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服诱惑,比你想象的难
孩子平时回家都是先看电视、吃东西、玩耍,实在不能拖了才开始做作业,突然某一天,他回家就开始做作业。
很多家长看到了这种变化,虽然高兴,但并不认为有多难得,不过是调整了几件事的先后顺序,而且还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保持呢?
一个孩子,回家先看电视、吃东西、玩耍,这肯定是他喜欢的状态,也是习惯性的安排。最后再完成作业,难免会挨批评,自己也有轻微的自责。但第二天,可能又是如此,又开始自责,这样日复一日,孩子生活在父母批评和自我挫败的氛围中,渐渐的,就陷入了一个想改变又管不住自己的泥潭中,这会让孩子感到非常绝望。
每个孩子都有向上的动力,他自己也肯定尝试过如何改变,可是那些尝试未必能够直接通向成功,做作业的过程,电视、玩耍,还像“魔鬼”一样,在诱惑他。
表扬的话,你说得太少了
孩子顶住了电视和玩耍的双重诱惑,做完了作业,不但放下心头大石,还会觉得自己特了不起,能够战胜无数诱惑的“小恶魔”,超越了从前的自己。现在终于坦然地看电视、玩耍,当父母问起作业时,理直气壮或者假装轻描淡写地说:写完了。
你感受到孩子的期待吗?他期待父母注意到,“写完了”三个字的背后,是怎样的挣扎与克制,他希望有人能理解那份战胜自我的愉悦,希望有人明白,这个改变是多么来之不易。如果父母对他的改变无动于衷,认为不过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孩子必将跌入巨大的失望中。还有的家长认为要天天坚持才是好孩子,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贪得无厌”,自己好不容易才做到这一次,父母却马上要求天天这样做。一旦孩子察觉他的改变意义不大,那么也就很难继续保持了。
适当肯定,他自己就能复制成功
如果我们知道孩子改变时的困难,就能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表示欣赏,就是对孩子的巨大鼓舞。
——那么好看的电视,你都忍着没看,而是先做了作业,真不容易啊!
——做作业的时候,有没有想起电视和游戏啊,想玩的时候,你怎么办呀?
——做完作业,是不是特轻松?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话,正是孩子最想谈论的话题,也是孩子最想展示自己的地方,他很愿意和别人分享他的心理活动,当我们和孩子就话题一直聊下去,不仅会加深孩子对于成功改变的意义,而且他还会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会更信任父母。
这时候切忌“乘胜追击”,千万不要对今后提什么希望、要求,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今天的改变上,至于日后应该怎样做,那是孩子选择的事情。他有了战胜自己的成功经验,后面再复制这种成功,就容易多了。
孩子的改变总是曲折反复的,他未必能次次成功改变。只要我们能够去理解孩子改变的心路历程,并付出信任与等待,那么孩子也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
孩子平时回家都是先看电视、吃东西、玩耍,实在不能拖了才开始做作业,突然某一天,他回家就开始做作业。
很多家长看到了这种变化,虽然高兴,但并不认为有多难得,不过是调整了几件事的先后顺序,而且还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保持呢?
一个孩子,回家先看电视、吃东西、玩耍,这肯定是他喜欢的状态,也是习惯性的安排。最后再完成作业,难免会挨批评,自己也有轻微的自责。但第二天,可能又是如此,又开始自责,这样日复一日,孩子生活在父母批评和自我挫败的氛围中,渐渐的,就陷入了一个想改变又管不住自己的泥潭中,这会让孩子感到非常绝望。
每个孩子都有向上的动力,他自己也肯定尝试过如何改变,可是那些尝试未必能够直接通向成功,做作业的过程,电视、玩耍,还像“魔鬼”一样,在诱惑他。
表扬的话,你说得太少了
孩子顶住了电视和玩耍的双重诱惑,做完了作业,不但放下心头大石,还会觉得自己特了不起,能够战胜无数诱惑的“小恶魔”,超越了从前的自己。现在终于坦然地看电视、玩耍,当父母问起作业时,理直气壮或者假装轻描淡写地说:写完了。
你感受到孩子的期待吗?他期待父母注意到,“写完了”三个字的背后,是怎样的挣扎与克制,他希望有人能理解那份战胜自我的愉悦,希望有人明白,这个改变是多么来之不易。如果父母对他的改变无动于衷,认为不过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孩子必将跌入巨大的失望中。还有的家长认为要天天坚持才是好孩子,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贪得无厌”,自己好不容易才做到这一次,父母却马上要求天天这样做。一旦孩子察觉他的改变意义不大,那么也就很难继续保持了。
适当肯定,他自己就能复制成功
如果我们知道孩子改变时的困难,就能发自内心地对孩子表示欣赏,就是对孩子的巨大鼓舞。
——那么好看的电视,你都忍着没看,而是先做了作业,真不容易啊!
——做作业的时候,有没有想起电视和游戏啊,想玩的时候,你怎么办呀?
——做完作业,是不是特轻松?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话,正是孩子最想谈论的话题,也是孩子最想展示自己的地方,他很愿意和别人分享他的心理活动,当我们和孩子就话题一直聊下去,不仅会加深孩子对于成功改变的意义,而且他还会感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会更信任父母。
这时候切忌“乘胜追击”,千万不要对今后提什么希望、要求,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今天的改变上,至于日后应该怎样做,那是孩子选择的事情。他有了战胜自己的成功经验,后面再复制这种成功,就容易多了。
孩子的改变总是曲折反复的,他未必能次次成功改变。只要我们能够去理解孩子改变的心路历程,并付出信任与等待,那么孩子也不会辜负我们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