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血管性疾病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底血流成像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rrelation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在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发现新生血管、避免再次手术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4例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二组在玻璃体切割术后2 d、15 d、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时先使用OCTA对指标参数进行测定,对照组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眼底镜检查,观察组则进一步进行OCTA检查,根据新生血管情况予以治疗.比较最佳矫正视力(BCVA)、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SCP)与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DCP)中心凹、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再次手术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15 d、1个月、3个月、6个月BCVA水平分别为(1.07±0.26)、(1.23±0.34)、(1.35±0.46)、(1.51±0.57),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SCP中心凹分别为(15.28±2.46)%、(15.64±2.75)%、(15.52±2.62)%,SCP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分别为(35.37±3.55)%、(36.14±3.61)%、(35.92±3.57)%,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5 d、1 个月、3个月、6个月DCP 中心凹分别为(25.03±2.27)%、(25.21±2.38)%、(25.26±2.42)%、(25.40±2.47)%,DCP 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分别为(36.34±4.11)%、(36.50±4.30)%、(36.48±4.31)%、(36.44±4.35)%,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手术率3.13%,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血管成像技术能够及早发现眼底血管性疾病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再次形成的新生血管,能降低再次手术率,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2010-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和早死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健康余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死亡资料来源于浙江省居民全人群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库,收集2010
由于宫内不良环境的去除及出生后营养的补充,大部分小于胎龄儿在出生后会出现追赶生长.追赶生长展现了小于胎龄儿的生长潜力,弥补了其宫内发育迟缓的缺陷.然而小于胎龄儿及追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维生素D对脑发育及ASD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近
肾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它将体内的代谢废物通过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调节体内水及电解质的平衡,维持稳定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同时还可以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1].近年来,
期刊
泵乳喂养日益普遍,已经成为母乳喂养重要的一部分,泵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母乳喂养.过去,泵乳喂养主要是针对早产或患病婴儿,但目前健康足月儿泵乳喂养也越来越常见.本文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