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者如何避免陷入恶性价格战?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198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格战的挑起可能是领先者进行行业洗牌、封杀后起之秀,也可能是挑战者的价格挑衅。在一个行业里,领先者往往具有品牌优势和产品优势,挑战者要想从领先者那里抢得市场份额,往往是以低价格为突破。而如果领先者随之盲目地予以价格还击,则很可能使双方陷入恶性的价格战,使领先者品牌形象受损。
  那么行业领先者该如何理智应对挑战者的价格逼宫呢?
  领先者的困惑
  笔者接触过的一家企业,曾经因拥有A产品的技术专利而形成市场的垄断,价格高达88元/单位,产品的利润也达200%多。
  但好景不长,其竞争对手推出了配方功能与之相同而以另外的名称来命名的产品B。B的价格为52元/单位,由于较大的价格差,使A的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也使该企业老总陷入了困惑:本来是想通过专利来塑造企业的创新和科技领先的形象,没想到专利保护不利,竞争对手以如此低价来挑战,随之降价吧,不利于企业的形象,而且利润受损;不降吧,市场份额又不断受到蚕食。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一种思路的两种选择
  显然,对竞争对手的举动听之任之,不作反应是不可取的。但如何既打击挑战者,又能够保持企业的科技领先形象呢?
  笔者觉得有两种策略选择:
  1.推出一个低价换代产品,价位定在50元左右,而以前的产品价格维持不变,继续占据高档价位,以新产品与挑战者竞争;
  2.推出一个新的高价换代产品,占据以前的产品价位,而把老产品的价格降到50元左右,与挑战者竞争。
  就以上两种策略来说,各有利弊。对于科技含量较高的换代产品来说,一般给人的感觉是换代产品的技术含量比原产品要高,新产品占据以前的高价位而老产品降价,降价给人以优惠感,可以刺激销量,即策略2是可取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讲,如果降价的幅度较大,则可能给客户以暴利的嫌疑,影响企业和客户间的关系。因此策略1从这层面来说也有可取之处。企业应根据具体的情况来把握。
  6元钱的妙用
  
  企业采取以上两种策略中任一种,都需要做出一个具体的决策:低价位的产品价格定在多少?
  如果价格低于挑战者,则必定会引起挑战者的后续降价,并且可能会导致持续的恶性价格战,使产品的利润空间趋零;而如果价格过高,则很难吸引客户,被客户拒绝。
  企业该如何定价,既打击挑战者,又能防止恶性价格竞争呢?
  对于低价产品的定价,笔者认为价格不应该比挑战者的低,否则容易逼迫挑战者进一步降价,当然也不宜过高。客户对两家产品的感知质量差距很重要,在这个案例中,笔者认为比较合适的定价应该是58元,比竞争对手高出6元钱。
  这6元钱的用处不可小觑:
  1.维护了行业领先者的形象;
  2.不至于逼迫得竞争对手进一步恶性降价;
  3.可以拿出2元钱来激励分销商或者销售人员,而另外拿3元钱来加大对客户采购员的回扣激励。加大拉力和推力,来拉大与竞争对手的距离;
  4.相对竞争对手,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空间;
  5,这6元钱说明了领先者产品质量的优越性,可以给客户采购员一个向上级领导解释的合理理由。
  因此我们看到,面对挑战者的价格挑衅,应战的价格不是越低越好。如果没有成本的优势,盲目的降价只能导致两败俱伤。适当高出挑战者产品的价格,反而可以一举多得。
  当行业的领先者遭遇价格逼宫时,理智巧妙的价格应对策略才是成功的关键。在价格的设计中,要维护行业领先者的形象和定位,避免全线降价;同时要注意维系与挑战者的适当价格距离,并利用价格里的利润设计,有效地激励渠道和销售队伍,既有效打击挑战者,又尽量避免恶性价格战。链接:价格战的快速应对机制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商务策划学院
  在许多领域,价格战都难以避免。首先降价者往往能够抢得市场先机,而应战者的反应速度往往决定着价格战术是否有效。但很多企业应对价格战的反应机制十分缓慢,贻误战机。因此,企业设计出应对价格战的快速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1.决策权适当下放。企业应该明确哪些产品、什么幅度的降价由哪一层次的决策者决策,而不是把价格决策权全部收在最高层,导致决策效率下降,反应滞后。
  2.多方案应对策略。对于那些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重大的价格变动,企业应该设计出多套方案以应对。当竞争对手采取策略A时,我们的应对策略就是A1;当其采取策略B时,我们的策略就是B1。
  3.以单品迎战。如果企业对价格的应对策略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考虑,那么可以先以单品或少数几个产品来应战。
  4.以促销应对价格战。如果企业担心价格策略考虑欠充分,那么可以促销来应对价格战。促销和降价都是向消费者的让利,对消费者来说并无两样,但对企业来说却不同:由于价格的刚性,降价后就不能再涨回去,而促销却可以在促销期满后再回到以前的价位。
其他文献
日前,上海的一家鞋吧招商,要我们提供意见和看法。以往的数据表明,一款新产品上市的失败率高达95%,而其中有80%是死在招商这个环节上。作为专业营销咨询人员,我们当然熟知招商的一般套路,但这家企业的套路却偏偏不一般,这就引起了我们对这个话题的再思考。    中国式招商的三个阶段    在中国的市场营销,尤其是新产品上市中,招商一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各类企业对此极下工夫,花招无所不用,国内的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