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骨科患者的比较

来源 :现代仪器与医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86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拟在我院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硬膜外麻醉组,50例),B组(全身麻醉组,48例)。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6h(T2)、术后24h(T3) 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5mL,检测患者血清中血小板含量、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凝血原酶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并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6h(T2)、术后24h(T3)、麻醉后3d(T4)、麻醉后5d(T5)时间点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分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T1时点PT、APTT、FIB、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点,两组患者PT均高于术前水平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APTT明显高于B组而FIB、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1、T5时间点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间点A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全麻相比,对老年骨科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而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关键词] 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认知功能;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5-064-03
  DOI:10.11876/mimt201605024
  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骨科手术则占有重大比例。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应用虽然改善了相关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备受关注。有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一半以上[1-3]。另有研究表明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的影响也不相同[4-5],且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常发生于骨科手术、心脏手术、腹部手术等老年患者[6-7]。因此本研究将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为老年骨科患者的麻醉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65~75岁,ASA I~III级,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A组,n=50例)和全身麻醉组(B组,n=48例)。所有患者术前血小板、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术前存在严重心肺功能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存在慢性疼痛疾病或长期服用镇静药和抗抑郁药、术前MMSE评分<24分以及存在交流困难的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完善常规检查。A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选取L2~3间隙为硬膜外穿刺点穿刺,硬膜外腔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患者平卧后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mL,5min后未出现全脊麻等任何异常情况后追加0.375%的罗哌卡因,维持麻醉平面在第10胸椎水平,术中根据患者以及手术情况进行调整麻醉平面。B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2mg/kg、舒芬太尼0.5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进行麻醉诱导,3min后进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调整呼吸参数。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麻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根据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调整丙泊酚的用量,术中根据手术情况合理追加顺式阿曲库铵。两组患者围术期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阿托品、麻黄碱、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等)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麻醉结束后,A组患者拔出硬膜外导管,B组患者待睁眼意识清醒、自主呼吸恢复、肌张力恢复后拔出气管导管。
  1.3 监测指标
  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6h(T2)、术后24h(T3) 抽取两组患者的静脉血5mL,检测患者血清中血小板含量、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凝血原酶时间(PT)、部分激活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并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6h(T2)、术后24h(T3)、麻醉后3d(T4)、麻醉后5d(T5)时间点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分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MMSE评分<23分且与术前1d相比降低>2分则定义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凝血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T1时点PT、APTT、FIB、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点,两组患者PT相比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APTT明显高于B组而FIB、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T1时间点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间点A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时间点两组患者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见表2。
  3 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各大脏器逐渐退化且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而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下降[8]。而骨科手术创伤大、刺激强,良好的麻醉支持则是患者成功手术以及术后恢复的保障。
  骨科手术患者常选择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进行麻醉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复杂,麻醉药物作用也可能会引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改变。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比较无差异,表明两组患者术前认知功能均属于正常状态。术后6h、术后24h、术后3d A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原因可能为全身麻醉药物主要作用部位是脑部,通过抑制颅内神经膜细胞,阻滞钠通道的活动而产生麻醉作用,随着麻醉药物的代谢,患者逐渐恢复意识[9-10]。但是对与老年患者来说麻醉药物不仅降低了患者颅内血流速度,引起颅内代谢异常,而且可能会引起脑部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老年骨科患者年龄大,身体情况虚弱,机体处于衰退状态,大脑的生理功能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可能引起健忘等情况的发生,围术期老年患者体内的麻醉药物代谢缓慢,术后可能存在药物的残留作用,术后认知功能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严重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受损、人格改变、焦虑等现象的发生,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11-12]。而硬膜外麻醉所使用的局麻药物主要作用脊神经,不会对患者的颅内血流和脑代谢产生影响,因此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   围术期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的因素很多,而麻醉就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不同的麻醉方式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不同[13-14]。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前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二聚体、血小板含量相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h、术后1d两组患者PT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组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情况一致,所以两组外源性的凝血途径影响无显著差别,A组患者APTT明显高于B组表明全麻患者内源性凝血途径受到了影响,下肢静脉血流减慢,下肢血液呈凝固状态加强,两组患者FIB、D-二聚体、血小板均升高,表明手术操作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引起患者的高凝状态,释放的凝血活酶导致D-二聚体的增加,激活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但A组患者含量明显低于B组,表明硬膜外麻醉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更小,可能的原因是硬膜外麻醉能扩张患者的下肢血管,引起血流量的增加,减少血栓的形成,而且硬膜外麻醉还可以降低患者血液的黏滞度,减低患者血液中红细胞的变形率[15],因此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更小。
  与全麻相比,对老年骨科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而且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Schafer T, Krummenauer F, Mettelsiefen J, et al. Social, educational and occupational predictor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outcome[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10,18(8):1036-1042.
  [2] Li X, Wen DX, Zhao YH, et al. Increase of beta-amyloid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 2013,12(11):370-376.
  [3] Lee PJ, Wong CS, Vaghadia H. Baseline bispectral index values below 46 in an octogenarian under desflurane anesthesia[J]. Can J Anaesth. 2010,57(9):874-875.
  [4] Hirano T, Hasegawa K, Takahashi HE, et 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dicle and its role in screw stability[J]. Spine. 1997, 22(21):2504-2509.
  [5] Hollmann MW, Wieczorek KS, Smart M, et al. Epedural anesthesia prevents hypercoagul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J]. Reg Anesth Pain Med. 2001,3(26):215-222.
  [6] Bruckner S, Reinke U, Roth-Isigkeit A, et al. Comparison of general and spinal anesthesia and their influence on hemostatic marker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J]. J Clin Anesth. 2003,9(15):433-440.
  [7] Huisman MV, Klok FA. Diagnostic management of acute deep va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J]. J Thromb Haemost. 2013,11(3):412-422.
  [8] Furlan AD, Pennick V, Bombardier C, et al. 2009 updated method gudeline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in the Cochrane back review group[J]. Spine. 2009,34(18):1929-1941.
  [9] Fisher WD. Impac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on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thereapy after hip and knee anthroplaty[J]. Can J Surg. 2011,54(5):344-351.
  [10] Chen XY. Risk factors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formation after anthroplasy[J]. Guang dong yi xue. 2009,30(8):1159-1161.
  [11] Goldhaber SZ. Venous thromboembolism: epidemiology and magnitude of the problem[J]. Best Pract Res Clin Haematol. 2012, 25(3):235-242.
  [12] White RH. The 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J]. Circulation. 2003,107(23):14-18
  [13] Heit JA. The epidemiology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community[J].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8, 28(3):370-372.
  [14] Carrier M, Righini M, Le Gal G. Symptomatic subsegmental pulmonary embolism: what is the next step? [J]. J Thromb Haemost. 2012,10(8):1486-1490.
  [15] Levy YD, hardwick ME, Copp SN, et al. Thrombosis incidence in unilateral vs simultaneous b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 compression device prophylaxis[J]. J Arthroplasty. 2013,28(3):474-47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实验旨在评估木薯日粮中添加α-淀粉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400羽1日龄健康商品科宝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分别接受正对照组(PC),负对照组(NC)及 NC 1 500 U/kg、NC 2 000 U/kg、NC 2 500 U/kg 等5种日粮。结果表明,加酶组(2 500 U/kg )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NC组(P0.05)
目的:比较超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cTnI)与血浆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效能,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提供参
目的 :比较急性心梗(AMI)直接和择期PCI术对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影响。方法:将我院164例初次发病A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发病时间24 h内)和择期PCI组(发病时间〉24h)。2组患者于术
目的:分析不典型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的早期症状,探讨其诊治策略。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我院共诊治13例不典型AFE患者(观察组),回顾其早期临床症状、治疗与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预后的影响,总结临床治疗思路。方法:整理两院随访资料完整的133例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
目的:探讨经空肠营养管早期给予免疫型肠内营养联合活菌制剂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入院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68例
目的 :分析影响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HF)射血分数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75例DCM合并HF患者,按照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50%组及LVEF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对产妇血清IL-6、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拟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并需要进行分娩的正常产妇12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其中A组产妇采用脉冲式注射给药方式;B组采用给予持续恒定的注射给药方式。观察两组产妇围术期生命体征的变化
目的 :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不同病因导致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总结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间172例不同病因所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