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汉法律看中国传统道德的法律化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xz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的法律化是中华法系一个重要特征,其实质是通过儒者的活动把儒家的伦理道德转变为法官审判的依据或法律条文。从零星记载的汉律条文中可以窥见:在汉代,这一现象已经渗透到立法、司法中。立法方面表现为对“孝”、“尊老爱幼”及家庭伦理等基本原则的维护;司法方面,表现为“春秋决狱”。此后,在汉律影响下,传统道德继续其法律化进程,至《唐律疏议》的出现,则标志着这一过程的终结。
其他文献
前儿天,友人任晓辉兄偕同此本的发现者卞亦文先生,光顾寒舍,说的是最近发现一个《红楼梦》抄本。并携来此本的复印件,让我看看。后来,杜春耕兄又一再提议,希望我对此本说点什么。我
晁端礼是北宋有名的“大晟词人”。不过他作为这样一位御用文人的经历十分短暂,本着不因人废言的原则,为对其生平和文学成就作全面、客观的研究与评价提供基本条件仍显得十分必
《诗·卫风,氓》中“复关”一词,历代注家着眼于“氓”,说法各异。结合上下诗意与春秋庶人婚俗,“复关”应是诗中女子用以搪塞他人的隐语,当指“返回的媒人”。春秋时期“父母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本身具有一些科学的规范和规律。然而,在许多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仅仅限定于开发这单一目标,因此,保护的整体性、最少干预性与开发的随意性、实用性悖论在全
笔者通过对辽宁省东部山区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种地”的田野调查,揭示了生产技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互融关系。农事生产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不仅仅表现为技术行为的物质操作过程,同
浙东事功派是南宋时期宋学内部与理学相对立的一个重要学派,主要讲究经世致用之学,对于空谈道德性命之学的理学采取批判的态度.在人才教育上,事功派和理学派也有尖锐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