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影里读山,我感受着一种独特的幸福。
此时此刻,我秉烛卧读,品鉴画本。
清代恽南田《瓯香馆集》题画跋说:“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恽南田是画家,将山比喻为不同姿态的美人,用着“我”之色彩的山,表现不同的自然的写实。
灯影里读画,于是那真实的山竟直趋面前,凝神的片刻,群山影影绰绰,从屋子向外扩延,又从夜的窗口奔袭出来。我不禁吟诵着艾特玛托夫的一篇小说的题目:“啊,你蓝茫茫的群山呵!”
山,是读的吗?其实,山是攀登的,唯登高者才能亲近山,东坡先生有诗为证:“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隔江读山,如雾中看花,仅能“目送飞鸿,手挥五弦”,而离山却远。
我曾经看过湖写过湖。读湖要读很久很久,读得沉入到眸子的深处。湖是自然的灵魂,秘不可测的。
山,却是自然的骨骼。登然后观,是一幅幅壮美的图画!
最初入我眼帘的,是古老的阴山。
阴山很苍凉。
当我第一次看见阴山,我受到了震撼,那首数千年前的绝唱不觉涌上心头,它逶迤起伏,仿佛无始亦无终,大青山、乌拉山、狼山、贺兰山都是它的动脉。它树木植被甚少,赤裸岩身,铮铮挺立,好像看到站在远古的蚩尤和伏羲;又若作擘窠大字,一骨开张,地柱磅礴,登高一呼,这边是九曲十八弯的黄河,那边是幅员辽阔的蒙古草原。这山的深处藏着旧石器时代的手印画,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处处烽火台、古长城、石门障……
看阴山,如读一部历史的长卷。
那一次,我在贺兰山巅,俯瞰黄河如飘飘洒洒的白练,或者是向可汗献酒的哈达。贺兰,古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每一峰昂扬如马首,万头攒动汹涌,仿佛正冲刺争前。
北方的山少雾,也少河流瀑布,干燥、灼热。江南的青山则如婉约的女子,欲说还休,依稀镜中,翠袖红襟,光彩流溢。江南的山不是竖的而是横的,不用朱黑却用淡青,只轻轻一抹,便风情万种。
我想这读山,就是看幸福人生,自然风蚀容貌,岩石的肌理是岁月的皱褶,愈深愈重,再不得舒展,山魈山灵尽管张牙舞爪,也稍微显得孤独了些!
細细地看,远山,近石,紫烟里,晚霞中,朝暾外曛的山,风雪弥漫的山,嵯峨迭异,雷鸣电闪时,山怒而奔腾,激烈而失态。山的色,山的音,谷的回声……
幸福的一生,起伏不平的一生就这样地看过去了。
【评点】
在我们的惯常思维中,山只是用来攀登的,用来征服的,但作者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山进行了“解读”。从人文的角度刻画了山的历史厚重感,从自然的角度描绘了山的秀丽与风情,文笔大气,语言精致,唯美动人。文章结尾处,由山的特点,升华到人生的高度,一句“幸福的一生,起伏不平的一生就这样地看过去了”,堪称神来之笔。
此时此刻,我秉烛卧读,品鉴画本。
清代恽南田《瓯香馆集》题画跋说:“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恽南田是画家,将山比喻为不同姿态的美人,用着“我”之色彩的山,表现不同的自然的写实。
灯影里读画,于是那真实的山竟直趋面前,凝神的片刻,群山影影绰绰,从屋子向外扩延,又从夜的窗口奔袭出来。我不禁吟诵着艾特玛托夫的一篇小说的题目:“啊,你蓝茫茫的群山呵!”
山,是读的吗?其实,山是攀登的,唯登高者才能亲近山,东坡先生有诗为证:“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隔江读山,如雾中看花,仅能“目送飞鸿,手挥五弦”,而离山却远。
我曾经看过湖写过湖。读湖要读很久很久,读得沉入到眸子的深处。湖是自然的灵魂,秘不可测的。
山,却是自然的骨骼。登然后观,是一幅幅壮美的图画!
最初入我眼帘的,是古老的阴山。
阴山很苍凉。
当我第一次看见阴山,我受到了震撼,那首数千年前的绝唱不觉涌上心头,它逶迤起伏,仿佛无始亦无终,大青山、乌拉山、狼山、贺兰山都是它的动脉。它树木植被甚少,赤裸岩身,铮铮挺立,好像看到站在远古的蚩尤和伏羲;又若作擘窠大字,一骨开张,地柱磅礴,登高一呼,这边是九曲十八弯的黄河,那边是幅员辽阔的蒙古草原。这山的深处藏着旧石器时代的手印画,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处处烽火台、古长城、石门障……
看阴山,如读一部历史的长卷。
那一次,我在贺兰山巅,俯瞰黄河如飘飘洒洒的白练,或者是向可汗献酒的哈达。贺兰,古蒙古语是骏马的意思。贺兰山每一峰昂扬如马首,万头攒动汹涌,仿佛正冲刺争前。
北方的山少雾,也少河流瀑布,干燥、灼热。江南的青山则如婉约的女子,欲说还休,依稀镜中,翠袖红襟,光彩流溢。江南的山不是竖的而是横的,不用朱黑却用淡青,只轻轻一抹,便风情万种。
我想这读山,就是看幸福人生,自然风蚀容貌,岩石的肌理是岁月的皱褶,愈深愈重,再不得舒展,山魈山灵尽管张牙舞爪,也稍微显得孤独了些!
細细地看,远山,近石,紫烟里,晚霞中,朝暾外曛的山,风雪弥漫的山,嵯峨迭异,雷鸣电闪时,山怒而奔腾,激烈而失态。山的色,山的音,谷的回声……
幸福的一生,起伏不平的一生就这样地看过去了。
【评点】
在我们的惯常思维中,山只是用来攀登的,用来征服的,但作者却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对山进行了“解读”。从人文的角度刻画了山的历史厚重感,从自然的角度描绘了山的秀丽与风情,文笔大气,语言精致,唯美动人。文章结尾处,由山的特点,升华到人生的高度,一句“幸福的一生,起伏不平的一生就这样地看过去了”,堪称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