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非复制型腺病毒介导抗-HBc单链抗体(ScFv)细胞内表达效率,并确定是否具有特异性抗原结合活性.方法 将经细菌内同源重组并在293细胞中包装产生的携带抗-HBc ScFv基因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非复制型腺病毒介导抗-HBc单链抗体(ScFv)细胞内表达效率,并确定是否具有特异性抗原结合活性.方法 将经细菌内同源重组并在293细胞中包装产生的携带抗-HBc ScFv基因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按感染复数为10体外转染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取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上清液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Bc ScFv表达.结果 重组腺病毒Ad-ScFv感染HepG2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HepG2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物中可见2.7×104左右的蛋白条带;Western blot显示有乙型肝炎核心抗原特异性结合活性阳性反应条带出现.结论 携带抗-HBc ScFv基因的非复制型重组腺病毒能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抗-HBc ScFv,并具有特异性抗原结合活性.
其他文献
脑血管痉挛相关的脑缺血可通过积极治疗而得到预防甚至避免,出于这一设想,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努力探索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保护的药物和方法,但结论始终难以统一,而且存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和阿司匹林(ASA)对ALI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目的评价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作用,并与2D DSA比较。方法50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均行2D DSA及3DDSA检查。观察2D DSA及3D DSA(VR)对颅内动脉瘤瘤颈和瘤体形态的显示,评
根据雷达装备综合保障工作开展的要求和特点,论述了可靠性预计、维修性预计和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的信息在综合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大型装备可靠性、
以管程扰流雷诺数、努塞尔数和达尔西阻力因数中的特征长度为切入点,结合各特征数的物理意义提出管程扰流特征长度选取准则。指出管程扰流有动态扰流和静态扰流之分,应选取不
研完了抗氧化剂Na2S2O3对螺旋藻分批和流加混合营养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者更利于螺旋藻生物量的积累,生物量最高可达到11.14g/L,是前者最大生物量2.42g/L的4.6倍.
建立了带变速控制力矩陀螺群的挠性航天器的动力学模型,应用误差四元数来描述姿态运动,将星体大角度姿态机动问题转化为误差四元数的调节问题.针对挠性航天器三轴同时姿态机
以柞蚕蛹为原料,采用索式提取法,以石油醚、丙酮和环已烷为溶剂进行脱脂,然后以1%NaOH和0.9%NaCl乙醇溶液提取脱脂柞蚕蛹中的碱溶和醇溶蛋白,同时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进行分
本文从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结合教学内容教书育人等几方面论述了在新形势下针对学生的特点,结合电路教学采取的一些
目的探讨亚低温处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神经干细胞(NSC)增殖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再灌注损伤3,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