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建设话语建构的逻辑理路——以《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为中心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阅读和诠释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建设话语,是1958年至1960年间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尝试。在相关批注和谈话中,毛泽东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实际为出发点,秉持以"历史"的叙述为基准、以"哲学"的反思为理据、以"政治"的批判为指向的逻辑,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规律,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话语。从话语建构的逻辑特征看,它既符合马克思主义逻辑与历史相互统一的要求,也彰显了毛泽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层次。然而,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话语建构实践,毛泽东建设话语也存有缺陷,构成当前
其他文献
1949年4月,党中央决定,由东北根据地抽调大批地方干部随第四野战军进关南下。因此,东北局决定由我带领哈尔滨市的一批干部去武汉。经过一段时间集中学习,哈市第一批南下干部于194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爆发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湖北革命党人领导下的湖北新军下级官兵的起义。这些由贫苦知识分子、破产农
1938年5月间。军政部派我到武汉江防要塞守备司令部陆战队支队第二大队任少校大队副,负责训练这个大队官兵的要塞作战技术。这个部队原系海军第三舰队,驻在青岛,在抗日战争期问,
1986年至1991年连续6年,武汉电视新闻被中央电视台采用条数居全国城市台第一。1990年采用达485条。这一年,武汉电视台新闻部作为唯一地方电视台的新闻部门.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宣传
近年来,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路径的研究基本可以归为意识形态融合、思想学术融合和世俗生活融合三个研究视角。而基于文化共同体的视角探讨二者的融合路径
自由主义公民观强调"共同之善",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民主,通过调节社会结构实现社会正义,弘扬民主、合作、包容等民主精神。新自由主义则坚持"权利至上"原则,鼓励人们投身经济领
心灵之歌的发掘1987年2月,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召开前夕,我去市政协、市委统战部机关采访。他们在介绍报道线索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名字:市政协委员山本秀夫。乍一听,脑子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