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考试及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学习已经从原来的应试教育、文字考试而越来越大的倾向于口语交流及文化交流方面。随之而来的是对英语教师教学工作的更大考验,英语教学必须要做到既注重表达又兼顾交流,以此作为英语翻译课程的核心,使学生学习、掌握英语口译的方法,原则并且多说多练,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口译 同声传译 交替传译 原则
英语口语翻译又分为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的最大特点是效率高,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因此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而不会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因此而成为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翻译方式,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是指翻译人员一面听源语讲话,一面记笔记。当讲者发言结束或停下来等候传译的时候,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信息内容,就像自己在演讲一样。会议口译中的交替传译要求口译员能够听取长达五至十分钟连续不断的讲话,并运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完整、准确地译出其全部内容。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小范围磋商、记者采访、司法和准司法程序、宴会致词、新闻发布会以及时间短的小型研讨会等。无论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其目的均在于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能够实现清晰、无障碍的即时沟通。会议口译层次上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并没有高低难易之分,两种口译模式相辅相成,且其功能以及对质量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文主要对交替传译中的口语翻译原则做浅显的介绍与分析。
1、动宾连接原则
翻译动宾短语的时候,应先考虑宾语的成分。宾语可能为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不同成分的宾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因此,动宾连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先宾语,后谓语”,翻译会豁然开朗。
2、时态原则
时态在翻译中比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往往是一个难点。时态有时可以体现一种感情因素,特别是进行时的使用,比如对“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由”这句话的翻译:第一种是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这个例子中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褒扬、赞美的口吻。而另外一个例子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herished freedom and peace than ever.中过去进行时时常表示一种“特有的行为”,通常是偏向于negative的口吻。
3、主语确定原则
由于英语是主语显著语(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构建在主谓轴(subject-predicate pivot)上,主语决定了句法结构;汉语为语义性语言,其中主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无主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在汉英转化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主语,主语选择成功了,句子越翻越顺;选择失败,越翻越累。主语的确定归根结底有三种方法:使用原主语;重新确定主语;增补主语。
4、增减原则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意、修辞、逻辑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翻译时无法将原文中的每一个词转换成译入语中的另一个词,因而就有必要做些增减,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符合译入语的行文习惯。增词法,即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字面上没有的词语;减词法则是将原文需要而译文显得多余的词省去。无论增词还是减词,增减的是词,不是意。
增词法与减词法在英汉互译中运用相当广泛,一般而言,增词和减词具有互逆性,既英译汉时需增词的场合汉译英时往往需要减词;反之,英译汉时需减词的场合汉译英时需增词。
英汉在语法上存在某些明显的差异,如英语有冠词,汉语则没有;英语多用代词,汉语虽然也用,但远不如英语那样频繁,英语介词丰富,汉语介词很少,英语中很多需要介词的地方汉语要麽用动词代替,要麽不用;英语多用关联词语,汉语则少用关联词语,主要靠逻辑关系来铺排句子,强调意念的连贯性;汉语多用助词表示各种语气,英语则没有语气助词。因此,英译汉时,可根据具体预警省略原文的冠词和某些代词、介词、关联词等,有时则可增加一些语气助词;汉译英时则相反,多要省略原文的语气助词,而根据英语的行文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冠词、代词、介词和关联词。例如: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society... alone can form the real basis of a higher form of productive powers of society.
单凭社会生产能力的发展这一点就能为社会生产能力的更高形式打下坚实基础,称为更高一级社会形式的根基。(省略冠词)
2. 最简便的方法,是在美国开设分支办事处或者成立一个美国子公司,安排两三个中国雇员。
The simplest step is to set up a branch office or a U.S. subsidiary staffed by a small number of Chinese nationals. (增加冠词)
5、谓语最小化原则
在汉译英中,动词的考察是必然的。其中动词和其他成分的转换也是重中之重。我们在翻译中一定要注意动词和其他词性的转换,常见减少谓语的方法有:
a) 把动词变成名词
b) 使用介词短语
c) 使用分词短语
d) 多使用to表示目的的状语
e) 把并列谓语中最后一个谓语处理成“,which”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高职英语强调实用性和职业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口语翻译作为一门既具备英语表达基础又包含英语翻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其发展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并且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淑颖 大学英语教学法研究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2]尤其达 浅谈输入与输出 外语界,1997(4)
[3]Howatt, A.1995.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关键词】英语口译 同声传译 交替传译 原则
英语口语翻译又分为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的最大特点是效率高,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因此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而不会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因此而成为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翻译方式,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交替传译是指翻译人员一面听源语讲话,一面记笔记。当讲者发言结束或停下来等候传译的时候,口译员用清楚、自然的目的语,准确、完整地重新表达源语发言的全部信息内容,就像自己在演讲一样。会议口译中的交替传译要求口译员能够听取长达五至十分钟连续不断的讲话,并运用良好的演讲技巧,完整、准确地译出其全部内容。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小范围磋商、记者采访、司法和准司法程序、宴会致词、新闻发布会以及时间短的小型研讨会等。无论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其目的均在于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能够实现清晰、无障碍的即时沟通。会议口译层次上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并没有高低难易之分,两种口译模式相辅相成,且其功能以及对质量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
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本文主要对交替传译中的口语翻译原则做浅显的介绍与分析。
1、动宾连接原则
翻译动宾短语的时候,应先考虑宾语的成分。宾语可能为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不同成分的宾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因此,动宾连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先宾语,后谓语”,翻译会豁然开朗。
2、时态原则
时态在翻译中比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往往是一个难点。时态有时可以体现一种感情因素,特别是进行时的使用,比如对“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由”这句话的翻译:第一种是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这个例子中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褒扬、赞美的口吻。而另外一个例子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herished freedom and peace than ever.中过去进行时时常表示一种“特有的行为”,通常是偏向于negative的口吻。
3、主语确定原则
由于英语是主语显著语(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构建在主谓轴(subject-predicate pivot)上,主语决定了句法结构;汉语为语义性语言,其中主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无主语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在汉英转化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主语,主语选择成功了,句子越翻越顺;选择失败,越翻越累。主语的确定归根结底有三种方法:使用原主语;重新确定主语;增补主语。
4、增减原则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词意、修辞、逻辑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翻译时无法将原文中的每一个词转换成译入语中的另一个词,因而就有必要做些增减,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符合译入语的行文习惯。增词法,即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字面上没有的词语;减词法则是将原文需要而译文显得多余的词省去。无论增词还是减词,增减的是词,不是意。
增词法与减词法在英汉互译中运用相当广泛,一般而言,增词和减词具有互逆性,既英译汉时需增词的场合汉译英时往往需要减词;反之,英译汉时需减词的场合汉译英时需增词。
英汉在语法上存在某些明显的差异,如英语有冠词,汉语则没有;英语多用代词,汉语虽然也用,但远不如英语那样频繁,英语介词丰富,汉语介词很少,英语中很多需要介词的地方汉语要麽用动词代替,要麽不用;英语多用关联词语,汉语则少用关联词语,主要靠逻辑关系来铺排句子,强调意念的连贯性;汉语多用助词表示各种语气,英语则没有语气助词。因此,英译汉时,可根据具体预警省略原文的冠词和某些代词、介词、关联词等,有时则可增加一些语气助词;汉译英时则相反,多要省略原文的语气助词,而根据英语的行文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冠词、代词、介词和关联词。例如: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society... alone can form the real basis of a higher form of productive powers of society.
单凭社会生产能力的发展这一点就能为社会生产能力的更高形式打下坚实基础,称为更高一级社会形式的根基。(省略冠词)
2. 最简便的方法,是在美国开设分支办事处或者成立一个美国子公司,安排两三个中国雇员。
The simplest step is to set up a branch office or a U.S. subsidiary staffed by a small number of Chinese nationals. (增加冠词)
5、谓语最小化原则
在汉译英中,动词的考察是必然的。其中动词和其他成分的转换也是重中之重。我们在翻译中一定要注意动词和其他词性的转换,常见减少谓语的方法有:
a) 把动词变成名词
b) 使用介词短语
c) 使用分词短语
d) 多使用to表示目的的状语
e) 把并列谓语中最后一个谓语处理成“,which”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高职英语强调实用性和职业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英语口语翻译作为一门既具备英语表达基础又包含英语翻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其发展趋势是显而易见的,并且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淑颖 大学英语教学法研究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2]尤其达 浅谈输入与输出 外语界,1997(4)
[3]Howatt, A.1995. 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