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提升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e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全国各个地区的小学学校实现了生源扩招,直接导致小学各个班级处于大班额状态,多数班级的学生人数都在40人以上。然而,每节课的任课教师只有一位教师,教师与学生的人数矛盾直接带来的影响便是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品德与社会教学,通过小组管理保证每个小学生都可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本文将从组建异质小组、细化合作分工、组织小组展示三个角度分析小学品德课教师如何以小组合作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小组合作;教学实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我国小学教育实施德育、教给小学生做人道理的基本途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便是通过组建学生小组组织品德教学活动的新型方式。这种方式便于小学生相互监督,互相帮助,借鉴彼此的思维观点,有利于小学生实现异步成长,优化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本身也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为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可以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形成合作能力与团队意识。因此,以小组合作模式组织品德与社会课程十分必要,对于优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一、 组建异质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前提,小组成员间是否能够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共同进步,各个组际之间是否能够实现公平竞争,使得品德与社会课程真正面向所有的小学生,关键之处便在于合作小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在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也应全面观察每一个小学生的智能优势与学习水平,以异质小组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在组建异质小组时,笔者先按照学生成绩与日常学习表现将学生简单分层。第一层学生是学习成绩较好,在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的优等生;第二层学生是学习成绩中等,能够认真学习,回答简单问题的中等生;第三层学生是学习成绩下游,不喜欢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的后进生。然后,中等生需两两结对,在同等级学生群体中选择自己的好朋友。接着,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需相互选择,由我进行小范围调整,最终形成异质小组。这种分组方式综合考虑了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人际关系,既保证了各个学习小组学习水平的均衡性,也考虑了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心理,所以成为笔者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基本依据。
  二、 细化合作分工
  细化合作分工是为了让每一个小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知识的探究、体验与实践活动中。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让每一个小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基本方式,但是却依然有部分学习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枉顾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从不积极参与小组探究,且存在抄袭问题。为了杜绝抄袭、“阳奉阴违”的行为,教师便要帮助每个与合作小组细化合作任务,保证每一个小学生都有事可做,使其在责任感驱使下转变学习方法。
  就如在“文明的曙光”一课中,笔者便鼓励小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学习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与历史。有一个小组为了提升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将每一个学习任务落实到学生个人,如一名学生负责通过信息技术收集网络资源,初步总结与炎帝、黄帝有关的历史传说,从大量的网络资源中提炼可信度较高的历史资料;两名学生负责到本地图书馆借阅与炎帝、黄帝有关的书籍资料,摘抄笔记;一名学生负责调查长辈所积累的与炎帝、黄帝有关的故事与传说,认真聆听,记录重点资料。待小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结束之后,便要在组内分门别类地汇总与整理相关资料,形成规范的、完整的小组认识,为课堂展示做好准备。
  三、 组织小组展示
  小组展示活动是为了强化小学生的学习效能感,优化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是一群好胜、爱表现的儿童,渴望成为教师、其他同学关注的焦点,以小组展示活动引导各个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组际间相互借鉴,扩大合作范围,使小学生们在合作学习中稳步提升自身的学习素养。
  在“文明的曙光”一课中,笔者在课堂开始之初便鼓励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展示本组所查历史资料。一组主讲,其余小组补充,由教师结合各个小组所提供的学习资料形成最终结论,引出“文明的曙光”一课知识。再如,在“杰出的智者”一课中,笔者也鼓励各个学习小组就孔子、孙武、古代科学家的各个历史人物组织合作探究,由合作小组主讲,在讲台上介绍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成就,允许学生就这些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评价,使其自由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如此一来,小学生便可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对品德与社会课程产生更加濃厚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师需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保证每一个小学生都可展开积极的德育思考,让小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楚才.小学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5):239.
  [2]谢林燕.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思考——以小学品德课地理题材教学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5(02):48-50.
  作者简介:
  李少云,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提出一种优化路径分配的多机器人任务规划框架。对任务规划问题进行形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实现优化路径分配的任务规划的关键技术,包括追索最短道路求解方法、多目标任
为了解决核最近特征线与特征平面分类器在计算大数据样本量与高维数时工作量较大的问题,根据局部最近邻准则,提出针对这2种分类器的改进策略,使其不仅能够降低失效的可能性,而且
12月26日,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最后一节沉管浇注完成.“我们奋斗了6年时间,终于到了沉管完工的时刻,我们为奇迹画上了句号.”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表示,最让他骄傲的是,沉
贸易壁垒是否达到保护产业发展的目的有待研究检验。文章采用Novy改进引力模型对我国服务贸易壁垒进行了测量,选取增加值、就业率、全要素生产率等服务业发展的三个指标,运用
频繁模式挖掘的研究对象包括事务、序列、树和图。该文提出用模式增长方法在无序树构成的森林中挖掘嵌入频繁子树。利用规范化方法实现用唯一的形式表现无序树,根据待增长模式
摘 要:好的情境引入能够产生探究的问题和动机,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和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与实施,對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品德教学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对品德课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就对以生活化、趣味化、开放化为核心的小学品德教学情境设计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为相关教育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警察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警务专门人才的重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影响安全与稳定的因素也在不断变化,警务模式日新月异,警察院校人才培养及管理体制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