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与“霸道”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u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有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公路过去叫公道,是给大伙走的。可是,中国的公道从一开始就大有讲究,不能随便走。翻翻二十四史的《舆服志》会看到,自周代就形成了繁琐的车舆制度,与之相应的便是“道礼”。
  秦统一天下后,“车同轨”——将道路裁弯取直,修了四通八達的驰道。可惜这么好的道只供皇帝一人巡幸天下时享用。汉代的皇帝不仅继承了这条专线,还将“专用”写进了法律,并加上一条——“不得绝驰道”,即不能随意穿越驰道。“公道”成了“霸道”,惯例自此形成。
  除了霸占公道,皇帝出巡时还要清道封路——凡是帝王经过之地周边的交通,禁止百姓通行,叫作“警跸”。后来,贵族、官员“出从笼街驭,时观避路人”的清道、喝道成为常态。行李自大、道路相高,这种威风凛凛的感觉尤为“俗吏”所迷恋。到现代,一些官员出行的排场也非常大:警车开路、封闭道路、前呼后拥……“公道”不为公众,也就成了“霸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令禁止官员出行清道、封路,“霸道”终被废止。事实上,因各种“霸道”行径被查处的官员也不止于“道”:贪腐上亿元的“水霸”马超群、巧取45套安置房的“房霸”方广云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假公济私、蛮横霸道者的末日。
  不难看出,“公道”变成“霸道”,其根源是权力的任性。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折射出对约束权力的强烈渴求。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公权力确实任性。一些官员把手中的权力当成兑换金钱的筹码,大搞权钱交易,中饱私囊。还有些官员把握不住权力的边界,要么乱作为,把公权之手伸进私权领域;要么不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心只想保住乌纱帽。凡此种种,任性的是权力,损害的是公众的权利。
  如何让公道不再霸道?让权力不再蛮横和霸道,首选要削权——该放的放,该减的减,明确政府的权力清单,让百姓对政府权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既方便百姓,也利于监督。对于那些必须留下的权力,应该规范运行。对于个人,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于政府,则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哪些事情政府能管,哪些事情政府不能管,政府该管的事情管到什么程度……这些内容必须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要避免权力的任性,对权力的问责自然少不了,但必须在权力得到有效制衡和切实监督之后。
  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我们不能指望权力自觉地收起任性的脾气,唯有加快法治建设,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公道”才不至于“霸道”。
其他文献
<正> 脑卒中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据统计,目前其发病率为219/10万,患病率为719/10万,死亡率116/10万,复发率41%,致残率高达8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
为了分析高弹改性沥青路面在除冰雪中的应用情况,本文基于三维路面有限元模型,以冰层底最大压应变为指标,确定"普通沥青路面上面层+高弹沥青面层+柔性基层"的路面结构具有最
<正>上市公司是中国企业公司治理最优秀的群体,为树立公司治理的卓越典型和示范效应,为更多企业提供有益借鉴,推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进步,《董事会》杂志连续举办了11届中国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