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对策分析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如今,不少高校都已经开设了体育舞蹈教学课程,这门课程旨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也能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设立此门课程的初衷非常美好,但是在实际的体育舞蹈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值得广大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者去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艺术表现力;高校;体育舞蹈
  引言
  在高校体育中,体育舞蹈是重要的体育类目。体育舞蹈能有效锻炼学生身体,帮助学生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引导学生参与竞技比赛,获得名次和荣誉。体育舞蹈专项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对此,有必要对高校体育舞蹈专项多元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究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策略,推动高校体育舞蹈专项实现良好的多元化发展。
  一、培养学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意义
  舞蹈艺术表现力是指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 中,利用舞台空间展示自身的舞蹈审美能力和审美素 质,并通过舞蹈技巧的组合应用,使观看者感受到舞蹈 表演者的内心世界,并带给观看者审美享受的同时,真 正利用舞蹈自身的感染力实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舞蹈表现力是一支舞蹈自身的内在灵魂,更是有效凸显 学生舞蹈素质的重要表达形式,也只有真正确保学生领 悟到舞蹈的内涵,才能使学生的舞蹈表现力获得提高,并真正做到“人舞合一”,从而才能利用学生审美能力的 提升,真正实现带动舞蹈艺术美的有效传播。
  二、当前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的专业水准有待提升
  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实施,通常应该由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来担任。他们能够向学生传授专业的舞蹈理论、舞蹈技巧及舞蹈表现内涵,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和理解才能更加深刻,学习起来会更加容易。
  (二)学生的身体素质欠佳
  体育舞蹈练习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因而体育舞蹈本身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及艺术性,它有复杂的舞蹈动作,对练习者的肢体灵活性与体能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助于他们去更好地学习体育舞蹈,逐步呈现出舞蹈表现力。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一般肢体的灵活性与柔韧性也比较好。
  (三)学生缺乏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一个内在的因素,它也会影响到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呈现。艺术素养在体育舞蹈中,就主要指学生的舞蹈功底与音乐感知能力,这二者缺一不可。舞蹈与音乐彼此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但如今很多学生恰恰缺乏一定的艺术素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呈现。
  三、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具体对策
  (一)加强舞蹈理论的教学
  舞蹈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一定要加强舞蹈理论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舞蹈理论素质。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部分教师会认为舞蹈是一种技能教学,教学重点放在舞蹈动作和技能的培养上,没有认识到舞蹈理论对舞蹈表演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舞蹈理论的认识不足,影响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不足,那么在舞蹈实践中就容易导致舞蹈没有灵魂,最终难以提升舞蹈表现力。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一定要加强舞蹈理论的教学,要构建系统、完善的舞蹈理论课程,确保理论课程的全面性、科学性。舞蹈理论的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兴趣,所以在编写课程内容时,一定要注重加强舞蹈理论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舞蹈理论
  (二)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
  学生在进行体育舞蹈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体育舞蹈专门的力量训练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在强化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让学生的身姿变得更加挺拔。
  一是要重点做力量训练,保证在演绎体育舞蹈过程中能够维持身体的稳定。下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腿部的弹力以及爆发力。腰部进行力量培训是为了加强核心肌肉力量,通过腰部肌肉的力量给予身体四肢相应的运动支点,借助这种方式使学生的体育舞蹈动作变得更加协调,舞蹈速度更快。
  二是要注意加强对韧带的锻炼,舞者的柔韧性是肢体锻炼中的关键,如果忽视了韧带的锻炼,不仅舞蹈表现力会下降,还可能会造成韧带拉伤。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逐渐提升韧带锻炼强度,等待身体适应某个阶段的舒张之后再加强训练。
  三是针对体育舞蹈中的耐力训练要以不间断的重复性练习为主,促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状态,以此提升学生在有一定负荷的前提下进行有氧以及无氧训练,强化学生的耐力。同时,教师要注意不断增加练习强度,促使学生适应高强度训练,为之后的演出或者比赛提供足够的耐力储备。
  (三)加强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培育
  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舞蹈动作技能和技巧,还要注重学生对舞蹈作品情感的体验感悟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培育。加强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培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带领学生感悟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艺术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呈现,舞蹈艺术也是一样。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将舞蹈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带领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体验和感悟时,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对舞蹈产生独特的感受,形成独到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和展示的空间,组织多样化的互动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围绕舞蹈作品展开讨论,就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情感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加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另外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代入舞蹈作品的人物和情感中来想象和创作,在舞蹈表演过程中融入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从而进一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四)丰富内容,提高艺术表现力
  舞蹈的种类较为丰富,包括现代舞、民族舞、古典舞 等。在高中舞蹈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对不 同风格的舞蹈進行接触,使学生进行多种尝试,让学生 懂得自己到底喜欢哪种类型的舞蹈,也可以让教师更加 清晰地了解到学生更适合哪方面的舞蹈,使学生在选择 自身爱好喜欢舞蹈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这更有助于学生 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同时,由于高中舞蹈课程的课堂 教学时间有限,所以,教师也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舞蹈对 学生进行组合式教学,这会融合各项舞蹈的长处,使学 生的舞蹈学习能力得到全方位发展。此外,教师也应注 意引导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注意控制调节自我的呼吸,并 控制住自我的情绪,使舞蹈具有表演意识,这会有效提 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艺术表现力也是体育舞蹈表演者所应具备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体育舞蹈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可以在耐力、力量和柔韧度上,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与此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鹏.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培养[J].体育风尚,2019(08):258-259.
  [2]杨晶晶.湖南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审视与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9.
  [3]林迪.谈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路径[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0):98-99.
  [4]武玲玲.艺术表现力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及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1):134-135.
  [5]朱瑞杨.探究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路径[J].体育风尚,2018(02):179.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基于此,在幼儿3~6岁阶段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关键时期。幼儿学前教育与常规教育显著不同,幼儿稚嫩的身心条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培养中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关怀。对此,幼儿学前教师首先要认清自身的责任使命和职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
目的 探讨早期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实施早期钛网修补颅骨缺损(<3个月)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钛网修补术后,伤口愈合好,无硬膜外(下)血肿,无伤口及颅内感染;皮下积液9例,经保守治疗吸收;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复查头颅CT无颅内高压表现,钛网无变形、移位.结论 早期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并发症少,有利于神经功
目的 探讨去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DAM-1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学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膀胱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ADAM-12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 免疫染色标本中,ADAM-1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879,P<0.05).组织学
目的 探讨放射性131 Ⅰ治疗伴有白细胞减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对白细胞的影响.方法 使用放射性131 Ⅰ治疗45例伴有白细胞减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7d、3个月外周血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白细胞(3.44±1.56)×109/L,粒细胞计数(2.12±1.25)×109/L]、治疗7d[白细胞计数(7.21 ±2.01) ×109/L,粒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或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24例,介入治疗术前经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全身麻醉,经股动脉穿刺入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根据动脉瘤的形状、大小,采用相应辅助技术,选用合适的弹簧圈,逐步将瘤腔满意填塞.结果 24例患者共计24个瘤体,使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技术栓塞8个,使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16个,其中100%栓塞21例,
目的 探讨35 ~45岁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58例,随访5~10年,分析其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58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8年,共有5例失访,失访率3.16%.随访截止时共有69例复发,总复发率45.10%(69/153),复发后再次手术者18例,占复发患者的26.09% (18/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OR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对母儿的危险性.方法 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抢救的30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病因、心力衰竭发生时闯、终止妊娠时间、新生儿情况及孕产妇死亡情况.结果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病例中先天性心脏病[12例(40%)],风湿性心脏病[9例(30%)],[妊娠高血压疾病7例(23%)]最多见.平均心力衰竭发生时间为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我院行剖宫产手术产妇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选择在第二和第三腰椎间隙穿刺,将0.75%罗哌卡因10 ml注入硬膜外腔;观察组则给予舒芬太尼15μg联合0.75%罗哌卡因10 ml.比较两组产妇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深静脉置管血栓形成患者的预后.方法 对1560例行深静脉置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腹股沟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382例(88.5%,1382/1560),经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置管102例(6.5%,102/1560),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76例(4.8%,76/1560).1560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38例(2.4%,38/1560),其中轻度
无痛胃镜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它解决了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其优点在于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可提高对检查的耐受性,患者对整个检查过程无记忆、无痛苦感觉;同时胃肠道蠕动减少,便于医师发现微细病变;减少患者因痛苦而不自觉躁动引起的机械损伤的发生,方便内镜医师的操作和诊断,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使患者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无痛胃镜的开展也扩大了胃镜检查的适应证,促进了胃镜技术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