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诠释师德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ng1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也是他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在国难当头、生灵涂炭、民族危亡之际,他饱含赤子热忱,不屑血雨腥风,与莘莘学子休戚与共,勤耕教苑,践行着为人师者的职业操守。在今年师德师风活动月中,笔者重温先贤的光辉历程,重读关手教育、教师的法律法规,聆听—个个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后,对师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师德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师德的本质就是爱。
  
  师德之爱。在于爱岗敬业。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应忠于职守。如果我们不去恭敬地做好它。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虽然每一节课也许只是为学生讲解了一个知识点,演算了一道习题、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但也就是在这—个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培养和造就了祖国的栋梁之材。继承和发展了祖国悠久的文化!我们难道不应该认真地恭恭敬敬地去做好它吗?
  从我们选择教师职业的那天起,我们就选择了奉献。教师就要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是的,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程是最为艰巨和艰难的。难道我们就不该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吗?
  师德之爱,无处不在。教师不仅是学校的,更是社会的。因此,我们每—位教师不仅要在学校里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在社会中也要为人师表,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处处当楷模、时时作表率,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用师德的魅力去引领社会的真、善、美,去构建社会的和谐。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走进孩子的心灵,要多观察孩子,给予孩子无限的爱。”    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关注一个孩子的情况,是我们每天必做的功课,也是最基本的任务。除此以外,我们更应该具有深入儿童内心的本领,走进儿童心灵的本领。魏书生说: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
作文离不开精美流畅的语言以及清晰明了的结构。而渗透哲理可以让同学们在中考作文中亮点频出。运用哲理并不是生搬硬套名言警句,而是借助哲理将自己的观点或思想诗意化、通俗化,让读者更容易了解作文的主旨大意。富含哲理的作文更能让人印象深刻,从而激起人们想要细细品读的兴趣。运用哲理句的方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从景物中挖掘哲理——激励自己  将景物运用于作文中是指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分析,寄情于景,将抽象的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