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海

来源 :台港文学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84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路口时,我抬头眺望夜空,半月晕沉沉被云掩盖,路上没有任何人影。从身上掏出手机,才惊觉已经夜间十一点多了。我加紧脚步,在空旷的街头大步跑着,今天没有骑车,十一点三十九分,最后一班捷运应该快要进站了。
  在捷运上摇摇晃晃,一不留神便会在不规则的晃动和噪音里沉沉睡去。茫然的我死撑着眼皮,望着那捷运凹陷座椅上反射的淡蓝灯芒,突然觉得,那是一个模糊且幽深无比的隧道,连是否能通往何处都暧昧不清。
  就那样直直地望着它,仿佛要被吸入里面一般。
  到家后,一进房门便看见,妻那在床头灯照耀下反射出淡淡光晕的脸颊,在房内的黑暗中,安详静谧。我凑了过去轻抚一下她的脸颊,与平时亲吻时不同,能够清晰感受到那些仍然残留的、青春时脸上冒过痘子的痕迹。就像一直以来看到的月球表面突然被放大,出现在荧幕上一般。
  还记得曾看过的转播记录,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一号上午六点,当台湾几乎大家都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时,阿姆斯特朗也在月球随老鹰号登陆,并在这欢呼声与吵杂声相间的早晨,将人类的脚步无声地印在名为宁静海的月海之上。
  待在床边,看向窗外,只能看到隔壁公寓从不熄灭也从不明亮的昏黄灯光。勉强看得见的夜空,被一片红给渗透充满。
  总觉得似乎在哪里看过这样的情景,房间似乎消失不见了,妻轻微的打呼声和衣鬓磨蹭也消散而去,我似乎在一片宁静至极的荒原中孑然一身,地平线挡不住阳光,红外线从远方弧形的那头漏散开来,将天空染成暗红色。没有风,也没有任何声响。
  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被我吵醒,妻翻了个身,手指勾住我的睡裤裤管,我这才回过神来,爬上床盖上棉被,最后,在她颊上轻轻吻了一下。
  今天整整一天,这竟是我第一次将我的痕迹印在妻身上。
  “快迟到了喔。起床啦。”妻说,一边摇了摇我的身子。
  “早餐也做了你的,快起来吃吧。”
  我晃了晃身子,继续窝回被窝中。
  相对于一个最近总是早出晚归,晨间还会赖床惹人生气的我来说,妻是个乖巧的人。
  早早考上公务员,进了区公所工作的她,总在晨间六点半起床,然后夜间十一点入睡,几乎没有任何例外。下班直接回家,既不会无因晚归,更不会随意花钱。“为了两人能买到郊区好一点的房子,要更努力。如果可以我还想要去上一些花道课,会不会变得更有气质呢?”妻总是这么说着。在早晨我终于起床后的七点到七点半这短短时间内,她总是有意无意提起这些早已在我们生活中重复不下三、四十次的话题。
  妻子一口喝干了杯中的牛奶,那有一个微小痘疤的上唇仿佛在一瞬间亮起了光辉,成为月球上那些不是月海的银色表面。
  她拿起面纸,擦去牛乳,我仿佛回到现实之中,注意到的时候,妻子早已砰地关上玄关大门,只剩下我,还有桌面上一些被关门声吓到而从怀中跳跃而出的液态月球。
  我也一口喝干剩下的月球,将桌上收拾收拾,便出门去了,而桌上那滩月球,仍然被遗弃在土黄色的桌上,大概会在妻回来之时,恰好将它的酸味遍布全屋。
  那时,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的影片在全美国放送后,始终有人认为这次登陆月球,彻头彻尾是一场由政府所主导、长达十年以上准备期的骗局。光影、国旗的飘扬和月面尘,就仿佛是陨石一样,想要试图把这颗被人类登陆的月球击碎成美国某个南部的沙漠,而太空人在那边汗流浃背穿着太空衣玩耍。最后,这件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变成了记忆的谜团。
  我踩进办公室,同事到了一半左右。我坐下来打开电脑,磨了一下脚底,觉得沙沙的,似乎有沙子跑进鞋底板里,我脱下鞋子,将它们全部倒入垃圾桶中。
  我目前正在一家新的天文杂志社工作,明明不是什么大型出版社,却似乎因为正在起步中,工作量只增不减,经过了一个礼拜的加班,工作却依然没有任何减少的迹象。
  “这是让杂志社拓展规模的重要时机,我们要共体时艰啊!”每天听着总编辑如此喊道,我似乎也能开始想象总编辑因为埋首工作,而遭到妻子劈腿,最后离婚的画面。
  “看他那样子,八成是性无能。不然一个有漂亮老婆的人哪来每天那么多精力工作。”对面的同事一只手拍上我的肩膀,嘻嘻笑道,
  我正想回他些什么时……砰!前面传出了巨大的声响,有位刚入公司没多久的小姐将前几期的杂志砸在地上,对总编辑破口大骂。
  “我只是为了糊口饭吃才来的,共體时艰?我听你在鬼扯,像这种烂杂志鸟薪水,还每天加班成这样,我回乡下老家种田都比这轻松。拓展规模?你这老屁股,去好好开拓你的后庭说不定还能多赚点钱!老娘不干了!”
  她也不管在场众人的错愕,用仍然发亮的高跟鞋踩过丢下的杂志,背起背包,摔门而去。总编辑则像是话说到一半被口水噎到,露出了难受的脸色,不久,大家便将注意力转回自己前面的荧幕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
  我看着那些被踩到脏破的杂志,总共六册,是这家出版社全部的历史,却没有任何人愿意拾起它。
  就宛若站在那月球表面,面向太阳即将落下的地平线,还没看见太阳沉落,却已有了太阳枯萎在我视界中的预感。或许某天,妻也会像这般对我咆哮吧。我滑鼠左键几下,将我眼前那些状似文字的月球坑洞变大了些,妻与我之间的空隙也扩大了些。
  妻从来没有做错过什么,我工作忙,无法陪伴她,她便自己一个人看书、听音乐,将自己照料得好好的。在我有空时,她便会凑到我身边,开始天南地北扯出热闹的话声。
  但,我却感到困惑。
  妻从来没有给我造成过困扰,她将自己打点得几乎完美无缺,如同月球正面与背面,正面充满了许多隆起高地与凹陷的海,但那隐藏在阴影内侧,大都平顺无瑕的月球背面,却永远无法从地球上被窥见。
  在我面前的妻,有活力的妻,在身旁依偎着的妻,却也是从未依靠过我的妻。
  今天工作结束后,我打了通电话回家,没有人接。   回到家中,妻一如既住安静地睡着,床头灯也依旧打落在她的颊上,可床头柜上多了张,“想和同事一起去日本一周旅游”的纸条。
  我拿起那张纸,写上“好”后,忍住想揉成一团的冲动将它放回床头柜上。
  看了看妻那略带油光的脸庞,我熄了灯。身旁的无瑕月光也随而消失无踪。
  妻不久后便出门了,在一个冬日的夜晚,那天恰好满月,但满天云雾蒙蒙不见任何一点月光。
  其实妻应该早就计划好了吧。她真的是问了我以后才决定的吗?又或是其实这只是一个形式上的工夫?
  如同一颗陨石要撞向地球,就算它在大气层摩擦出再多炽热诚挚的光辉,最终仍然不会改变它会坠落于地,撞击我并凿出一个巨大的伤口的事实。
  从现在开始,我似乎也没有立刻入眠的理由了。回到家楼下,我掏出钥匙打开公寓大门,只有些微的光芒,其余一片阴暗。我觉得似曾相识,曾经在这样黑暗,却又熟悉的地方行走。磨了磨脚底,传出沙沙的声响,我似乎正走在一片沙尘地上,就仿佛被遗弃在一个毫无人烟之地。
  要是当初那些登陆月球的太空人们,有任何一位就这样被大家遗忘,他会独自一人横跨那片宁静海,却依旧无法获得任何一点冀求的吵杂吗?
  我向前踏了好几步,始终碰不到楼梯的第一阶,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以及心跳。没有风也没有空气凝滞感,仿佛没有空气这个概念一般,我正处在一片荒凉的大漠中央。
  又再走几步,脚尖踢到某个硬物,我下意识看向自己的脚,我这才发现,四周似乎没有那么暗,大概是眼睛慢慢习惯这个环境了吧。转头一看,我只走了短短的一点距离,从公寓门口到阶梯罢了。
  没有光亮的我,竟比面对寂寞时的我来得懦弱许多。
  我走上楼梯,在家门前掏出钥匙犹豫了一下,又把钥匙收进去,走到公寓顶楼,转开整支生锈的门闩,走进顶楼幽暗的区域。
  公寓过于老旧,为了雨天不要漏水,公寓主人在上面增建整整一大片的铁皮屋顶,既看不到天空,也晒不到阳光。在巨大铁皮屋顶的笼罩下,顶楼就仿佛是一个高起的家,和隔了一条防火巷的另一座公寓顶楼房屋相互呼应,只是那边虽以水泥钢筋打建,却早已荒废,而这边的简易速成品却依然存活。
  我将背包一整个丢到水泥粗糙建成的立方水塔上,一脚踏着根断裂的铁竿,爬上水塔。往四处望去,周围的公寓大约都四五層,以均高的样式拓展开来,直到极远方天际线那晕染成光谱涣散的边际。
  拓展到尽头,两座大楼仿佛边界一般,静静矗立着。夜逐渐深了,光亮被静默吞噬,各自沉寂的温度在城市的房门间膨胀,一轻抖棉被,一窝的浓厚体味与温暖便流泻而出。
  远处大楼上的灯光,就仿佛电子讯号一般,亮起又熄灭,在楼面上零星起舞,变换不同色调和光影的温度,然后一盏一盏地消失,最后讯号停止。
  若睡梦中的人半夜突然从床上醒觉,那些原本光影十足、吵杂无比的邻近公寓也会在睁眼的瞬间,悄悄静谧成一尊尊漆黑神秘的水泥群像,一语不发地在徐徐夜风中伫立。
  我随手拿了一条断掉的木柱,将钉有生锈铁钉的那一面朝下后,便将它架在一旁的水泥凸起上,缓坐在上面。眺望远方,我四处寻觅着,不知道月亮平时都出现在哪一侧。冬日徐徐的夜风夹杂着远方城市人们的气味,我不禁打了个小小的哆嗦。
  最终,我还是下楼了。打开家里大门,里面一片漆黑。我沿墙壁摸索,寻着壁癌的触感,却仍旧没有找到开关。摸黑走进屋内,拐进房间,将背包放下。整间房间与客厅不同,浸淫在银色的幽暗光影之中,环顾四周,也没发现任何一盏灯光。
  我定向床铺,整个人直接躺倒在上,感觉好累好累,却无法阖起眼眸。窗外传出异样的足音,我侧了个身,将身体转向墙壁。不知道为什么,觉得那足音似曾相识。是掺杂沙尘感触的,从我脚底下磨损出的步行声。
  我,正行走着。
  望着一片漆黑的天顶,行走着。
  仿佛被闭锁在半个漆黑的天球里,在一整片沙地里行走着。往周围远眺,群山接而隆起,我正在一个毫无边际的盆地之中,听着自己的足音行走,不知何去何从,只是不断向前行进。
  曾和妻两人去中东旅行,我们在晚霞中,于风景区漫无目的地走着,余晖渐渐幻化成烙铁,红色荒入地平线的另一头。
  我们没有说任何一句话,就只是并排走着,两只手轻握,朝向夕阳的方向一直行去。
  “会冷吗?”
  “不会,我还好。”
  “太阳下山后会变冷喔,多穿件吧,我身上还有衣服。”
  “没关系,太阳一直都在,我不需要啦。真的不用了。”
  最后,阳光被地表给蚕食殆尽,我回头一看,这才发现自己身边始终没有任何人。我向后退了几步,看着自己的影子。一阵风吹来,没有任何声响,只有一些沙吹入了脚底,我磨了几下脚,对着影子怔忡失去了言语。
  远方的地平线有点弧,一层夜幕席盖天际,我又再磨了几次脚,才倏然明白这里是何处。天上一片黑暗,我回首一路印下足迹而成的道路,却再也找不到那些印记。我望向太阳消失的那头。
  其实,她从没到过我身边,我望着她不断行走,反而彷徨迷失了方向。
  妻离开台北已六天,明天就会回来。
  “我会搭这班晚上抵达的班机回来,来机场接我喔。”
  妻子出发前如此对我说。她还拿我的手机拍了回程的机票,说是怕我忘记,要做点预防措施。
  我点点头,她没说什么,只是冲着我笑了笑。
  我看着她和朋友们走进海关,直挥手到她最后一丝身影消失在墙后,才仿佛失主动力的钟摆,无力瘫软下来。
  我再次打开来照片确认了一次,一行小小的字写着:半夜十二点半抵达桃园机场。我关了手机荧幕,将它放到办公桌上,直盯着电脑荧幕上正在排版的专栏稿,发愣了一会儿。
  在紊乱的思绪中,我结束了工作。回到家中,依旧找不到家里电灯的开关,我蹒跚地步入房中。自从妻离开之后,我便再也没有成功找寻到电灯开关。在床上望向窗外,夜空依旧云雾蒙蒙,我一边想着明天接机的事,不自觉便在床上睡着了。   结果,隔天来了大量的临时工作。本来就只有请半天的假,人在公司,理所当然地便被抓去帮忙,怎么样也拒绝不了。
  虽然很焦急,但也实在没有什么办法。我先用手机传讯息给妻通知她我会晚到,然后让自己静下心来,尽可能试着快速地把工作解决。但越处理越发现,这根本不是一个晚上就能赶完的简单作业,至少得做到深夜才有可能。想试着提起我有请假的事实,但却怎么样也说不出口。
  将工作处理得差不多时已一点半,我赶紧打了通电话给妻,却没有人接电话,打开讯息,也没有新留言。我赶紧收完东西,随手招了一台计程车便赶往桃园机场。
  两点多时到了机场,我立刻又拨几通电话,到第六通时,终于接通了。
  “对不起对不起,我晚到,现在在桃园机场!你在哪里?”我焦急地,用吼叫般的声音说着。
  但妻却只淡淡诉说了自己的位置,就好像早已知道我会两点多才到一样,就好像她本来就不需要反照什么光辉,从一开始便自成一体,独自发光。
  脚步慢了下来,呼吸的紊乱也渐渐恢复正常,我磨了磨脚底,沙尘满盈。
  我继续朝妻的方向走去,周围一个人也没有,机场的行人匆匆,行李箱的滚轮声都仿佛被抹去了,只留下自己的脚底传来的细碎声响,我感觉自己变轻了,稍微蹬一下,便能到五六步之遥。
  远远地我可以看到妻,在一旁的等候座位上坐着,行李箱直立在她的面前。而她则一页一页读着似乎是日文旅游书籍。
  我用可笑的姿势跳过去,最后在她面前停下来。她也没有立刻抬头看我,只是默默地把书收起来,抓住行李箱的手把,看了我一眼,像是要我跟她走的意思。但我却无法自己地伫在原地,失去了行动的能力,感觉似乎曾经经历过。她的光辉,在我关闭太空船的舱门后便沉进地平线下消失殆尽,我只得背起装备,朝着她落下的方向,独自一人横越那寂静的灰烬之海。
  可是,妻像是没注意到似地,直直向前走,越过大厅,越过玻璃自动门,最后才停下来,不急不徐地回头望向我,就宛若落日最后的光辉,然后玻璃门倏然阖闭,消灭了那最后一点的光芒,将我继续遗留在这陌生的荒原之中。
  我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向前走去。妻子的距离意外地近,仿佛走没几步路就能抵达,我却好似一瞬间经历了永久的旅途,翻过阳光沉落的盆地山陵,最終眼前只是另一片荒芜,另一片暗沉的沙海。
  在计程车上,我试图去触摸妻的指尖,她只愣了一下,然后立即将手抽回。
  “对不起……”
  我在她耳边嗫嚅,但我们仿佛身处不同天体,我的话语在她的日珥上燃烧殆尽。
  最终,我们还是和好了,总编辑也依然没有离婚。就如同被海洋与冰覆盖的木卫二,承受撞击后,不管冰面碎裂多么广阔,不消几天,便被海水完全填满结冰,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稀松平常,仿佛吃饭睡觉。
  妻这次和朋友去了京都,她问我看过雪吗?这次去的时候刚好有下雪,洒落在金阁寺上真的很美丽很漂亮。又说伏见稻荷大社的千本鸟居让她觉得恐怖,而且山好高,没有爬完就走了。
  妻在和好后一有时间便凑到我身边来,拿着她的相机,打开相簿讲个不停。我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笑笑回应一下,假装想要似地压倒她,弄得她开心傻笑,直把我推开。
  我开始认为眼前这一切都是玄武岩的幻觉。踩着这些砂石岩块,拖着厚重装备朝红色阳光走去时,我也仿佛忘了性欲是什么,就连是否将尿液粪便成功排出服装外都不清楚。
  就跟那时候一样。我如此想着,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对妻笑了笑,从她身上起来,摸了摸她的头发,走回房间里打开电脑继续工作。
  继续阅读着需要校对的文本,那字句仿佛一句句幻化成妻曾念念有词的话。为了两人能买到郊区好一点的房子,要更努力。如果可以我还想要去上一些花道课,会不会变得更有气质呢?妻的话变成扫过的彗尾,而这些被它丢弃的老旧尘埃将我击出无数的坑疤,我阖上了电脑。
  渐渐搞不懂了,那些在我脑袋中关于某处的生活记忆,还有和妻的生活记忆,到底哪一方才曾经发生过。它们渐渐搅和在一起,交互浮现在思绪的表层,轮流占据我身体的记忆。
  妻回来后,我依旧没有找到电灯的开关,但每当深夜回家,家里的灯却总是亮着的。
  “开关在哪里,我怎么都找不到?”
  “就在那边啊,大门附近那块壁癌的尽头。”
  妻埋首在书堆,头也不回地回答。我随着她的指示看去,却依然没有发现开关的踪影。
  我看向妻,她趴在软椅上,周围书籍四散各处,一幅一幅日本的风景也跳到地上,映入眼里。
  我开始不懂,妻先前想要买房的想法,想要学花道的想法,此时早就从她眼中远离而去。她依旧持续发亮着,但不再那么永恒。妻现在的思绪,和我所观测到她百万年前的光辉,渐渐出现了差异。
  “我们下次一起去东京好不好,两个人去一定很棒!”
  “嗯,是啊。”
  妻兴奋地诉说着脑中的想法,而我只能嗯嗯啊啊地,抱着陈旧的太阳影像,不愿相信与以前不同的光辉。
  “明天十二点可以先不要睡吗?我有话想对你说。”
  “什么事?”
  “先别问了。就等我,可以吗?”
  妻转过头来直愣愣地盯着我一会儿,眼角稍微向左下垂了一些,点了点头,又再度缩回她的旅行杂志中。
  其实我也搞不清楚我到底想对她说什么,又或者说该说些什么。你不在的这段期间我很寂寞云云,每一句话语都似乎削过我想传达的边缘,却又无法将它完整诉说。
  或许,我可以带妻到顶楼,到那粗糙的水塔上,让她看看我一直眺望着的风景。那拓展开的屋檐、远方的大楼、从来没见过的月,还有我。
  原本原本,以为明日也是加班的一天,但当我到了办公室后,总编辑却突然对我们说,原本预定以月球与太阳为主题的大型杂志专题已经取消,而会换成什么也都尚未确定。   我们就仿佛用《易经》推算出二O一二年五月十一日会有大地震的王老师,准备了许多的粮食、民生用品,更已搭建好万无一失的避难所,结果却是一场仙人梦,唯一卜算到的只有自己的滑稽。
  突然被解放的我们迷惘了起来,有人说要回家好好休息,有女同事拉着我说要去喝一杯,我则以身体不适想要回家休息而拒绝了。突然感到烦躁,磨了磨脚底,却发现我早已一脚陷在沙中,连轻快移动也没有办法。
  结果,妻难得没有一下班就回家。她有传简讯给我,说是因为办公室里有人生日,大家去帮他庆祝生日,可能会晚点回家。
  我回到家后才看到这条简讯,手上还提着大包小包,原本打算今晚好好煮一頓晚餐的食材刚从超市买回,在指上勒出重量的痕迹。
  我将食材都塞进冰箱中,躺在客厅的躺椅上。
  妻只是会晚点回来,这没什么的,她都跟我说清楚了,她也从来不是一个需要我挂心的人。
  曾经觉得,是我工作忙碌的关系,妻才因而摒除我,独自进化到完美。但,或许这也只是一个具有致命吸引力的黑洞假说,只要将自己丢进去,一切的扭曲都仿佛玩笑般,被拉成细长的面条,最后消失踪影。
  从来,妻就没有因为我而改变什么。一直以来,我能做的只不过是在不远处,一个人静静眺望那热得令人灼烧起来的光罢了。她日常地发着光亮,宛若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不曾为了谁,就只是普通地发着光亮着。直到现在,我才渐渐明白。
  突然,隔壁的热水器烧了起来,我听着火焰的轰隆声响,是妻自体的光热在咆哮。我想,那趟日本旅程我不管答不答应,妻最终都会去吧,就像太阳的烈焰从来不需要为谁燃烧。
  躺椅很舒服,仿佛就要把人的意识给吸进去一般,但我却始终无法就这样睡去,只能睁大眼睛,望向那壁癌尽头,应该是电灯开关之处。
  冬日的夜晚很早,才过五点,室内的夕红便渐渐转趋灰暗,最后,整个家都陷入了暝暗之中。
  家中一片静寂,我躺在躺椅上,心中忐忑。望着墙上的时钟,秒针和分针的步伐渐渐缓慢了下来,恍若静止,以时针的速率原地踏步着。
  就仿佛汲取了一生的生命来等待,时针分针共同在十二点钟止步,妻依旧没有回来,我缓缓从躺椅上起了身,整个狭小的家因无声而辽阔,看不见边际,也看不见妻的身影。我亮开手机,不知为何在圈外,时间也早已跳跃,停驻一个礼拜后的某个午夜。我熄灭荧幕,朝顶楼走去。
  在黑暗中跳上有些许裂痕的混凝土水塔,我在先前横架好的木柱上坐了下来。向远方屋檐所遮掩的上方看去,远方的大楼依旧矗立在那里,从山岳似的屋檐顶端露出避雷针的尖端,一收一放闪烁着三角式的红光,就如照相机,啪嚓啪嚓,便映出一幅幅暗沉的寂寥。
  我直看着那道红光,突然感到一阵晕眩,我低下头来,下意识磨了磨脚,这才发现自己身穿厚重白色装备,靴上沾满灰黑沙尘。
  天上依然看下见月亮,却也不见台北惯有的灰云雾漫,一种巨大的红光从西方地平线那端弥展开来,一整空的星都因而黯淡。我眺望着它,除了磨动鞋底的声音以外,周围陷入一片宁静。
  我突然想起,那刚登陆月球时所照的那张相片,此刻,也早已成为历史,渐渐幻化为虚无缥缈的光。
  我持续望着那道间歇式的红光,妻依旧没有回来,好像又要再次沉落地表,去到那个我永远抵达不了的地方。我也将成为这星球上真正独自的一人。
  我眼也不眨地直盯着那屋檐的另一侧。或许,或许翻过那座山,就能够找到了吧。
  我如此想着,起了身,朝那红光行走而去。
其他文献
我忽然想起了这是我  和我的影子,第三次行走在土楼与土楼之间。  只是因为不经意的流连,  重重叠叠的脚印弹奏出如歌的记忆。  像一切完美的人间  青色山脉起伏连绵,  假如飞鸟携带死生的奥秘,  假如你古老的脸庞是花朵永恒不逝。  其实你被风霜侵蚀的外表斑驳缺失,甚至  有看不见的摇摇欲坠。  我还是无法停止碰触你,  然后进入你——宽阔的怀抱。于是  我饮下温暖与包容,日常与理性,  长久与短
在万千浮云中,寻找那轻盈的一朵。唯它的轻盈,能载动我那繁复而渐沉的年岁。  寻找那一阵雨的冰凉,也寻找那一片雪花的边缘。  在历经的人生羁旅中,我还曾经刻意寻找深刻。终于明白,那历经过的无邪纯洁的段落,才是人世永不灰心的启明星。  在谷雨的第三天,我们几个朋友闲着,一起去了古田吉巷乡的薛后村。这个村出了个健身健美世界冠军。这对于一个小县城的小乡村真是太难得的荣耀。头一天的晚上,雨下得很大,令人担心
群 星  ——给野猫们  它们走过暗夜的  尽头  抖擞兴奋的毛色  安静凝视我们的眼神  世界大同  是可爱的语言  一起回家吧  它们到心上打出  甜甜的呼噜  我们就有继续  在人间相信天国的勇气  喜剧大师  在庸俗而最美的  这里他们  永远的少男  猫帝魔儿神拽  合组团体  名为小猫两三只  顾名思义  有时两只一起  有时是三只集体发动  他们轻轻松松  表演世间极限伟大的  喜剧
匡啷匡啷。  整整一个小时,间歇听到匡啷匡啷响声。善美不确定眼前这排自助洗衣机哪一台忍不住不断哀嚎?  到底是誰,忘了将口袋里的零钱捞出来,这些本来不该被清洗的东西,一直哭,一直哭,要淹死了——要淹死了。  “唉,谁不是被生活整得死去活来……”她想起自己,有次也将补习班的员工识别证放在外套口袋,搅得稀巴烂。  每台洗衣机都张着一张嘴,砸吧砸吧,吞进脏衣,烘干人皮。  整个自助洗衣店,只有她一人,注
第一次见到土楼是在一本宣传画册上,金色光线里熠熠生辉的土楼其实并不高,但敦实庞大、庄严古朴。画册上注明该楼占地5376平方米,直径73米,外墙229米,墙厚三尺,房间400个……说实话,我有限的想象力被这些数字>中击得七零八落。而在另一页的册面上,是一幅俯瞰图,那应该是站在极高处的位置拍摄的。确切说那是一个土楼群。几十座或方或圆,样式不一,大小也不一的土楼,千姿百态罗布于青山绿水间。画里青山如黛,
摘 要 游戏可以承担传播科学的社会使命,并且是一种长期受到忽略的生态媒介。本文将现有的科普游戏归类,提出了一种新的科普游戏创作模式——众创开发模式,即通过参与式设计引导公众参与游戏开发,以表达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形式有别于一般科普游戏单向知识输出的过程,给玩家提供了深度参与的机会。我们基于这一方法论发起的游戏×社会的社会实验证明,游戏不仅是一种可以让玩家游玩其中,治愈“自然缺失症”的
摘 要:本文研究了国内某车型小偏置碰撞试验中假人的运动过程及头部、颈部、胸部与下肢部位的伤害机理与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反映车身碰撞特性、乘员约束系统特性及两者间的匹配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性能,论文对假人的伤害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改进方向,为车型开发设计及安全性能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安全;小偏置碰撞;假人伤害;约束系统  中图分类号:U4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
可能的傍晚  迷恋那件烟色的大衣  及膝的羊皮靴,它沉默的黑色  适宜搭配大雪的中年  清冷的傍晚,我锁好车门  在林荫里走一走  笛声远去  摸爬滚打的人世已远  白杨静穆,浑身的伤口  只有风雪能够止痛  树梢搭建了微缩的苍穹  又挂上月牙的弯刀  孤寒的图腾  雪花儿旋舞  童话的城堡中,灯火交错  乐音,细如微风  —命若琴弦!星子飞驰  拜神所赐的夜晚  我看见:青年的我,临窗独坐  少
晚上九點,我到70号公路抵达尽头前的最后一家速食店里买晚餐,柜台前大排长龙,跟平常只有零星几位老人坐在角落,摊开包装纸在托盘上静静吃着吉士汉堡的景象很不一样。二十分钟后二个三点五美元的特价华堡才拿到手,等待的时候不时听见有人询问店员,附近哪里可以找到住宿的地方。  “北卡海鲜嘉年华”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九月底、十月初左右)举办,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第二火热的活动,一个周末的时间大约会有二十万名游客涌入
第三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在2017年10月21-28日为期一周的时间内,九大精彩主题活动让更多市民参与分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次九大主题活动分别为名人讲坛、“人与自然——探究”青少年主题活动、“人与自然——汇聚”科普场馆主题活动、“人与自然——传播”旅游主题活动、“人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