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应对。
三、教学评价以行动能力为核心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我们要转变观念。以往通常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显然这种评价不能正确、客观、全面地判断学生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以能力为本的整体性评价,注重的是经验形成和策略构建的过程。评价中要把握如下几点: (1)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平时的技能考试与总体的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2)过程与结果,教学中每个子项目就可以组成一个产品,不只考核产品形成及功能的正确性,还应设置故障考查学生判断、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重视过程的完整性。(3)静态与动态结合,有笔试,考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也有技能操作考核,主要考查以职业技能为主的操作能力、故障的解决能力以及以不同方式实现和扩展系统功能的动态能力。
四、需说明的两个问题
1.工作过程中的“真实情境”问题
我们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其实是对工作岗位的一种模拟,它不能等同于真实的工作岗位。其原因:一是真实的工作岗位种类多,学校的教学模式无法一一替代;二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中的工作岗位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岗位上心理感受是不一样的,利益目标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使教学中的工作岗位与实际的工作岗位在客观层面上应有可比性,根据综合布线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分解项目内容,尽量设计“真情实境”,将设备、任务、知识进行整合以求最佳组合。
2.知识的完整性问题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较重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而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知识理论性过强,学后遗忘快,以后的工作中甚至用不上,因此相应产生“必需够用”的观念。综合布线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在“必需”上做好文章,动手操作,设计、施工、测试完成布线系统,要求学生主动获得过程性知识,在操作中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在观察中反思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过,这样的教学保持了职业活动的完整性,却打破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因此教学中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还需将达到“够用”数量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进行梳理与整合,以知识包的形式授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