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工业大麻生长及大麻二酚含量的影响

来源 :湖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mo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大麻5号为材料,在23、26、29℃的恒温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植株株高、茎粗、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叶片生理指标,花、叶及单株大麻二酚(CBD)含量等指标,以获得适合工业大麻生长的最佳栽培温度.结果表明:26℃恒温条件,能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在更短时间内提高CBD含量,花、叶、单株CBD平均含量分别达到了8.86、5.63、5.33 mg/g,单株CBD总含量为53.82 mg/株.这说明工业大麻温室栽培条件下的最佳室温为26℃.
其他文献
香茅,亦称柠檬草、柠檬香茅、香茅草,英文名Lemon grass 或 Lemongrass 等,属禾本科(Gramineae)香茅属(Cymbopogon),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原产印度、斯里兰卡等,广泛栽培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在印度及东南亚国家,香茅为居家饮食必备之物.目前生产集中在印度、危地马拉、巴拉圭、英国、锡兰等国家和印度尼西亚、非洲、中南美及南美洲部分地区.香茅在美国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州和福罗里达州地区栽培.我国亦为香茅重要种植国之一,主要产地为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近年
期刊
南瓜属葫芦科植物,在我国华南地区广泛种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种植南瓜面积约100万hm2,总产超过40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其因质优、早熟、管理耗工少,具有一定的种植效益,而深受种植大户的欢迎.且由于其具有消除致癌物质、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保护肠胃粘膜、帮助消化等功效,受到两广地区消费者的喜爱.作者因科技下乡进行种植技术指导服务,发现农民经常会遇到南瓜生产上的问题,如南瓜品种选择、播期、育苗、肥水管理与病虫害防控等,迫切需要一套较为完整的南瓜栽培技术手册.当前,由于
期刊
百香果学名西番莲,果汁香味浓郁,果实富含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有“果汁之王”“长寿果”等美称,且种植经济效益高.百香果为攀缘性作物,前期土地、阳光等自然资源利用率低,探索合理的套种模式可以更好、更高效的利用资源,在不影响主栽作物生长和效益的同时,还能额外收获一种作物,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本文根据桂林地方栽培习惯,探索百香果套种番茄栽培模式,意在充分发挥集约型现代农业优势,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为种植户选择套种模式作物提供参考.
期刊
一直以来,普通番茄的定位都是菜用,以满足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为了适应长距离运输,硬度高成了番茄的育种目标,但片面追求高产和硬度,牺牲了番茄的口感和风味,生活中出现了“番茄炖牛腩,牛肉熟了,番茄还不烂”的情况.且因种植面积的扩大,硬果番茄市场呈现严重饱和状态,连续多年多地出现滞销现象.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和物流技术的提升,市场对番茄果实硬度的要求已经降低.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番茄的口感和品质,需要“有番茄味的番茄”,在此背景下,亚蔬12号水果番茄随之诞生,其亦蔬亦果,既有良好
期刊
珠芽魔芋是恩阳区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条最长的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围绕“十四五”发展目标,全力创建恩阳区珠芽魔芋现代农业园区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全国珠芽魔芋之乡”之美誉,全力助推恩阳区珠芽魔芋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近年来,随着辣椒消费市场的迅速增长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辣椒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人们对鲜食辣椒品质的要求也逐年提升,优质、特色、安全的品种更受市场欢迎.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豫艺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豫艺种业)10多年前已经确立了优质育种的方向,陆续成功培育和推广了墨秀八号、椒之玉二号、美辣华之秀一号、豫艺大麻花、豫甜红水果椒等优质特色品种.2020年又成功培育出金富小麻花螺丝线椒,该品种结合了线椒抗性好和螺丝椒皮薄香辣质优的特点,充分满足了栽培者对品种抗性和消费者对品质两方面的需求.优质优价是农业发展
期刊
以10个油菜新组合为材料,在平头期采摘主薹,考察油菜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摘薹使油菜生育期推迟、株高降低、分枝起点降低、一次有效分枝数减少,不同材料菜籽产量、每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仅Y20A×9-5R、Y20A×95C4R、16750A×95C4R这3个组合摘薹后表现出明显增产.因此,直播条件下推广“油蔬两用”种植模式时应选择中早熟、分枝再生能力强的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
“十四五”开局,中央多次强调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在此背景下,国内各大种企和科研单位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新品种迭代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我国疆域辽阔,小气候多样,各地区种植情况、病虫害发生程度、品质要求各有不同,加大了新品种推广的难度和成本.那如何更快速更高效地引进推广新品种呢?笔者通过多年的一线推广经验,现总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