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靠“慢养”不宜“快教”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u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协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丹尼尔·戈尔曼在其所著的《EQ》一书中清楚地指出:“家庭是培养EQ的第一所学校,有高EQ的父母,才有高EQ的小孩。”
  父母是孩子“EQ”基因的慢养者
  EQ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智力。简单来说,EQ是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指数。它不同于IQ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EQ的高低主要还是靠后天的培养。丹尼尔·戈尔曼发现每个人对情绪的认知和处理情感的能力大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如果妈妈生气时会乱摔东西,那宝宝看样学样,也会用极端的方式发泄不满;如果妈妈独立孤僻,不愿与人合作,那宝宝将来很有可能也会“与世隔绝”。
  虽然EQ不受父母DNA影响,但父母自身的情绪控制是宝宝EQ雏形最直接的导火索。而朝夕相处的行为引导,又是孩子奠定自身EQ最主要的指征。
  4步慢养法植入宝宝EQ的“种子”
  研究指出,EQ最早在0岁时就开始出现,进而在整个童年期逐渐形成,然后建立起我们已有的情商观念。孩子脑部的发展在0~5岁时是一生最快速的,特别在情感能力的学习方面。
  1.建立安全信任感
  0~1岁,此阶段父母应经常与宝宝一起做各种游戏,教宝宝说简单的话,尽量满足宝宝急于探索世界的要求。此时,父母除了在生活上悉心照料宝宝之外,更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安抚和关爱宝宝,让他在懵懂中建立起对这个世界最初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为建立平衡的个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并固定好情绪
  2岁开始出现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开始分辨“你的东西”和“我的东西”,并拒绝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容易兴奋,易怒。他开始会细分情绪,如开心时会大笑,而看见了妈妈会微笑。在此阶段里,父母应帮助宝宝强化和固定好情绪,疏导不良情绪。
  3.提供感受丰富情感的机会
  3岁已经学会用哭以外的方式来表达他的要求,他会采用行动和语言来表达他内心的感受和兴趣爱好。例如,宝宝尖声大叫,说明他很不高兴;而有打人举动,则是心情已经很恶劣了。看见爸爸妈妈吵架,他会在一旁哭;见母亲情绪不好,也会安慰妈妈说“妈妈,笑笑”。此时,父母最重要的是要为孩子提供感受各种情感的机会,还要善于把孩子丰富且敏锐的情感引向好的方向,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健康发展。
  4.建立快乐的人际互动
  4~5岁的宝宝有了社会性的发展: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如果父母对孩子不够关爱,会造成孩子的情感饥饿;如果孩子害怕老师,可能会对以后的上学产生情绪障碍;如果处理不好与别的小朋友之间的关系,那么孩子可能养成孤僻的性格。所以,父母不但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
  编辑 / 孙鲁宁
其他文献
梦境一:梦见与上级、同事有亲密行为。26岁单身女教师莱斯莉平时与同事交往并不多,但她却经常梦见一位男同事带她去户外骑马。梦中,马鞍的刺激让她享受到快感,甚至发出呻吟。莱斯莉常因此感到难为情。  英国伦敦人际关系心理学专家帕姆斯帕尔博士表示,梦见上级领导、同事并不表明你潜意识中想与其发生关系,大多说明你钦佩此人的能力,希望他(她)给你指引和帮助。马在女性性梦中经常出现,喜欢自慰的女性可能会梦到抚摸马
当妈妈喋喋不休地逢人便炫耀他们的缘分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心中冷笑一声:荒谬。难道上天为了成全你们,故意安排我爸爸做无谓的牺牲品吗?  每每想到爸爸,我的心就如刀绞,疼到骨髓,痛彻心扉。  爸爸是出车祸去世的,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在这两年里,身材瘦小的妈妈恨不得生出八只手,恨不得一天是72个小时,她拼命干活,争分夺秒。白天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晚上马不停蹄地赶到饭店做洗碗工。我和妹妹从来不知道妈妈什么时
为了养家糊口,炉前工下岗当花工  陆翥恒1952年出生在长沙。1969年,刚满17岁的他才初中毕业,就在那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被下放到了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那里,生活的艰辛磨炼出了他坚强的意志。  1976年知青返城,陆翥恒子承父业到长沙锌厂当了一名炉前工。炉前工的工作十分辛苦,不仅要忍受高温炙烤,而且冶炼产生的废气和烟尘熏得眼睛都难以睁开。更重要的是,汞、铅等重金属中毒现象十分
1.姑娘们啊!哪有那么多白马啊?找个驴凑合得了,别等到有一天驴都被抢没了,剩一堆骡子……      2.所谓美女,三分长相七分打扮;所谓气质,三分才气七分装蒜;所谓温柔,三分忍让七分压抑。      3.下辈子要做筷子,就不孤单了!      4.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5.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回家做家务。      6.陪我一起数星
为骗取高额保险金,他趁一次海难事故逃逸他乡,活人变“死人”;作为法定受益人的妻子在得到保险金后,竟违背允诺,投奔自己的初恋情人。当他乔装打扮辗转千里,悄悄找到妻子追讨保险金时,等待他的,却是死亡的结局……  出海“遇难” 顿生邪念  23岁的蒋晓玲是辽宁锦州人。2002年7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蒋晓玲的父亲下夜班回家,突然遭遇一场车祸,治疗一个多月才康复出院。蒋晓玲家里本来就不富裕,而肇事的汽车又不知
“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催着、喊着,他才懒洋洋地行动起来。”李太太非常沮丧地前来求助。因为从早上开始到夜晚结束,从孩子起床、吃饭、上学,到做功课、洗澡、睡觉等,无一不是需要她不断地催促提醒,甚至要生气吼叫才能完成。难怪李太太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下。不过 遗憾的是,孩子做事情依然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有时还对她的催促来个装聋作哑,充耳不闻。  其实,李太太的处境并不特殊,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