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中罗哌卡因注药速率对剖腹产手术麻醉的效果观察

来源 :健康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剖腹产手术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中使用不同罗哌卡因注药速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6例剖腹产手术患者,研究组罗哌卡因注药速率是0.75ml/10s,对照组罗哌卡因注药速率是0.50ml/10s.对比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T10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更短,研究组麻醉满意度明显较高,研究组追加利多卡因人数明显更少,P<0.05;对比两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感觉阻滞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不良反应,P>0.05.结论:剖腹产手术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中使用不同罗哌卡因注药速率的效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聚乙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内外聚乙烯生产装置也越来越多,淤浆法环管高密度聚乙烯装置成了主要生产高密度聚乙烯生产装置之一.在生产过程中,环管反应器经常出现结皮现象,严重影响了装置的正常运行.对淤浆法环管高密度聚乙烯工艺反应器结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近年来,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即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发展迅速, 工程技术参数不断提高.柔性直流技术为可再生能源的跨区消纳提供了解决之道, 针对新能源间隙性、波动性的特点, 柔性直流控制灵活, 能够快速响应电网状态变化, 适用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远距离、大容量传输.融合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的混合直流先进输电技术正在向多端、特高压方向发展, 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实现多个电源汇集以及多个落点受电, 有望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电力大规模远距离输送, 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已经获得了国内外的广
期刊
煤焦油的深加工具有广阔的市场,能够延伸产业链,对新型行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以煤焦油深加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煤焦油深加工的现状,对相关行业的生产规模、产品加工方案和工艺环保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其次论述了目前行业应用的新技术,其中包括先进的蒸馏技术、洗涤、分解技术与制取、分解和精制方法.煤焦油深加工取得了显著效果,能够提高煤焦油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落实精细化生产和能源节约发展理念.
燃料在强湍流中的燃烧广泛存在于实际工业装置中,研究湍流脉动对燃料传热及着火的作用对准确理解燃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气体燃料和液滴在湍流脉动条件下的蒸发着火等过程已经有了非常详细的研究,而对于固体颗粒受热和着火的研究,大多数试验方法,如落管炉、单颗粒炉和平焰燃烧器等,是在层流条件下进行的.湍流条件下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高速射流、一维炉和旋流燃烧器,但普遍存在着光学可视性较差以及湍流强度难以调控等问题.为此,通过搭建能够在高温下运行的四风扇对冲实验装置,建立起湍流强度可调的近均匀各向同性湍流场,研究了湍
目的:探究产科心理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产妇1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产科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结果期望(OE-16)评分和自我效能期望(EE-1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孕酮(P)、雌二
防冲钻孔机器人是冲击地压矿井卸压的关键设备,其准确定位和定姿是实现卸压作业无人化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分析国内外移动机器人及煤矿井下移动设备定位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阵列式惯性单元的防冲钻孔机器人位姿解算方法.在分析常规惯性传感单元定位误差类型及来源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阵列式惯性单元数据融合模型,推导出角速度和比例加速度的融合方程,设计了空间阵列式惯性单元位姿解算流程.通过分析防冲钻孔机器人的实际运行工况,模拟了防冲钻孔机器人的曲线运动轨迹,并对钻孔机器人的位姿解算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
针对采煤工作面煤层的厚度变化、含夹矸和包裹体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煤岩占比和岩层位置辨识的差异,致使采煤机在截割过程中会产生无效调整截割高度的情况,影响其可靠性和智能化技术水平.截割煤岩载荷特征及其关联截割状态的模型可以预测、修正和决策采煤机截割行为,提升采煤机智能化程度.借鉴多信息实时修正记忆截割与煤层三维地质信息建模等方法,提出了采煤机自主调高-调速二元协同控制模式及截割状态关联特征模型,考虑煤岩赋存条件以及滚筒相对煤岩层的位置和工作参数,划分滚筒截割过程为顺转截割、逆转截割、向和逆自由面截割以及截割顶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经皮气管切开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照组(咪达唑仑组),每组各30例.记录每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中的血压变化、呼吸抑制、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情况、咪达唑仑用量等.结果:治疗组术中血压下降情况、呼吸抑制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手术时间、咪达唑仑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切口出血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经皮气管切开中优于单纯使用咪达唑仑
采煤机是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装备,复杂煤层条件下,其工况恶劣、环境复杂,采掘装备智能化程度不高,导致我国煤矿开采灾害多、煤机适应性不强、故障率高、效率低,提高煤机装备的可靠性与适应性是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采煤机工作机构与复杂煤层耦合作用机理及煤岩截割状态与动力传递系统的导控机制,是实现采煤机智能高效截割的关键.基于虚拟样机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结合数据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深度强化学习算法,采用多领域建模与协同仿真及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机-电-液-控一体化的采煤机自适应截割系统模型,研究其自适应截
目的 探讨透明贴联合衬带固定应用在喉癌术后鼻胃管固定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06月至2021年7月在我院开展喉癌手术后留置鼻胃管患者60例,按照鼻胃管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鼻部及面部贴3M弹性胶布粘贴固定鼻胃管,观察组采取透明贴联合衬带粘贴固定鼻胃管,分析两种方法固定效果.结果 观察组粘贴固定更换间隔时间(6.92±0.89)d,鼻胃管滑脱率3.33%;对照组粘贴固定更换间隔时间(3.12±0.31)d,鼻胃管滑脱率23.33%,组间比较统计学显示具有差异性(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