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因学施教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笔者在网络听课站(www.tingkez.com)学习了湖南省永州市青年新秀教师王谋艳老师执教《万以内数的读法》的教学视频,课上得灵动、智慧、简洁、充满童趣。整节课,王谋艳老师因学施教,很好地诠释了“基于学生、读懂学生、超越学生”的朴素道理,用真诚的语言引导,用亲切的微笑鼓励,用简洁的学案导学,让学生经历了一场成长之旅。那么,王谋艳老师是如何读懂学生顺学而导的呢?怎样更好做到因“学”施“教”呢?笔者在此作个分享和探讨。
  读懂学生,教学导而弗牵
  读懂学生年龄特点,让情境贯穿课堂公开视频课中,王谋艳老师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孩子们喜爱的动画片《爱探险的朵拉》主角请到课堂上,把“万以内数的读法”置于朵拉和布慈去探险旅行这一情境中,并贯穿在整节课的教学中,用“读出火车上的数才能开动火车”引出复习,“读出智慧爷爷的数才能进入苹果山”展开新授,用摘苹果、给小动物送信、介绍小动物、采蘑菇等丰富的情境进行巩固,让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使枯燥的读数变得有趣,生动。
  读懂学生知识经验,将起点定位准确王谋艳老师从千以内数的读法导入,不仅唤醒学生读数的经验,也为万以内数的读法进行迁移类比埋下伏笔,巧妙地搭建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新授时进行分层教学:先教学读一般的数,放手让学生去试读、概括;再沟通与千以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千以内的数的读法很相似,只是多了一个千位上的数要读,其余数位是一样的”。而本节课的难点“特殊的数”则采用导学模式,分层、分类对比教学,降低了难度。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王老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合理定位了教学的起点。
  读懂学生认知规律,让学习循序渐进整节课,王谋艳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从易到难的过程,教学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具体体现在:一是在学案引导下读数。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直指重难点,比如“①读一读:借助直观教具计数器读数”,巧妙地实施了“读数时利用数位和计数单位读”的点拨,为读数提供了思维方向和抓手。再如“②说一说:上面这些数,哪些数的0没读?哪些数的0读了?”这样体现了比较分类的思想,同时也能帮助和引导学生体会“0在不同位置的读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在交流辩论中明理。学生们在以前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中或从预习中了解到,有0的数该怎么读,但他们不明白这样读的道理。王老师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做了很好的引导:“6009读一个0,还是两个0?”然后随机抓住生成,进行纠错。“这些数都有0,可是老师发现每个数中0的读法很有意思。”这样巧妙引导学生寻找0的位置,“两个0读一个0,会不会与这个一个0的数(609)混淆呢?”在不同的读法中引导学生辩论、明理,从而有效突破“中间有两个0只读一个0”这一难点。三是在读数中培养数感。读数是可以读出数感的。只有多读,累积不同类型的数的读数经验,对读数的方法有感觉了,才能真正能读、会读,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王老师在新授时安排了“试着读”“跟着读”“分类读”“小组读”等多样化的读,并巩固练习设计了“摘苹果读”“给小动物送信读”“介绍小动物读”“分类采蘑菇读”的多样形式,同时巧妙渗透了读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因学施教”探讨
  在“因学施教”上,我们或许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其一,教师在课堂中很好地处理和解决了“中间的两个0为什么只读一个0”的问题,却没有解决“中间的0为什么要读”和“末尾的0为什么可以不读”这两个问题。教材建议是:通过“中间的0不读可能会引起哪些错误或交流的困难”“末尾的0为什么可以不读”等问题明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有0的数读法”时,按照教材建议,尝试通过不同读法(包括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进而去对比总结,从而明理,如安排试读“5006”和“5060”,将正确读法和错误读法加以比较,便能具体感知到正确读法意思明了,利于交流,意义确切;而错误读法如“五千六”“五千零六零”都让人不甚明确、稀里糊涂,不利于传达数字代表的本来意义。
  其二,虽然对于优秀学生来说读数并不难,但是对于后进生来说却大有难度,因为读数的过程看似简单,但它需要的基础不简单。在经历读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一种方法:当我们没有计数器时,可以在心里想数位顺序表,甚至在数的上方标出数位顺序表帮助自己读数。在小学四年级的大数的读法就是采用这种较为抽象的方法来读数的。
  其三,本节课练习的题量有些多,许多学生不能全部当堂完成。练习中,可以把习题的个数减少一些;而且在类型上也要讲究均衡,口头读数的练习和用文字记录读法的练习都要有,都要适量。把读法写下来和直接读出这个数,是有能力上的区别的。我们不能只重视口头读得出数,还要学会书面符号的转换技能。
  总之,要做到“因学施教”就是一句话:“学生不是我想象,我们真心研究他。”当我们来到教室面对自己的学生,读懂了一个个平淡、琐碎、真实的瞬间,才能给学生恰到好处地引导。只有那个时候,我们做老师的才能幸福地唱起这首歌:“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教学的感觉像春天……”
其他文献
摘去多余的葡萄  哲理的故事:  1889年,爱德华·米其林在法国克莱蒙费朗创办了一家轮胎作坊,因为需求量大,他的轮胎作坊没几年就成了一家大公司。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爱德华接触到的业务也越来越多:他发现造船挺赚钱,于是成立了一家造船厂;他觉得酿酒业也很不错,于是又成立了一家酿酒公司;随着项目的增加,他觉得运输业这笔钱也应该由自己来赚,于是又成立了一家铁路运输公司……  爱德华的商业帝国越来越大,
在當今世界,对于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来说,美国无疑是头等重要的国家,无疑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理解当今国际关系或预测明日世界格局走向,还是评估中国今天所处的国际环境并把握未来趋势,均应以对美国行为方式的深入讨论为基本出发点,均应对美国行为的根源有所了解。本书从基督教传统与普世化价值、商业理念与现实利益、精英主导与集团政治、对外行为的二元目标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美国行为的根源。
山羊丢了一罐奶,兔子丢了一袋黄豆。它俩决心追查到底。  偷了这两样东西的老鼠非常恐慌。它眼珠子一转,想出了一个鬼主意,跑到山羊和兔子跟前来装蒜:  “您两位丢了东西,我也怪心疼的。我从人类那里得到一本关于破获各类盗窃案的书。根据书上提供的经验,什么复杂的案子都是可以破获的。您两位不想读读这本书吗?”  山羊说:“这可太好了。我是最相信书上的话了。”  兔子说:“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快把书本拿来我看
《饥饿的盛世》  张宏杰著 重庆出版社 2016年4月出版  乾隆盛世是传统中国的巅峰,而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培养出来的民众自私、麻木、冷漠、对公共事务毫不关心;屈服于皇权淫威的官员们用贪腐侵蚀着帝国的肌体……本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
△你液化了我的眼镜,遇见似雾似雨又似风的你,从此我瞳孔里再无别人。  △我生命的开关,只有你拧得开。可以帮我拍一个长镜头吗?时长一辈子,不需要蒙太奇。  △你是氩儿,我是硫,缠缠绵绵到天尽头。  △你就像是圆周率,小数点后有数不尽的甜与爱。  △于我而言,你就是整个世界,星际穿越好多好多光年,只为与你相见。
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高质量学习在共同体学习中更有实现的可能性。本文立足课堂重建,从学习共同体的提出和理念、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愿景、具体的课堂操作方法、理念考量和操作建议等,多维度对共同体课堂模式进行建构。  学习共同体的提出与理念  “共同体”一词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随后在1995年被伯耶尔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一书中首次使用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国内许多教师是从佐藤学的《静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时有发生,有些恶性暴力犯罪事件令社会震惊。大学生风华正茂,经过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本该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然而,有的学生却因为种种原因走上犯罪道路,毁了自己的前程,给家庭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也给大学生形象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令人十分痛心。了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大学生犯罪率成为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犯罪的特点  大学生
摘 要 基于CNKI数据库2012—2017年收录的以“翻转课堂”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740篇,运用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功能,分析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翻转课堂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显示:我国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微课、MOOC等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设,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线下活动的组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等学习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当全世界都在为巴黎圣母院失火被焚惋惜、祈祷之时,我们也从文化的角度反觀这一细节,或许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建设更具有深刻现实意义。  巴黎圣母院的火灾令全世界为之痛彻心扉,那些与全球共情哀痛相背离的幸灾乐祸者是狭隘的,也是可耻的。我们知道真正的文化自信应秉承“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珍惜”的理念,就如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电法国总统马克龙慰问电所强调的那样:“巴黎圣母院是法兰西文明的
毛泽东为何上井冈山  秋收起义后不久,部队撤退到了浏阳文家市,当时的毛泽东并没有打算把部队带上井冈山去。据史料记载,1927年9月19日,时任中共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在文家市主持召开过一次中共前委会议。会议就秋收起义后部队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展开讨论,毛泽东力主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湘南退却,意即要与在湘南发展的南昌起义余部会合,徐图发展。然而,这一知己知彼的正确主张却遭到了少数人的抵制,他们极力坚持要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