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刘必勃”辨

来源 :晋阳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en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前几年,汉高祖刘邦的临终遗言“安刘必勃”,曾被一些同志大加印证,广为宣传。我们重新考察了有关的历史事实,认为这句话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安刘必勃”一语见于《史记·高祖本记》吕后问相一节,原文如下:“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肖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重点笔者加)。
其他文献
【正】 毛泽东同志说:"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72页)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
【正】 我国近代自清道光、咸丰之后,有关西北地志的研究,一时形成风尚,成为学术史上一个颇引人注目的现象.在此期间,名家辈出,著作如林.西北舆地之研究由史学之附庸蔚为大国
【正】 名实问题是先秦逻辑争辩中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公孙龙在《名实论》中集中阐发了他的“唯谓”逻辑思想,他说:“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彼彼当乎彼,则唯乎彼,其
【正】 春秋中期,晋文公趁周室内乱,定襄王于郏,于是“请隧”,楚庄王借征伐浑戎,过周都之洛,从而“问鼎”,同被视为王权衰落的标志,向为史家所重视。但是,晋文公“请隧”一事
【正】 赵树理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这是赵树理艺术风格的的一个重要特点,深入研究这一特点,对于正确评价赵树理小说的成就,总结其创作经验,都是很有意义的。(一)喜剧
【正】 晋绥边区的精兵简政是从一九四二年春天开始的.当时,晋绥边区正处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日本侵略者将在武汉失守以后已经改变了的方针,即由对国民党为主的方针,改
【正】 二、模型的应用之一——经济分析经济计量学要求在充分的经济分析基础上(或依据经济理论)建立经济模型,将理论模型变为数学模型后进行计算,并利用计算结果作出具有数
【正】 《淮南存隽》为清代寿阳刘(?)雪崖所辑录.据刘刻本《霜红龛集》跋语说:“戊子有太原书客持此册,曰《淮南存隽》.……余仅录旁注,隽语弗及,灯下潜抄,壹宿而尽,讹字定所
【正】 调和,本是人们常用的一个词汇,指的是配合得宜、协调一致的意思。汉朝贾谊的《新书》说:“五声宫商角徵羽,倡和相应而调和”。说的是不同音调的和谐。调和也指味道、
【正】 由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夏炎德同志的推荐,我在山西《晋阳学刊》上发表了“言心哲自传”。写这篇自传的主要用意在于抛砖引玉,引出较好的自传,为我国社会学界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