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时刻牢记课程理念这个主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初中九年级学生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一个规定,是国家化学教育质量在初中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是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的。它规定了学科培养方面学生应达到的最低标准,规定了应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价。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评价监测和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依据,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所以肩负教育教学使命的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和教改,彻底改变“照本宣科,你编你的标,我宣我的本”的老观念、老习惯,把理念和行为统一到课标上来,时刻依据课程标准指导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体现课程主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通过理性思维和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时刻心系课程目标这个根本
课程目标是课程理念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要把教学目标设计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地位,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把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细化分解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基于此,化学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整合教学目标。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片面做法,也不要把三维目标简单地叠加,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藏的科学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思维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中的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
三、紧紧依托课程内容这个载体
2011版化学课标中的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5个一级主题,之下又分设了19个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说明。“标准”规定了学习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活动与探究建议”设计了达到课程目标所需的实践和途径,各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和提示。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感情,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研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
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实验人手,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微粒构成物质;利用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四、常常思量实施建议这个参考
课程标准对化学学科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诸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这些建议为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抓手,为课程内容的实施提供了详细的示范性样本,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较大的自由度,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给予了可行性的指导,为教学评价引导指出了多样化的方式方法。
方方面面的实施建议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巧招,解放了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教师角色由执行教科书向进行课程实施与开发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与组织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进入了“用教科书教,而不再是单纯地教教科书”的新阶段,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新境界,课堂期望学生说教师想说的话,做教师希望做的事,课堂准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评价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校园成为学生青春绽放、梦想飞扬的新乐土。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初中九年级学生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一个规定,是国家化学教育质量在初中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是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的。它规定了学科培养方面学生应达到的最低标准,规定了应教什么、怎样教、如何评价。课程标准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评价监测和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依据,它具有法定的性质,所以肩负教育教学使命的教师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和教改,彻底改变“照本宣科,你编你的标,我宣我的本”的老观念、老习惯,把理念和行为统一到课标上来,时刻依据课程标准指导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完成教学任务,体现课程主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通过理性思维和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时刻心系课程目标这个根本
课程目标是课程理念的具体化,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要把教学目标设计放在教学设计的首要地位,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把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细化分解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基于此,化学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素养的三维目标来重新构建整合教学目标。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片面做法,也不要把三维目标简单地叠加,应注意挖掘化学知识中所蕴藏的科学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素,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步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思维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中的主题、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针对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不同阶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
三、紧紧依托课程内容这个载体
2011版化学课标中的课程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5个一级主题,之下又分设了19个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说明。“标准”规定了学习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活动与探究建议”设计了达到课程目标所需的实践和途径,各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线索和提示。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感情,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中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研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完成基础的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
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都获得迅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从身边的现象和简单实验人手,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微粒构成物质;利用有关探索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使学生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四、常常思量实施建议这个参考
课程标准对化学学科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诸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设性建议,这些建议为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落实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抓手,为课程内容的实施提供了详细的示范性样本,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较大的自由度,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给予了可行性的指导,为教学评价引导指出了多样化的方式方法。
方方面面的实施建议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巧招,解放了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教师角色由执行教科书向进行课程实施与开发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与组织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进入了“用教科书教,而不再是单纯地教教科书”的新阶段,学生进入了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新境界,课堂期望学生说教师想说的话,做教师希望做的事,课堂准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评价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校园成为学生青春绽放、梦想飞扬的新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