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锯齿状“Z”形缝线固定术临床应用分析

来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nf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锯齿状"Z"形缝线固定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后囊破裂18例(18眼)进行锯齿状"Z"形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随访3-6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 8例出现轻度角膜水肿及前房反应,3例出现瞳孔区渗出膜,1周后反应消失。1例出现轻度人工晶状体偏中心现象无须处理。1例玻璃体积血视力0.01,1例因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视力0.1外,0.2-0.4者10眼,0.5-0.6者5眼,0.8者1眼。术后无一例发生固定缝线松脱或囊泡,无结膜刺激症状或眼内炎发生。结论不使用线结而有效固定人工晶状体,可能减少巩膜坏死、缝线融解及感染,消除了手术线结导致摩擦症状等并发症。无须制作最后用于埋藏线结的巩膜瓣或巩膜槽,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视觉康复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改革,小学数学已成为我国重点培养科目之一。在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上,不仅需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对数学教学来说是一项难题。小学是学生学业生涯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学习阶段中,如何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一直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5.5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巩膜隧道内小梁组织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3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再借助小梁剪在巩膜隧道内直视下完成小梁和周边虹膜的切除。随访3~6个月,并与对照组单纯青光眼32例(32眼)的传统小梁切除术相比较。结果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P=0.067)。结论小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