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相关性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疫苗接种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乙肝相关性肝病(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liver diseases,HBRLD)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效果最好的方案是核苷类似物联合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1-2].但是长期使用HBIG存在诸多弊端[3-4].所以国内外许多肝移植中心都在进行HBRLD肝移植术后乙肝疫苗接种的研究,希望通过诱导机体产生足够高滴度的内源性保护性抗体(抗HBs)以替代HBIG.但由于各研究中心采用的疫苗接种对象的纳入标准、接种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和疫苗种类及接种方案等多不相同,致使接种的成功率也大相径庭.本文就HBRLD肝移植后乙肝疫苗接种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以期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其他文献
我国由于多数妇女避孕意识淡薄或对避孕认识有误解,或者即使避孕也使用避孕套、安全期、体外排精等有效率比较低的方法,且不能坚持正确使用,造成人工流产(简称人流)率和重复流产率很高。
期刊
目的 评估高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并比较与低ABI对微血管并发症影响的差异.方法 对2003年9月至2010年6月在解放军第三○六医院糖尿病中心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并行ABI测定的329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及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ABI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3060例患者ABI在正常范围,ABI<0.7患者44例
学术医学( academic medicine)是学术医学中心(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和学术医学职业( academic medical careers)的基础.尽管它们已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医疗、医学教学和研究的各个方面,但至今仍少有研究.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我国正在实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非常需要更清晰地理解它们,以促进我国医学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1-2].为此现就学
期刊
糖尿病患者是下肢动脉病变(又称周围动脉病变,PAD)的高危人群.一项在美国基层医院的大型横断面研究,前瞻性评估年龄≥70岁或年龄在50~69岁有吸烟或糖尿病史的患者的PAD的发生率,结果显示该人群中PAD检出率为29%[1].我国50岁以上的合并至少1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人群中的临床研究证实,约有20%合并PAD[2].PAD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标志,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PAD患者5年病
期刊
目的 初步总结单曲卡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应用的体会。方法 2010年4-12月,施行单曲卡下的单孔腹腔镜手术45例。分别为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17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24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4例。腹腔镜手术组,在脐孔做15 mm切口,建立CO2气腹,穿刺入10 mm曲卡,置入整合工作通道的单通道腹腔镜,经上述工作通道放入操作器械,完成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腹腔镜手术组,在患侧髂
目的 基于症状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喉咽反流病(LPRD)的关系。方法 对2007年8月至2010年10月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动力室检查的患者,采用反流疾病问卷(RDQ)和反流症状指数( RSI)调查,RDQ积分≥12分诊断为GERD;RSI积分≥13分认为存在LPRD。共向1090例患者发放问卷,有效问卷895份。其中女474例,平均年龄(54±13)岁,男421例,平均年龄(52±14
阿尔茨海默病(AD)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引起的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已成为国内外科研和临床工作重点研究与攻克的对象.临床诊断的AD患者基本都处于中晚期,现有的治疗均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而AD治疗的真正希望在于早期识别和干预.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状态,分为遗忘型MCI和非遗忘型MCI.其中,遗忘型MCI最易发展成为AD,因此,研究和识别MCI有助于实现AD的早期识别及干预。
期刊
患儿男,6岁3个月.左小腿冰凉、夜间疼痛3个月,常出现夜间痛醒,每次持续1~2h.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脉络不通",给予舒筋活血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疼痛有所缓解.入院前2个月行走后出现小腿疼痛,并逐渐加重,步态跛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以"左侧腘动脉病变"收入院.体格检查:行走10~ 15 m即出现疼痛.肢体两侧温度相差8℃.左足背动脉不能扪及,多普勒检测腘动脉近端有血流信号,远端及足背动脉
期刊
目的 总结应用快速细孔钻颅脑室体外引流术或开颅病变清除减压术后,进行腰穿加压注液抢救枕骨大孔疝所致呼吸骤停患者的经验.方法 自1969至2005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共同采用腰穿加压注液方法,救治43例急性枕骨大孔疝患者,43例均为进行快速细孔钻颅脑室外引流或幕上病变开颅清除减压术后,自主呼吸仍不恢复者.结果 43例中11例(25.6%)不仅恢复自主呼吸且完全康复,16例(37.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发现是医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的发现使人们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上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有了全新的认识.1989年Krajden等[1]及1993年Ferguson等[2]相继从牙菌斑、唾液中分离培养出Hp,并推测口腔可能是Hp的另一定居地.此后多位学者采用不同方法从Hp阳性的胃病患者口腔中分离出Hp或检测到Hp的特定基因[3-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