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目前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理解得不扎实也导致了在做题时无法灵活运用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传统数学课堂上较为死板的定义——公式——解题教学流程让学生无法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本文希望提出利用生活情境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方案,在灵活使用有限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为数学课堂引人无限的现实生活要素,帮助学生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实现体验数学教学的同时也体验生活的联动效应,让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内涵
(一)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西方国家自幼儿园起就十分重视的教学模式,尤其从小学开始,学校都希望通过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生活与社会,并将这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看清自身学习的目的和未来。在教学活动被生活化以后,学生就会将学习的重点从仅仅是学习知识与技能转移到为了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而学习知识与技能这一思路上,这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常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应该将这一观点灌输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完成上学与考试的任务,而是在积累生活经验。能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数学去解决生活问题的人才是聪明的人。当学生理解这一教学理念后,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且变得更加善于动脑和观察生活。另外,数学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所以,引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锻炼小学生手、脑、口并用的综合性素质教育途径。
二、引入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途径
小学数学引人生活情境、充分生活化的基础还是教材,若想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对教材的使用灵活化,即通过教材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元素,为学生创设基于教材的生活情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它应该符合这一路径:生活——数学——生活。
(一)基于生活内容的教材内容重组
已有心理学者证明,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内容越密切,学生接受起来就越容易,知识结构就越牢靠。这里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比如说为学生引入合适的生活实例,或者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而题目的选择最好应景,符合时代意识,比如节约用水问题,这里以小学数学的乘法知识为基础举例。
例题:如果水龙头在一天内没有关紧会浪费多少水?
此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猜测,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就会给出一些详细数据,比如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水的次数与质量,然后让学生计算一年时间会浪费多少水。学生就会根据平年或闰年的标准来分别计算每年所浪费水的总量。
虽然此题在计算方面相对复杂,但它却可能是小学生所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因此这种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全情投入进来,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它也能借数学培养小学生的生活环保意识,一举两得。
(二)基于生活情境创设的学习内容开发
玩,是正值小学阶段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点,将数学课与游戏融合为一体,因为游戏就是最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情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创设游戏教学场景,并通过教材上的基础数学知识将学生引导进来参与到游戏中。比如在除法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游戏考察学生对除法余数的认识,在游戏中帮助学生寻找余数除法的亮点。
游戏场景设计:全班参加游戏。教师发出口令。例如20÷6=3余2,全班同学要以余数为标准答案,马上组成两人小组,每组如果超出人数或人数不足就代表失败,退出游戏。
该游戏考验了学生的除法心算能力,对余数知识的认识以及反应速度。当然,在融入了集体游戏活动这个元素之后,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烈,激发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如此一来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顺其自然地被培养出来,同时也反映了要培養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三)基于生活问题解决的数学知识研究
上文提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是选择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应该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初衷,将数学作为一种生活工具,这就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价值。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好数学笔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甚至撰写数学论文,和同学、教师交流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并共同研究和解决自己不懂的生活问题。
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父母或自己学着做饭的时候探究煮饭时米与水的比例是多少,煮粥时这一比例是否要发生变化。自己的玩具、书本的长宽比例是多少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发现与理解,帮助学生明白数学存在的意义,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切实联系,同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可以让学生更爱生活,也更爱学习数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引入生活情境不但需要教师具有创造性,也需要学生能够具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热情参与到基于生活问题解决的数学学习中,并通过实践体验来感受数学的魅力。对于还处于教育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好奇心与积极性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点,将课堂中数学的生命力展现出来,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内涵
(一)教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化”是西方国家自幼儿园起就十分重视的教学模式,尤其从小学开始,学校都希望通过教学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生活与社会,并将这三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看清自身学习的目的和未来。在教学活动被生活化以后,学生就会将学习的重点从仅仅是学习知识与技能转移到为了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而学习知识与技能这一思路上,这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常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应该将这一观点灌输给学生,让他们了解学习数学不是为了完成上学与考试的任务,而是在积累生活经验。能把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数学去解决生活问题的人才是聪明的人。当学生理解这一教学理念后,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和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并且变得更加善于动脑和观察生活。另外,数学学习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动手机会,所以,引入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是锻炼小学生手、脑、口并用的综合性素质教育途径。
二、引入生活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途径
小学数学引人生活情境、充分生活化的基础还是教材,若想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对教材的使用灵活化,即通过教材内容结合现实生活元素,为学生创设基于教材的生活情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它应该符合这一路径:生活——数学——生活。
(一)基于生活内容的教材内容重组
已有心理学者证明,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内容越密切,学生接受起来就越容易,知识结构就越牢靠。这里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比如说为学生引入合适的生活实例,或者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而题目的选择最好应景,符合时代意识,比如节约用水问题,这里以小学数学的乘法知识为基础举例。
例题:如果水龙头在一天内没有关紧会浪费多少水?
此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猜测,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就会给出一些详细数据,比如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水的次数与质量,然后让学生计算一年时间会浪费多少水。学生就会根据平年或闰年的标准来分别计算每年所浪费水的总量。
虽然此题在计算方面相对复杂,但它却可能是小学生所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因此这种问题很容易让学生全情投入进来,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它也能借数学培养小学生的生活环保意识,一举两得。
(二)基于生活情境创设的学习内容开发
玩,是正值小学阶段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点,将数学课与游戏融合为一体,因为游戏就是最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情境。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首先创设游戏教学场景,并通过教材上的基础数学知识将学生引导进来参与到游戏中。比如在除法的学习中,可以通过游戏考察学生对除法余数的认识,在游戏中帮助学生寻找余数除法的亮点。
游戏场景设计:全班参加游戏。教师发出口令。例如20÷6=3余2,全班同学要以余数为标准答案,马上组成两人小组,每组如果超出人数或人数不足就代表失败,退出游戏。
该游戏考验了学生的除法心算能力,对余数知识的认识以及反应速度。当然,在融入了集体游戏活动这个元素之后,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热烈,激发了学生爱玩的天性,如此一来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顺其自然地被培养出来,同时也反映了要培養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三)基于生活问题解决的数学知识研究
上文提到,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是选择合适的数学学习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也应该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初衷,将数学作为一种生活工具,这就能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价值。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好数学笔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甚至撰写数学论文,和同学、教师交流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并共同研究和解决自己不懂的生活问题。
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父母或自己学着做饭的时候探究煮饭时米与水的比例是多少,煮粥时这一比例是否要发生变化。自己的玩具、书本的长宽比例是多少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发现与理解,帮助学生明白数学存在的意义,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切实联系,同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可以让学生更爱生活,也更爱学习数学。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引入生活情境不但需要教师具有创造性,也需要学生能够具有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热情参与到基于生活问题解决的数学学习中,并通过实践体验来感受数学的魅力。对于还处于教育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好奇心与积极性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把握这一点,将课堂中数学的生命力展现出来,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