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的广泛应用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er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微波,许多人会感到很奥妙。实际上。从电视的
  荧屏上,到手机的语音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微波的触摸
  和环绕中。
  微波对应的频率为300 MHz到30000 MHz,由于微波
  的频率很高,所以也叫超高频电磁波。微波的应用是比较
  晚的。微波技术于20世纪30年代才成为一门技术科学。随
  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提高,微波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各
  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雷达。
  微波可以穿过电离层,这样就便于利用通信卫星进行
  传播,为雷达、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卫星通信开辟了广阔
  的前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战争需要。微波技术早期研
  究的焦点集中在雷达方面。雷达不仅用于国防。也用于导
  航、气象测量、大地测量、工业检测和交通管理等方面。
  2.遥感。
  微波的第二大用途是遥感。即利用高空飞机或卫星
  上的微波设备和仪器,接收地面上各种景物辐射和反射
  的微波能量。人们通过分析微波遥感仪器所获得的微波
  图像。可进一步了解地面目标的状态和性质。这种微波遥
  感技术在军事上和地质勘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通信。
  微波段中可用于通信的频带相当宽。甚至比无线电
  波整个波段中的其他几个可用于通信的波段的总和还要
  宽上千倍。也就是说它容纳的信息量特别大。可以用
  微波作为载波进行通信。现主要应用在卫星通信和常
  规的中继通信中。
  4.加热。
  近十多年来。由于微波器件的发展。尤其是连续
  波磁控管的发明。微波技术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这就是微波加热技术。
  常规加热如火焰、热风、电热等,都是利用热传
  导、对流、热辐射等方式将热量首先传递给被加热物
  的表面。再通过热传导逐步使中心温度升高。这种加
  热称为“外部加热”。它要使中心部位达到所需的温
  度。需要一定的热传导时间。而对热传导率差的物体
  所需的时间就更长:
  而微波则是深入被加热物内部加热的。故这种
  加热被称为“内部加热”。因为微波有很强的穿透能
  力。它有穿入到介质内部的本领。微波从介质的表面
  进入并在其内部传播时。电磁能直接作用于介质分
  子并转换成热能。且其透射性能使被加热物内外同
  时受热,不需要热传导。因此。微波加热的特点是加热
  速度快。热能利用率高。可实现快速自动控制。
  5.干燥。
  因微波加热属内部加热方式。且其
  透射性能使被加热物内外同时受热。不
  需要热传导。而不同物质对微波的吸收
  损耗不同。这对于干燥过程很有利。因为
  水分子对微波的吸收损耗最大。所以含
  水量高的部位。吸收微波功率就多于含
  水量低的部位。电磁能在含水量高的部
  位转换成的热能也就多。使物料很快达
  到均匀干燥。
  6.杀菌。
  细菌、成虫与任何生物细胞一样,
  都是由水、蛋白质、核酸等复杂化合物
  构成的。其中水是生物细胞的主要成分。
  含量在75%-85%。在一定强度微波的作
  用下。物料中的虫类和菌体中的水吸收
  微波能升温。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物
  活性。达到灭菌效果。
  试验表明。一定强度的微波能在1
  rain内杀灭所有大肠杆菌:在6 min内杀
  灭沙氏菌、志贺氏菌、葡萄球菌和鼠伤
  寒沙门氏菌。据测定,在500 W微波炉内的微波作用
  下,每克含有192万个大肠杆菌的红肠。一两分钟内
  病菌即可全部被杀死。
  7.微波可以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微波作为一种观测手段。对科学
  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
  现,如类星体、中子星、2.7 K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
  子,全都是利用微波作为主要观察手段而发现的。近
  些年来,微波又作为科学研究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所谓“原子钟”就是工作在微波波段的一种时
  间基准。还有。毫米波微波技术为控制热核反应的等
  离子体测量也提供了有效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微波元器件、高功率
  微波管、微波电路和微波测量等微波技术在很多领
  域都得到了更广泛的实际应用。并不断开辟新的研
  究和应用领域,由此逐渐形成了微波医学、微波生物
  学、微波化学等向纵深发展的新的边缘学科。
  责任编辑  程哲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新课改的实施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程改革下,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了简约化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下学会探索,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目前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简约化设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分析  我国的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导致教学思想落后,制约了
STS教育作为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的优化整合,相对于单独的科学、技术教育来说,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从本质上来看,STS教育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习具有一些相似之处.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挖掘当前高中物理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渗透STS教育.  一、重视绪论内容教学,渗透STS教育  绪论作为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方法、课程
我叫许一舟,我长着两只大大的眼睛,别人一看就会说我是个聪明的孩子.其实,我的聪明是因为我喜欢地图.rn在我五岁的时候,我的话就很多,别人说话我总喜欢去插一句,发表自己的看
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有语言文化优势,市场需求较稳定;劣势有专业知识结构单一,语言应用能力不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等.因而,培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基础教育课程新理念涌现,其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这对教师的影响比较大. 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再得心应手, 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动挑战了教师的习惯,新的评价体系一时难以适应.种种情况,使教师必须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加强合作交流,适应新的教育大局.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要更好地应用新课程,将它真正贯彻落实下去,教师必须了解它的理念
星期五,顾老师把我留下来,对我说:“明天你妈妈在家吗?我要到你家去家访.”在回家的路上,我心事重重,心想:顾老师来家访一定是告状的,我要挨妈妈打了,以后没有好日子过了.晚
期刊
具有开放性的科技类课程,应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需要。如果教师对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得当,将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学习的习惯和创新意识。因此,开发、利用好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对于更好地提高科技教育质量,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科整合融合,让科技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全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将科技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请于2013年9月1日前将答案寄至(450004)郑州市顺河路11号中学生数理化(初中)杂志社程哲收.信封正面请注明“6月物理潜能”字样.答案请用16开稿纸誊写清楚,并写清楚你的姓名、通信地址、学校、班级及辅导老师的姓名、电话和E—mail. 本文为全文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意义的教学是要通过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来实现的,在此过程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引导性.这就意味着初中数学教学应是动态的,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受应试教育影响,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课堂出现沉闷的现象.鉴于这样情况,互动模式教学作为新背景下的产物开始受到初中数学教师的关注,并收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