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语文教学语感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以生为本。”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叙述通过①构建和谐课堂;②创设情境;③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继而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语感培养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新教纲明确提出“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在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如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使学生由“要我学、我厌学、我懒学”转变为“我要学、我想学、我勤学”继而上升到“我活学、我巧学、我乐学”的境界。灵活才能兴趣,巧妙才能高效,快乐才能极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语感。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1.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布鲁纳在他的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教学中,针对学生,可适当创设竞争情境,引入竞争教学模式来激发学习兴趣。如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朗读、朗诵、演讲、讲故事、猜谜语、背格言警句、书法、听写字词、背诵古诗文、默写课文成语、写作文片段、介绍名胜古迹等等,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班级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语文课堂,利用学生自尊心、自我表现欲、荣誉感强,好胜不服输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师的引导调动下便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适合学生的竞争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积极参与到竞争学习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2.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教学中,尤其是在学习一些写景优美、人物形象丰满鲜明、故事情节动人的文章时,可鼓励、引导学生尝试以诗配文、以画衬文;对那些“电脑小高手”还可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设计制作课件。通过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既学会了新知,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象力,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利于表达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疑是思之端。”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巧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环环相扣的过程。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思维,自主学习。正如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此长期引导,不断实践,就使学生不仅爱提问题,敢提问题,而且善提问题、会提问题,不断促进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加速语感能力的形成。
  4.创设多媒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可把课上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感受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感
  独学无友,进步自然慢。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正如契诃夫指出的:“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按优、中、差搭配,编成六人小组,全班共九组。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这样,教学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重点、难点,就以六人小组开展讨论;六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难题就在全班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在小组学习中优生能起到“小先生”的作用,对学困生、潜能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机会,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则又形成了平等的竞争伙伴。课堂讨论如此,基础知识竞赛、读背课文、智力游戏、抢背抢答活动、作业完成、出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编班刊等,都以小组进行,使得六人小组成为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战斗集体,从而培养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小组式合作学习明显优于个人学习,因为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小组成员各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他们通过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往往能够拓宽思维,激发思维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深化认识,加速语感的形成和优化。
  “教无定法,但要得法。”培养语感,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王尚文《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何贤景《语词?语境?语感》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年
  4.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5.《悟学理念》贵港农村教育信息网
其他文献
该研究通过正交设计,对影响鸡致病性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的营养源、葡萄糖添加量、接种量、发酵温度、pH值等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高密度发酵生产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佳发酵
本文先向读者论述了中考语文总复习的重要性,然后再一一阐述了总复习的七个具体的复习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但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却产生了多种的变化呢?这中间幼儿教育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从中对孩子的成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的提升,社会与经济的不断进步,教育教学领域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家庭教育也逐渐的受到重视。家庭教育需要与幼儿教育不断的高度结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而,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研活动的热点。本人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探究学习  一、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  1 、从学习方式来看。传统的学习方式过于单一化,教师讲学生听的授受式、灌输式学习占统治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社会的重视。寻找解决种种教学问题的有效策略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着过于注重教学形式、过于关注智力开发、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过去对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比较陌生,他们认为“‘春风不度玉门关’,‘山高皇帝远’,课改只适合大城市,农村改什么呢!”现如今,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从城镇波及到乡村。全国各地,从小学到高中无处不在进行这项热烈的活动——课改。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课改就是改学生,改老师,改教法和学法。  一、改学生习惯  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动,爱新鲜事物,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需要多变的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小学生更是爱玩,在教室里坐久了,非常期待能走出课堂。这样一来,体育课便承载了孩子们的许多期望。然而,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质和“三基”教学为主,教学内容带有浓厚的竟技色彩,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发展甚少考虑。  然而在体育课堂中快乐教育强调学生的情感、兴趣,创造个性和能力的培养,把面向终身体育视为自身目标。如何达到这教育效果,体育课堂应从提高育人水平;“激兴趣”,提高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该病可感染所有年龄的猪群,感染后导
摘要:阅读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学情出发,依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激发学习兴趣,是提供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培养思维能力,是提供学生发展的智力条件;培养学习的习惯,是提供学生发展的情意依附;指导学习方法,提供学生发展的主要凭借。在了解学习方法的前提下,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