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意做得有点文化品格

来源 :进出口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wf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则打趣中国当代文坛的笑话,是这样讲的:中外作家聚会,只见中国作家自发地走到一起,围住一张桌子坐下;外国作家见此情景,只好组合起来,在另一桌坐定。接下来发生的情况是,中国作家那一桌有说有笑,外国作家那一桌热火朝天。气氛都挺热烈,一派众声喧哗,然而这近在咫尺的两桌却都在自说自话,毫无沟通与交流。缘何好端端的中外聚会,却成了如此的局面呢?个中缘由颇让人汗颜,据说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基本上都不怎么会英语。家丑不可外扬,所以见了外国友人便羞于启齿,于是出现了聚会中交流哑火这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坛,则是另一番景象。那一时期的作家当中,出国留学者之多,能操外语者之多,实在蔚为大观。而他们之中,更有许多是“两脚踩中西文化”的典范,譬如,胡适师从杜威,成为沟通中美哲学交汇的桥梁;林语堂用英文写作《京华烟云》,登上美国畅销书排行榜;再如鲁迅对苏俄及东北欧文化的谙熟与传播等。现代文学名家辈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国文化的了解。
  您可能要问了,上面写了这么多都是关于文学的现象,跟做进出口业务有什么关系?实在有关系。因为做外贸想要有大发展,也应当知道一点外国的文化。从事进出口业务,需要懂英语、懂市场、懂产品、懂操作,这些是每个外贸人的基本功与必修课,大家都很重视,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学习研究。但是对于选修课,比如那些看似与业务毫不相干的外国文学艺术、文化传统等这些东西,可能绝大多数人都在态度上轻视或忽略,于是最后是一知半解,有的干脆不闻不问。
  即使拿必修课英语来说,现在我们庞大的外贸队伍之中,依然不乏“五音不全”者,而且数量相当可观。特别是中小城市中的许多从业者,英语写作水平之弱、口语之差,中国式英语、方言英语层出不穷,真可谓是“笔落惊风雨、开口泣鬼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探究其中得失的文章也是数不胜数。需要注意的是,语言是文化最基础的一环,学习外语的语法规范与习惯用法,是尊重对方文化的表现。一份语法规范、语句通顺的邮件,会让客户赏心悦目,对你刮目相看;而面对一份错字病句连篇的邮件,你的客户会哭笑不得,放弃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
  我们的外贸经理人应当转变思维、更新观念,进一步拓展视野,开阔眼界,多关注一点外国的文化,特别是客户所在国家的文化。“生意就是生意”,说的当然不错,但是做成生意的途径可以大不同。能把生意做得多点文化品格、多些艺术气质,何乐而不为?所以,我们的外贸经理人,应当有意识地坚持多读一点外国的文学名著,多听一点外国音乐,多看一点外国大片,多了解一点他们的民族风俗与传统。这些知识储备,是极其宝贵的无形资产,它不但可以让你舒缓紧张的工作压力,而且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增进与客户的相互了解、活跃气氛以致促成交易。
  与国外客户的面对面交流,因为文化或者个性上的差异,往往只能“在商言商”,说着说着便没话7,像鲁迅说的那样“今天天气,哈哈哈……”,冷场局面时有发生。这时候,如果你懂一些对方的文化,情形可能会大有改观。比方说,客户来自美国,年龄不大,可以和他聊聊NBA,聊聊姚明,聊聊最新上映的美国大片;要是年龄稍大,可以聊聊卓别林(charles Chaplin)的电影,譬如《摩登时代》(Modern Times),聊聊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小说,譬如《老人与海》。如果客户来自法国,就可以和对方谈谈巴尔扎克(Balzac)、雨果(Victor Hugo)或者梵高(Vincent Van Gogh)。要是客户来自俄国,便可以交流一点听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音乐的感受、或是看托尔斯泰(Lev Tolstoy)小说的想法。凡此种种,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自己了解的,都可以和客户交流,不太清楚的地方可以向对方请教,相信他会非常乐意为你解答。
  话题有了,坚冰打破了,交流当中陌生、僵硬的气氛便迎刃而解。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出差到国外,举目无亲茕茕孑立,忽然遇到一个懂咱们文化的外国人,相谈甚欢,那将是多么开心而值得庆幸的事情。实际上,远道而来的客户,他的内心感受或许正是如此。客户会对你渐生好感,因为你懂他们的文化,尊重他们的文化,会让他有亲切感,拉近彼此的距离;同时觉得你很博学、有涵养。而这些好感,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为你加分,成为你顺利谈成交易拿到订单的砝码。而且,以此为契机,你们还可能会结成长期的合作伙伴。
  还要记住的是,在与国外客户沟通、合作的时候,你代表的不仅是你个人和你所在的公司单位,你同样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成龙和姚明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面孔。殊不知我们所有的外贸从业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国家形象的代表。虽然只是纯粹民间意义上的代表,但其影响力丝毫不打折扣。我们有许多外贸经理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理人和从业者,在与外商交流、谈判过程中,依然一味奉行“作揖主义”。有时因过于热情好客,甚至给人以谨小慎微、唯唯诺诺之感,生怕照顾不周而伤了外商情绪、坏了生意。
  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要知道外商可能并不吃这套,人家衡量一笔生意成败与否最终是看商机的好坏,一般不会因为你的周到服务而改变什么。恰恰相反,一味地奉承和顺应,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学识浅薄、思想贫瘠。在贸易往来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外贸人需要树立平等意识,挺直了腰杆做生意。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坚持中华民族注重礼节、海纳百川的雍容气度,才能向外商展示我们的民族气度与大国风范。同时,多了解一点对方的文化,多研究一点人家的东西,知己知彼,这样才能与对方形成对话,才能展示我们中国外贸人渊博的学养和过硬的素质。在尊重对方的同时,也能赢得对方的尊重。
其他文献
有些话憋在心里很久了,好像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生闷气,对方却似乎完全无知无觉。时间久了,都开始有点恍惚,到底值不值得生气,又为什么要生气。既然总是在生气,为什么还要保持朋友关系呢?  在班上,我和S最要好。初中做同班同学的时候倒没怎么熟,到了高中发现又是同一个班,位子又靠得近,交谈得多了渐渐觉得很聊得来。不知不觉我们就成了好友,每天一起回家,周末了会约好一起去逛街,去溜冰。学习上碰到问题第一个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