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小麦品种新冬22号的特性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苗、合理密植、田间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为该品种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新冬22号;特性;栽培技术
1品种特性
该品种系早熟冬小麦品种,在北疆全生育期267d左右,株高90cm,茎秆坚硬,抗病抗倒伏,收获穗数825万穗/hm2不会发生倒伏。抗白粉病,成穗率高。穗白色,纺锤形,长芒,籽粒白色,穗长8~10cm,小穗多花,穗粒数可达50~60粒左右,千粒重50~55g,容重820g/L左右,蛋白质含量15.34%,品质优良。越冬状况良好,灌浆速度快,分蘖成穗率高,单株成穗可达1.7~2.0个,成熟期落黄正常。在沙湾地区6月下旬成熟,收获后可复播其他作物。平均产量6 750~7 500kg/hm2,最高产量可达9 000kg/hm2以上。该品种是目前品质、产量、抗性等综合性状最好的冬麦品种,在石河子地区累计推广面积己达4万公顷以上。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重茬不超过3a的耕地种植小麦。施有机肥45 t/hm2、尿素300kg/hm2、三料磷肥225kg/hm2均匀撒到地里并及时耕翻,耕深25cm。播前要灌好墒水,灌水1 350~1 500m3/hm2左右。适墒用圆片耙保墒,整地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沙湾地区冬麦适播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前用25%多菌灵和l5%粉绣灵拌种,防止小麦白粉病、绣病和黑穗病。用量为种子量的0.2%~0.3%,在9月10~25日内播种,播种量270~300kg/hm2,采用机械条播,行距15cm,播深4~5cm,要求带肥下种,种肥用量为磷酸二铵75kg/hm2,肥料与种子分开施,施肥深度8~10cm。适期播种对调群体、培育壮苗极其有利。新冬22号高产田在9月15~25日播种最佳。
2.2田间管理
(1)冬前要根据苗情及时冬灌。冬灌要在地表白天化冻至晚上微连时进行,灌水量900~1 050m3/hm2,要防止麦田低洼处积水结冰,冬灌时间大多在11月上旬进行。
(2)及时春耙,松土保墒。返青期视土壤状况确定浇水量,麦苗返青后,追施尿素150kg/hm2,底肥不足、长势偏弱的麦田追尿素225kg/hm2。新冬22号幼穗分化早,因此要在4月15日前后早灌头水,以后每隔10~15d灌1次水,使田间持水量在70%~80%左右,后期的中心任务是保根、护叶、防倒伏,重点是浇好抽穗水和灌溉水,巧灌麦黄水。
(3)麦田除草,防除野燕麦。在野燕麦3~5叶时,用禾草灵2.4~2.7kg/hm2,对水喷雾防除。防除双子叶杂草可选用2.4-D丁酯900~1 050g/hm2或二甲四氯3.75kg/hm2,对水450kg喷雾。
(4)根外追肥。扬花至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3kg/hm2、尿素3kg/hm2混合液,可延长灌浆期,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又可减轻干热风的危害。①合理追施孕穗肥。对于孕穗期长势表现较弱的麦田,可结合二水补施75kg/hm2的尿素作孕穗肥,人工均匀撒施麦田,随即灌水,一定要做到随撒随灌,减少肥效损失。追施孕穗肥要注意两点,一是施肥量不能大,以免造成小麦大面积倒伏;二是肥料撒施后,一定要及时灌水,以免造成肥性挥发,肥料利用率降低。②巧施叶面肥。利用小麦茎叶具有一定吸收养分的能力,及时给小麦补充一定的养分。一般叶面肥可在2个时期进行追施,即4月上旬小麦拔节前,根据苗期以尿素3.0~4.5kg/hm2 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450~600kg叶面喷施,既可促进小麦生长,又能产生一定的抗旱作用;对由于水情紧张,拔节水晚灌的麦田意义尤其大。5月中下旬灌浆高峰期,以尿素3.0~4.5kg/hm2 磷酸二氢钾3.75kg/hm2,对水450~600kg进行叶面喷施,对增加千粒重和抵抗干热风作用显著。
(5)合理轮作。冬小麦的播期、播量、行距和不同的茬口,对其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要制定合理的方案。新冬22号连作不宜超过3a,最好的前茬是豆科作物,也可安排在油菜、瓜地,以夏季休闲地为好。
(6)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上,尽量采用生物防治或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章进行操作。非用化学防治不可时,可采用以下防治办法:小麦挑旗后,蚜虫、蓟马危害严重的,可用2.5%功夫乳油300~600g/hm2对水375~450 kg喷雾。白粉病、绣病发生严重地块,用15%的粉锈宁750 g/hm2或25%的粉锈宁450~600g/hm2,对水375~450kg喷雾防治。蚜虫用一遍净、乐果等杀虫剂防治,以一遍净效果较好,不伤天敌。
3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以上栽培技术要点,一般产量可达7 500kg/hm2以上,小麦按1.5元/kg计算,产值可达1.125万元/hm2,扣除成本5 250元/hm2,纯收入可达6 000元/hm2。
4参考文献
[1] 耿涛.冬小麦新冬22号品种7 500kg/hm2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7):30-31.
[2] 耿涛.冬小麦新冬22号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1):27.
关键词 小麦;新冬22号;特性;栽培技术
1品种特性
该品种系早熟冬小麦品种,在北疆全生育期267d左右,株高90cm,茎秆坚硬,抗病抗倒伏,收获穗数825万穗/hm2不会发生倒伏。抗白粉病,成穗率高。穗白色,纺锤形,长芒,籽粒白色,穗长8~10cm,小穗多花,穗粒数可达50~60粒左右,千粒重50~55g,容重820g/L左右,蛋白质含量15.34%,品质优良。越冬状况良好,灌浆速度快,分蘖成穗率高,单株成穗可达1.7~2.0个,成熟期落黄正常。在沙湾地区6月下旬成熟,收获后可复播其他作物。平均产量6 750~7 500kg/hm2,最高产量可达9 000kg/hm2以上。该品种是目前品质、产量、抗性等综合性状最好的冬麦品种,在石河子地区累计推广面积己达4万公顷以上。
2栽培技术要点
2.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重茬不超过3a的耕地种植小麦。施有机肥45 t/hm2、尿素300kg/hm2、三料磷肥225kg/hm2均匀撒到地里并及时耕翻,耕深25cm。播前要灌好墒水,灌水1 350~1 500m3/hm2左右。适墒用圆片耙保墒,整地质量要求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
沙湾地区冬麦适播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前用25%多菌灵和l5%粉绣灵拌种,防止小麦白粉病、绣病和黑穗病。用量为种子量的0.2%~0.3%,在9月10~25日内播种,播种量270~300kg/hm2,采用机械条播,行距15cm,播深4~5cm,要求带肥下种,种肥用量为磷酸二铵75kg/hm2,肥料与种子分开施,施肥深度8~10cm。适期播种对调群体、培育壮苗极其有利。新冬22号高产田在9月15~25日播种最佳。
2.2田间管理
(1)冬前要根据苗情及时冬灌。冬灌要在地表白天化冻至晚上微连时进行,灌水量900~1 050m3/hm2,要防止麦田低洼处积水结冰,冬灌时间大多在11月上旬进行。
(2)及时春耙,松土保墒。返青期视土壤状况确定浇水量,麦苗返青后,追施尿素150kg/hm2,底肥不足、长势偏弱的麦田追尿素225kg/hm2。新冬22号幼穗分化早,因此要在4月15日前后早灌头水,以后每隔10~15d灌1次水,使田间持水量在70%~80%左右,后期的中心任务是保根、护叶、防倒伏,重点是浇好抽穗水和灌溉水,巧灌麦黄水。
(3)麦田除草,防除野燕麦。在野燕麦3~5叶时,用禾草灵2.4~2.7kg/hm2,对水喷雾防除。防除双子叶杂草可选用2.4-D丁酯900~1 050g/hm2或二甲四氯3.75kg/hm2,对水450kg喷雾。
(4)根外追肥。扬花至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3kg/hm2、尿素3kg/hm2混合液,可延长灌浆期,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又可减轻干热风的危害。①合理追施孕穗肥。对于孕穗期长势表现较弱的麦田,可结合二水补施75kg/hm2的尿素作孕穗肥,人工均匀撒施麦田,随即灌水,一定要做到随撒随灌,减少肥效损失。追施孕穗肥要注意两点,一是施肥量不能大,以免造成小麦大面积倒伏;二是肥料撒施后,一定要及时灌水,以免造成肥性挥发,肥料利用率降低。②巧施叶面肥。利用小麦茎叶具有一定吸收养分的能力,及时给小麦补充一定的养分。一般叶面肥可在2个时期进行追施,即4月上旬小麦拔节前,根据苗期以尿素3.0~4.5kg/hm2 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450~600kg叶面喷施,既可促进小麦生长,又能产生一定的抗旱作用;对由于水情紧张,拔节水晚灌的麦田意义尤其大。5月中下旬灌浆高峰期,以尿素3.0~4.5kg/hm2 磷酸二氢钾3.75kg/hm2,对水450~600kg进行叶面喷施,对增加千粒重和抵抗干热风作用显著。
(5)合理轮作。冬小麦的播期、播量、行距和不同的茬口,对其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要制定合理的方案。新冬22号连作不宜超过3a,最好的前茬是豆科作物,也可安排在油菜、瓜地,以夏季休闲地为好。
(6)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上,尽量采用生物防治或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格按照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章进行操作。非用化学防治不可时,可采用以下防治办法:小麦挑旗后,蚜虫、蓟马危害严重的,可用2.5%功夫乳油300~600g/hm2对水375~450 kg喷雾。白粉病、绣病发生严重地块,用15%的粉锈宁750 g/hm2或25%的粉锈宁450~600g/hm2,对水375~450kg喷雾防治。蚜虫用一遍净、乐果等杀虫剂防治,以一遍净效果较好,不伤天敌。
3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以上栽培技术要点,一般产量可达7 500kg/hm2以上,小麦按1.5元/kg计算,产值可达1.125万元/hm2,扣除成本5 250元/hm2,纯收入可达6 000元/hm2。
4参考文献
[1] 耿涛.冬小麦新冬22号品种7 500kg/hm2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7):30-31.
[2] 耿涛.冬小麦新冬22号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