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国家各级各类学校于上世纪90年代正式开始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素质教育在方向、内容以及形式上大有不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素质教育应与职业素养相匹配,培养一名身心健康的自然人、道德高尚的社会人以及技能精湛的职业人是所有职业学校的终极目标,因此素质教育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同样必不可少。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素养 素质教育
一、我国近代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我国近代素质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亦在这一时期被提上日程。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此后,教育部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于1998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出台则标志着素质教育成为国家的教育政策。
(三)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大旗一竖起,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便开始在实践中摸索。虽然素质教育的实施存在多种困难和阻碍,但不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素质教育不仅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以及人才发展要求,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其素质教育的含义自然也不一样。
首先,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学的是一技之长,毕业后面临的不是大学,而是社会;不是升学,而是工作,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发展素质教育必定要以就业为导向,这是不能偏颇的大方向。其次,实施什么样的素质教育即实施内容为如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素质教育涵盖的范围太广,职校生——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预备社会人”,其今后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已大致可以确定,因此,对其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与今后的职业特点及职业需求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最后,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即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也应与普通教育区别开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教学规律上有所不同,普通教育侧重于知识的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职业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论课还有实践课的开展,理论课与实践课并重。因此,素质教育实施途径还应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以职业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在学校内素质教育的培养,今后就是职场中职业素养的准备。
二、职业学校中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名职校生,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业。虽说毕业以后才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真正的职业生涯,但是就现在的社会实际情况而言,学生的就业压力实在太大。因此,职场新人想赢,就必须赢在起跑线上,如何在职校学习中充实自己便显得尤为关键。
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职业素养包含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以及身体心理素养等方面。素质冰山理论将一个人的素养比喻成一座水中漂浮的冰山,那么水面之上的1/8便是显性素养,这包含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水下的7/8便是隐性素养,这包含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虽然不易为人所知且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但却是显性素养的支撑。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显性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隐性素养。
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文化基础课老师,我深知现在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教育,但基础教育对人内在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润物无声。
试问,一个没有德行操守的人如何在岗位上立足?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服务人民?一个不具备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人,会有职业道德吗?难道你还能说德育课不重要吗?
一个错字连篇,说话颠三倒四的人能够受到同事、领导和客户的信任吗?难道你还能说语文课不重要吗?
一个逻辑思维混乱,数字的加减乘除都会算错的人,会有用人单位要吗?难道你还能说数学不重要?
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社会中,遇到外国人连最简单问好都不会,面对进口设备的说明书瞠目结舌的人,能将工作做好吗?难道你还能说英语不重要?
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只会上网聊QQ、偷菜、购物的人有资格说自己会用电脑吗?难道你还能说信息技术课不重要吗?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连元素周期表都弄不清楚,能将纷繁复杂的药物搞清楚吗?敢给病人下药吗?难道你还能说化学不重要?
……
上述这些课程,在职业教育中是常常被忽视的一群,是当其与专业科目相冲突时被舍弃的一群,是被大多数职校生轻视或遗忘的一群,但却是提升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个人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它们不应被遗忘,不可被忽视,更不能被舍弃!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需要技能精湛的职业人,还需要一个身心健康的自然人,需要一个品德高尚的社会人,这是社会的需求,也应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能为自己的学生插上一双翅膀,一双助他们腾飞的翅膀。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是我希望给予他们的翅膀,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 苏忠典.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2(8).
[2] 李红芳.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3] 向文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9).
[4] 孙旭春.职业教育=素质教育 就业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素养 素质教育
一、我国近代素质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我国近代素质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亦在这一时期被提上日程。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特色。”此后,教育部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于1998年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立了“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出台则标志着素质教育成为国家的教育政策。
(三)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大旗一竖起,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便开始在实践中摸索。虽然素质教育的实施存在多种困难和阻碍,但不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均证明,素质教育不仅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以及人才发展要求,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其素质教育的含义自然也不一样。
首先,学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学的是一技之长,毕业后面临的不是大学,而是社会;不是升学,而是工作,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发展素质教育必定要以就业为导向,这是不能偏颇的大方向。其次,实施什么样的素质教育即实施内容为如何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素质教育涵盖的范围太广,职校生——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的“预备社会人”,其今后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已大致可以确定,因此,对其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与今后的职业特点及职业需求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最后,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即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也应与普通教育区别开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教学规律上有所不同,普通教育侧重于知识的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职业教育侧重于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理论课还有实践课的开展,理论课与实践课并重。因此,素质教育实施途径还应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紧密联系。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以职业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在学校内素质教育的培养,今后就是职场中职业素养的准备。
二、职业学校中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
作为一名职校生,学生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就业。虽说毕业以后才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真正的职业生涯,但是就现在的社会实际情况而言,学生的就业压力实在太大。因此,职场新人想赢,就必须赢在起跑线上,如何在职校学习中充实自己便显得尤为关键。
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职业素养包含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以及身体心理素养等方面。素质冰山理论将一个人的素养比喻成一座水中漂浮的冰山,那么水面之上的1/8便是显性素养,这包含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水下的7/8便是隐性素养,这包含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虽然不易为人所知且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但却是显性素养的支撑。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显性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隐性素养。
作为职业学校的一名文化基础课老师,我深知现在职业教育更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教育,但基础教育对人内在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润物无声。
试问,一个没有德行操守的人如何在岗位上立足?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服务人民?一个不具备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人,会有职业道德吗?难道你还能说德育课不重要吗?
一个错字连篇,说话颠三倒四的人能够受到同事、领导和客户的信任吗?难道你还能说语文课不重要吗?
一个逻辑思维混乱,数字的加减乘除都会算错的人,会有用人单位要吗?难道你还能说数学不重要?
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社会中,遇到外国人连最简单问好都不会,面对进口设备的说明书瞠目结舌的人,能将工作做好吗?难道你还能说英语不重要?
在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只会上网聊QQ、偷菜、购物的人有资格说自己会用电脑吗?难道你还能说信息技术课不重要吗?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学生,连元素周期表都弄不清楚,能将纷繁复杂的药物搞清楚吗?敢给病人下药吗?难道你还能说化学不重要?
……
上述这些课程,在职业教育中是常常被忽视的一群,是当其与专业科目相冲突时被舍弃的一群,是被大多数职校生轻视或遗忘的一群,但却是提升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个人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它们不应被遗忘,不可被忽视,更不能被舍弃!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需要技能精湛的职业人,还需要一个身心健康的自然人,需要一个品德高尚的社会人,这是社会的需求,也应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能为自己的学生插上一双翅膀,一双助他们腾飞的翅膀。成为一名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是我希望给予他们的翅膀,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参考文献】
[1] 苏忠典.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2(8).
[2] 李红芳.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
[3] 向文华.中等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9).
[4] 孙旭春.职业教育=素质教育 就业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