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例St. Vincents人工心脏瓣膜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6C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8年6月至1991年4月,242例病人应用St. Vincents人工心脏瓣膜进行了瓣膜替换术,共用288只瓣膜。242例中男110例,女132例。年龄6~57岁,平均36.08±1.54岁。术前心功能Ⅱ级者16例,Ⅲ级165例,Ⅳ级61例。二尖瓣替换165例,主动脉瓣替换26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替换51例。本组早期死亡19例(7.8%),晚期死亡3例(1.2%)。死亡病例均与人工瓣膜无关。存活220例,随访4~34月,共2853.5月,平均13.41±8.42月。病人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未发现与抗凝有关的大出血、溶血性贫血、血栓栓塞及原发性人工瓣膜功能障碍。由于随访时间尚短,与人工瓣膜有关的其他问题还待进一步发现。

其他文献
脊髓损伤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至今尚缺乏可以精准判断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标志物,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微小RNA(miRNA,miR)在多种疾病的诊治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本文拟综述其在脊髓损伤诊治上的研究进展。miRNA与脊髓损伤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控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某些miRNA和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有特异的相关性,某些miRNA在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中显示
病史摘要患者,男,68岁,因体检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10 d入院。在外院查全腹CT示肝右叶及部分肝左叶占位,考虑胆管细胞癌可能性大。症状体征患者既往史于13年前因肝门部胆管癌行胆管癌根治术,糖尿病史5年。入院体格检查: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上腹见手术瘢痕,肝脾未及。诊断方法上腹部CTA显示,肝右叶及部分左内叶占位,拟胆管细胞癌或混合型肝癌可能性大。治疗方法由于肝内肿瘤巨大,行根治术需切右三肝,而肝
病史摘要患者,女,29岁,因"书写困难1年,行走不稳3个月"就诊,伴视物旋转、吐字不清。近期出现情绪与睡眠障碍。既往、个人及家族史无特殊。症状体征神清,对答切题,构音不清,小脑语言,计算力差,失用。咽反射亢进,余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及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双手轮替动作笨拙,步基宽,直线行走不能。诊断方法头颅核磁共振示小脑萎缩,PET-CT示小脑放射性摄取明显对称性减低。血清及脑脊液的副
病史摘要患者,男,40岁,2008年8月体检CT发现左肝区占位,无全身乏力,无食欲不振、厌油,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患者既往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多年,未经正规内科治疗。症状体征患者体格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诊断方法肿瘤标志物AFP>1 000 ng/ml,乙肝二对半示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上腹MRI平扫+增强提示肝左外叶见团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47岁,主因"发热头痛伴意识不清5 d"就诊,2016年6月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伴意识模糊,完善腰穿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结核性脑脊髓膜炎,给予抗结核治疗18个月后停药。2020年5月患者出现肢体麻木无力伴呃逆,头颅MRI及颈椎MRI可见延髓、脊髓空洞,行手术治疗。既往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肝炎、结核等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及先天性发育异常史。长期吸烟饮酒史。症状体征2
病史摘要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偶伴腹胀,无恶心,呕吐,尿色深,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无发热。症状体征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无著征。诊断方法胰腺CT显示胰头钩突区占位,考虑胰腺癌、低位胆道梗阻。治疗方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胰腺)中分化腺癌。化学治疗采取GS方案(吉西他滨+替吉奥)。应用胸腺法新进行免疫治疗。临床转归目前患者术后7个月处于随访中,精神状态良
主动脉瘤外科治疗18例,其中急性主动脉壁间动脉瘤2例,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马凡氏综合征)6例,弓降部主动脉瘤2例及腹主动脉瘤8例。行Bentall手术6例,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12例。结果早期死亡2例(11.1%),其中胸主动脉瘤死亡率为20%,下段腹主动脉瘤无手术死亡。随访3个月至7年,晚期死亡1例(6.2%),余15例疗效良好。现对主动脉瘤的发病率、诊断、死亡病例经验教训以及高
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术44例,占同期瓣膜替换手术55.7%。术前作严格改善心功能治疗,重视手术时机选择,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妥善处理继发病变,术后重视心肺功能支持治疗。MVR37例,AVR 4例,DVR 3例。术后并发低心排7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死亡5例,死亡率11.36%。
近9年手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7例,包括4例急性内膜剥离和53例慢性择期手术。年龄30~60岁者占86%,男女比为7:1。其中动脉硬化者4例(7%),中层囊性坏死及退变53例(93%)。DeBakey Ⅰ、Ⅱ型各为8和38例,Ⅲ型11例(Ⅲa 10例、Ⅲb 1例)。总手术死亡率为7%;Ⅰ、Ⅱ型手术死亡率为2.17%,Ⅲ型则为2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08%、90%、80.9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