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学校本课程应用推进课程课改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的认为推广应用是一个合作的、民主的、开放的过程,它让课程更人性化的同时,强调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本文针对如何应用校本课程这个问题,笔者得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校本课程 课程课改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18-0136-01
  一、科学校本课程开展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目前新课程实施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特别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但是他们着眼于大的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研究校本课程资源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就如何应用本校的科学教材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旗北小学资源的挖掘和应用,师生的观念认可,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协作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探讨和研究。通过教师主动投入、全程参与科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教师个体,又有利于教师团队的校本专业化的道路,借科学校本课程的研究的东风,促进师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1]。
  通过本地科学课程资源的现状调查、分析,制定出一套本地特色的科学课程资源开发计划,在日常科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利用,开发本地隐藏的科学教育资源,挖掘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校本課程推广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如何树立科学教育的大资源观,根据广东省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开发科学校本课程资源的积极性,拓展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视野,这也是科学校本课程资源应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作为课程开发应用的主体,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自主意识和能力。
  二、科学校本课程的编制
  (一)体现“玩中学”的教学理念
  科学活动的乐趣,在于无拘无束、快乐地体验与学习,通过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的材料和器物,就可以轻松地将看不到、摸不着的科学原理亲自实践一番。这就是我的“玩中学”教学理念。[2]这样,即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也不用死记原理、硬背公式,就能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巧妙运用;既能玩得高兴,又可在玩中学到有用的科学知识,这简直像做梦一样!
  当然,“玩中学”教学理念也是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如何把握好“玩”与“学”之间的度,也显得尤为关键。
  (二)“惊奇”、“发现”、“探究”、“实践”为层次来展开
  各年级段的科学活动课程需要有不同的发展层次,我们确定从“惊奇”、“发现”、“探究”和“实践”四个层次来逐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惊奇”适合一至三年级学生,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发现”适合四年级学生,主要是让学生善于去观察事物;“探究”适合于五年级学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猜想、观察、实验等自主探究的形式更深入地探索事物的本质;“实践”适合于六年级,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并能应用科学知识,服务于社会。
  (三)以实验、观测、制作和实践活动为主线来编制
  课程每一册的内容包括四部分:实验活动、观测活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实验活动是编制一些有趣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事物的变化规律,领悟其中的奥妙;观测活动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观测,学会记录和归纳统计数据,学会使用通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实践活动让学生与周围的环境和社群联系起来,用科学的观点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会调查研究,学会撰写科学小论文。制作活动是学生的应用过程,锻炼他们手脑并用的能力,并且从中培养他们解决困难的应用能力;每个年龄段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是逐步提高。
  三、科学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和应用
  (一)目标体系化
  在开发科学校本课程前,教师必须要有课程意识,结合本次课程改革要求,体现科学学科特点,以学校教学资源为基础,以教师特长发展相联系编写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相匹配的课程标准。在制定教学标准时,要找准教学坐标,兼顾年段学生特点,瞻前顾后,建立梯度教学目标体系;着眼整体,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形成项目教学研究。
  (1)找准坐标,瞻前顾后——建立梯度目标体系
  教师在编制学校科学校本课程时要综合学校资源,结合各学段学生科学学习特点,设置学校科学校本课程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段学生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子目标,并开发与之相应的科学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要求。目标要精准,统筹规划,建立有梯度的目标体系。
  (2)着眼整体,加强整合——形成项目教学研究
  教师在应用校本课程过程中要整体考虑,结合现有学习教材的基础上,加强整合,以项目形式加以拓展。如上学习了《植物》单元后,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开发《我校的植物》与之相匹配的项目课程;结合学校科技特色,设置应用技术课程,开设各类科技项目课程,例如《制作植物标本》;结合教师兴趣特长,开发与之想对应的特色项目课程。如趣味实验项目课程、标本制作课程、种植课程等等,以项目呈现开展教学研究。
  (二)内容项目化
  科学校本课程,课以教材内容拓展、科技项目拓展、趣味实验拓展等为内容。教材内容依托粤教版教材内容,在教材基础上结合相应资源开发相对应的探究项目,不同年段不同项目;科技项目根据近年来开展的系列科技活动和开发教师的特长设置拓展项目;趣味实验项目致力于培养学生科学兴趣,激活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
  (1)以教材内容为项目实施拓展
  结合教科版教材,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内容,加以梳理,以项目形式进行整合开发,梳理出相关拓展内容。以下是根据粤教版教材梳理的拓展项目。
  (2)以科技内容为项目实施拓展
  科技项目课程的开发,结合教师的才能,分门类开设各种课程,课程分为长期课程和短期课程,分别由教师根据内容编写出一定的课操作性强的课程,供教学使用。科技类课程由各科技辅导教师在全校通过招募方式选取,根据比赛活动相关要求,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学活动。设想如下:
  (3)以趣味实验为项目实施拓展
  趣味科学实验是以“动手做科学”为指导核心,专门针对生动手能力不强,且缺乏动手操作的条件和机会以及热爱科学的儿童量身打造的。科学实验与游戏对生的认知与脑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他们在具体操作的同时不仅习得经验,并能加速刺激脑部各个区块的发育。在科学校本课程中植入趣味实验应该意义非凡。教师在课程开发时,可以根据各年段学生特点,选择一些适宜该学段学生的趣味实验进行教学。如五六年级学习了《光》之后可以开展“对3D立体投影的探究”等校本课程;在学习《植物的后代》单元后可以开展“种植小番茄”、“种子的发芽速度研究”等探究实验。
  参考文献:
  [1]汤雪平,吕红日.区域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改革新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15(10):59-61.
  [2]丁书森.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4(Z6):27-28.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黔南职业学校办学规模高速发展、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青年教师已是黔南职业学校发展的生力军,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将成为主力军,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近年来,黔南职业学校都把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列为学校教学工作首要任务,提升黔南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黔南职业教育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问题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目的:分析与探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以期能够有效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方法:选取60例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目的:分析康妇消炎栓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治疗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接收治疗的盆腔炎患者共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时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是语文教师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学科教学是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才能够主动并有感情地阅读,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
目的:分析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麻醉深度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HMGB1和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所收治的行胃肠道剖腹手术的中老年患者68例
【摘要】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而在小学中,学困生是兴趣缺乏的一类群体。本文通过介绍学困生对学习数学兴趣不高的成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小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困生 数学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0-0105-01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在正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要重视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主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起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和素质的目的。本文对自主探究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高效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自主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