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空间结构视角下的产业升级研究

来源 :技术与创新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ua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业升级的路径由其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而产品空间结构能够反映并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等经济元素的变化。为了明确产业升级的方向路径,文章基于Hausmann等学者提出的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结合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构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邻近度、产品空间密度等指标,深入研究了产品空间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邻近度、产品空间密度等指标都能够对显示性比较优势产生影响,即产品空间结构的变化会促使比较优势发生改变,这为确定产业升级方向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后,文章根据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空间结构的状况,提出了如何改变产品空间结构以促进比较优势演化进而实现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升级;产品空间结构;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邻近度
  中图分类号:F 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2-0204-06
  0 引 言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选择正确的工业发展模式对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以此而论,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凭借劳动力、资源的成本优势,发展相对简单的制造业,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获利空间受到压缩,创新动力不断削弱;劳动力结构逐步恶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受阻;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成本加剧,人们幸福感下降等问题已不容许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存,这种简单制造业所生产的低附加值产品也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国际上正兴起一股再工业化的浪潮,欧美等发达国家积极致力于高端制造业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传统的发展模式对经济的作用日渐式微以及国际先进技术不断改进的背景下,只有对我国的产业进行相应的升级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发展机遇,经济增长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的实现。在当今国际背景下,经济发展缓慢之际,对相关产业的调整与变动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对产业升级的研究逐步深化,现有文献对产业升级的研究开始由宏观层面的产业间结构转换向中观层面的产业内部升级和微观层面的企业升级,形成了一个具有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的分析视角。
  1)基于结构主义的宏观视角。该视角认为产业升级是指伴随生产要素禀赋由初级向高级的转化,是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重新配置。迈克尔·波特(1990)认为产业升级是当资本相对于劳动力或其他的资源禀赋更加充裕时,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发展比较优势。计保平(2014)认为产业升级的坚实基础是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观视角。基于该视角下的产业升级,强调的是在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过程中,不断由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的攀升过程,以此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休伯特·施米茨(2004)在考察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及其治理模式时,将产业升级的模式归纳为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链条升级4种类型。马云俊(2010)认为产业升级是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
  3)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的微观视角。该视角认为产品质量与功能的改善是产业升级的源泉,由于知识技术具有扩散性,因而需要在产品间互动的基础上来考察产业升级的可能性。豪斯曼和科林格等(2006)构建了一个产品空间演化的模型,将产品升级所蕴含的比较优势演化与一个国家产业升级的路径和经济绩效联系起来,研究了产业升级的可行性路径。万金、祁春节(2012)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以多国的多种细分农产品数据为样本,探讨了农产品空间的分布形式,并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培育目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要依据比较劣势产品密度的大小来依次选择合适目标的结论,以推进更多农产品实现比较优势。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升级的理论与发展路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发现以宏观、中观视角研究产业升级的理论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忽视了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而以微观角度研究产业升级的产品空间理论更多是理论分析,缺少与特定区域的结合分析以及量化研究。鉴于此,文中在微观的产品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影响产业升级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并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例,探寻产业升级的可行性路径。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决定着一国或地区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产品门类较全、技术含量较高、产业规模较大的发展格局,并且竞争力居于全国首位。但是,装备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高端产品的技术基本来源国外;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产品占比多,技术密集型的重大成套设备少,成套和总集成能力较弱。由于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强省,也是制造大省,其发展模式对其他地区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因此,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例研究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产品空间结构相关指标分析
  一个经济体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是由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体现,那么什么因素促使显示性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豪斯曼等学者建立了产品空间结构模型,测出了产品空间结构与以产品为基础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之间的关联。他们认为产品空间具有高度异质性,在产品空间结构中既存在稠密区域也存在稀疏区域,稠密区域意味着一地区产品种类多,产品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相互借鉴进而提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稀疏区域则意味着该地区产品相互借鉴的机会少,产业升级的概率小。因此,产品空间结构理论认为产业升级主要表现为一地区从产品的稀疏区域向稠密区域的不断演进过程。
  产品种类的多少决定着产品复杂度的大小,而这两者又共同决定了地区生产新产品的能力。产品种类越多,产品之间能够相互吸收借鉴,复杂度会不断地提高。产品复杂度提高说明产品的性能在不断地变化,并最终会升级转化为新产品,生产新产品的能力体现了产业的发展潜力。产品距离本质上反映了产品间生产的相似程度,产品总是朝着与自己生产相近的产品发展,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选择生产已有的比较优势产品并发展与此邻近的比较优势产品。在产品空间结构中,产品之间的距离越短意味着产品连通性越强,从而已有比较优势产品向邻近比较优势产品演化的路径越多,产品升级机会和可能性越大。   从以上的逻辑分析中可知,产品种类的多少和产品间的距离影响新产品的生产能力与产品空间密度,而后两者是显示性比较优势变化的充分条件,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是产业升级的体现。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产业升级的方向和路径,需要对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距离、产品空间密度、产品的复杂度进行计算以便深入研究产品空间结构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内在关联。
  1.1 显示性比较优势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值。该指数最能说明一国某产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产品空间结构理论认为显示性比较优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产品空间特征的影响。该指数一般用RCA表示。当RCA≥2.5时,说明某国家或地区某种产业的竞争力很强,当1.25≤RCA≤2.5,竞争力较强;当0.8≤RCA≤1.25,竞争力一般;当RCA≤0.8,竞争力比较弱。用公式表示:
  1.2 产品邻近度
  邻近度是用于测量产品之间距离的指标,反映了产品生产条件的相似程度以及产品间转换的可能程度,通过计算一个国家同时出口2种产品条件概率的最小值而得到。产品空间结构理论认为,在出口一篮子产品中,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在出口B产品的条件下也能出口A产品,用条件概率P(A|B)来表示,说明A与B之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然而,理论上P(A|B)与P(B|A)并不是总相等,但是AB与BA之间的接近程度是对称的,故取2个条件概率中的最小值作为产品之间距离的度量,即产品的邻近度.产品i与j 的邻近度即为:
  产品邻近度,揭示了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选择。一个国家生产一种产品的能力依赖于其生产其他产品的能力。如果某产品与优势产品具有相似的生产条件,那么该产品就很有可能朝着优势产品的方向进行调整与改造,该地区产业升级的可能性就大;相反,若与劣势产品的邻近度较高,该地区的生产水平只能维持现状甚至下降,产业升级的可能性就很小。
  1.3 产品空间密度
  为了进一步验证产品邻近度对一国或地区产业升级的影响,豪斯曼等人构建了国家—产品模型,并将其测度指标定义为密度,通过这一模型,考察了一地区比较优势的扩散过程。产品空间密度测度了产品与优势产品之间的紧密程度。若该指标的值较大,则表示该产品与优势产品的距离较短,因而该产品进行改造与升级的可能性很大,反之则相反。产品空间密度其实是产品邻近度与显示性比较优势的中间桥梁,当产品之间的邻近度较高时,产品空间密度的值表现也较大,产品就能够朝着优势产业的方向进行升级,而产业升级的结果又促使显示性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显示性比较优势变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产生集聚效应,又对产品邻近度与产品空间密度产生影响。产品空间密度:
  1.4 产品复杂度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经济体对高技术含量和质量的产品需求偏好相对较大,而对低技术含量和质量的消费偏好相对较低,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投资于高端产品开发的能力越强。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复杂度与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实际人均GDP)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产品复杂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2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品空间结构的测度
  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例,在微观产品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影响产业升级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并探寻产业升级的可行性。
  2.1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及其变化
  在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比较优势分析中,借用前文提到的RCA方法的原理来分析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各个行业的比较优势状况。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当年销售产值代替国家的出口总额,以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当年销售产值代替世界的出口总额,来计算出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的 RCA指数,进而判定各行业的相对竞争力的情况。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装备制造业主要分为以下7大类: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以金属制品业为例,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如图1所示,金属制品业与通用设备制造业的RCA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金属制品业从2006年的1.11下降到2012年的0.86,通用设备制造业从2006年的1.13下降到0.9,竞争力不断削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该行业RCA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2006年为1.14,而2012年上升为2.06,在这几个行业中的竞争力最强;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与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表现形式较为相似,RCA指数都经历波动并最终表现为上升趋势,竞争力得到加强,因此,未来有希望成为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RCA并无明显的变化,竞争力一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RCA虽然在2009年之后有所上升,但仍然处于0.8以下,竞争力很弱。
  2.2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品邻近度及其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与优势产业的邻近度决定了产品密度进而决定显示性比较优势的走向。表1数据表明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与优势产业的邻近度较低,它们之间的邻近度反而较高,所以它们的密度普遍偏低,显示性比较优势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然而,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本身就是优势产业,相互之间的邻近度也较高,从而产品密度较大,显示性比较优势不断得到增强。与分析结论呈相反现象的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邻近度很低,但产品空间密度却很高,显示性比较优势也呈现向上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在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中,苏州的产值占三分之一左右,而苏州总产值中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贡献的产值将近6成,因此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在某一地区高度集中,形成了规模优势。但由于与其他产业的邻近度比较低,显示性比较优势并没有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2.3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产品复杂度及其增加值变化
  PRODY是一个与产品相关的收入水平变量,能够体现产品的复杂性和附加值,代表了一国或地区产业发展的潜力。从图2可以看出在2007—2009年期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江苏省各地级市的经济也随之放慢,产品复杂度增加值呈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发现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在2010—2012年的波动较大,最后呈现上升的趋势;而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产品复杂度增加值在2010年之后有所上升,在2012年最终表现为下降;比较特殊的是交通设备制造业在2010年的产品复杂度增加值有所上升,之后却呈现一直下降的趋势。通过对各产业的产品复杂度增加值的分析发现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潜力较大,交通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潜力很弱,其他的产业发展潜力较为一般。
  3 结论与建议
  文中以产品空间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内在关联为出发点,采用2006—2013年的产品数据样本,测算了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的邻近度、产品空间密度以及产品复杂度等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发现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各产业的产品空间结构存在较大的异质性特征,发展潜力也各异。在此,将这些产业依据发展潜力的差异分为3类:发展潜力较好的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这些产业虽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少,产品的复杂程度不高;发展潜力变弱的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这些产业与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但竞争力在不断变弱;发展潜力较弱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这些产业基础较弱,与其他产业距离较远,本身产品空间密度小,产品复杂程度也较低。江苏省装备制造业虽然在全国的竞争力居于首位,但其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为了能够促进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中顺利升级,文中依据产品空间结构的特征给出以下建议:
  3.1 充分发展江苏省优势产业,加快优势特色装备产业基地的建设
  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虽然发展潜力较好,但因与其他产业关联程度小,发展潜力受限,因此应当加强相关产业链建设,增强产业间的配套能力。同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大技术装备研发、骨干企业的培养,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与价值。对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因其规模小,发展能力受限的问题,应当加大资源投入,扩大规模,以便其能够发挥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
  3.2 推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
  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虽然发展潜力变弱,但是仍然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较高,技术溢出效应比较明显。对于这2个产业,应大力推动新兴技术与创新,促使该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发挥其在转型升级中的示范作用,加速形成规模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时,要合理预测市场需求,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推动产业升级。
  3.3 改善产业基础环境,加强创新支撑环境的建立
  对于一直发展较弱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江苏省应当从该产业的基础环境着手。合理有序地加快产业工业园区的建立,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专业性高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改善技术创新环境;同时要引进外资与名企,将国外先进技术引入当地,注重消化与吸收。政府部门也要进行相关的政策引导,促进产业链的完善,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产品空间结构与产业升级的内在联系不仅为国家或地区选择产业升级方向提供新的视角,而且还为产业升级提供具体的路径指导。文中只是探讨了产品空间结构的相关指标与显示性比较优势互动关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给出了产业升级的一些建议,但对产业升级是否会顺利进行,企业发现新产品的成本与风险并没有过多涉及。产品空间结构具有强大的现实的解释能力,对该理论模型深入研究能够解释文中没有涉及的问题,也能够为产业升级的可行性操作提供进一步的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1] Hausmann,Ricardo,Klinger B.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space and the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R].CID Working Paper,2006:128.
  [2] Hausmann,Ricardo,Klinger B.The evolu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the impac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space[R].CID Working Paper,2006:106.
  [3] 胡立法.产品空间结构下的产业升级:中韩比较[J].世界经济研究,2015,34(3):107-118.
  [4] 张妍妍,吕 婧.基于产品空间结构重构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34(4):11-18.
  [5] 廖建辉.产品空间模型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出口商品的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4,13(4):75-88.
  [6] 侯祥鹏.长三角地区装备制造业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3,32(3):49-53.
  [7] 张其仔,李 颢.中国产业升级机会的甄别[J].中国工业经济,2013,30(5):44-56.
  [8] 万 金,祁春节.产品空间结构与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基于高维面板数据的分析与预测[J].国际贸易问题,2012,38(9):28-41.
  [9] 伍业君,张其仔,徐 娟.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述评[J].经济评论,2012,32(4):145-152.
  [10]林建永,余 鑫,陈俊兰.长三角两省一市(苏浙沪)装备制造业现状研究结构[J].华东经济管理,2011,26(9):18-24.
  [11]曾世宏,郑江淮.企业家“成本发现”、比较优势演化与产品空间结构转型—基于江苏经济发展的案例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0,9(1):9-15.
其他文献
摘 要:以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讨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针对不同成长速度下,高技术企业创新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作用,对以往研究做出补充。研究发现: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呈现倒U型关系;在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研发投入对于高成长速度的企业促进作用更强,且对于企业成长速度十分缓慢或衰退的企业,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并不能有效促进企业成长;对于高技术企业,企业年龄在企业创新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学者越来越关注心理契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并探索了心理契约对组织管理的实际影响。以2016年SSCI收录的120种商业期刊为依据,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回顾了2007—2016年心理契约在组织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梳理了心理契约的含义、特征、过程以及测量方法,详细阐述了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构建了基于组织管理应用的心理契约作用机理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从研
期刊
摘 要: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研究制约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对于建成自主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应用随机前沿模型,基于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测算了各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并从区域创新网络系统的角度,主要考察了自主创新、协同研发与外国技术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协同研发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
期刊
在多位人因工程同行,特别是西安科技大学田水承教授的大力推动下,我们非常高兴地得知《技术与创新管理》杂志将开辟人因工效学与创新专栏,为国内从事人因与工效学研究、应用的学者、专家和业界从事技术创新与管理的专业人士提供交流平台。人因与工效学(有时也简称为人因工程或者工效学)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密切相关,相信这一专栏将为在广大读者中推广人因工程理念、方法、案例,在高等教育领域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期刊
摘 要:为了科学评价陕西省“十二五”规划目标值的阶段实现程度,选取《陕西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目标中可量化的指标,形成指标体系。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对陕西省“十二五”科技规划目标实现度进行测算评价。结果显示,“十二五”前半期,陕西省科技规划目标实现度总体态势良好,其中科技产出成效显著,科技人力资源投入增长,但创新财力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较低。  关键词:“十二五”科技规划
期刊
摘 要:以2012—2016年中国A股信息技术行业32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从动态的角度,探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高管与员工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的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有正向激励效应,相比行为理论,锦标赛理论更能解释我国成熟期和衰退期公司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成长期公司的内部薪酬差
期刊
摘 要:以1991—2015年陕西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情况为研究对象,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对比分析获批项目的地区分布、年代分布、类型分布、学科分布及所属系统分布情况,揭示陕西省社会科学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提出转变观念,提升社会科学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因地制宜,发挥和突出陕西省社科研究方面的比较优势;招贤纳士,加大社科领域拔尖人才的引进,建设一流科研团队,加强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增强社科研究
期刊
摘 要:以2011—2013年沪深两市124家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高管激励在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以及从不同类别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的角度验证高管激励调节作用大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高管的年龄与企业研发投入呈负相关关系;②高管的教育水平越高,企业与研发投入就越多;③高管股权激励在企业团队特征对企业研发投入影响
期刊
摘 要: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产业间存在差异。研究以煤炭开采业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1990年—2013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了环境规制对煤炭开采业技术创新的影响。邹氏断点检验表明:2006年后环境规制对煤炭开采业创新投入的正向作用呈现加速趋势。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政府规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煤炭开采业;环境规制;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 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中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经验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对于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具有显著负面影响,即政治联系程度的提高,投资效率越低;同时,政治关联对于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受到地区政府干预程度的调节作用,在政府干预水平较高的地区,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具有更低的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损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