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学生都是我的唯一”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tt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李艳梅”的大名早有耳闻,第一次对上号是在2009年8月26日的本科生迎新现场。李艳梅一袭红衣、一个双肩背包,在化学系迎新现场忙前跑后,长发飘飘,朝气蓬勃。
  1982年考入清华大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后又在清华大学任教,用李艳梅自己的话说,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两件事情:一是当教师,二是在化学领域搞研究,有此两大幸事人生足矣。尽管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从教15年的李艳梅依然眷恋三尺讲台,言语间说不尽对学生的喜爱和关怀。
  
  用心表达对学生最诚挚的尊重
  
  “作为教师,要在意学生。用心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注视你的学生,对他们微笑,将每个学生都视为你的唯一。”
  李艳梅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提起李艳梅讲授的“有机化学”,化学系8字班学生简春梅说:“上课的时候李老师一直面带微笑,很温和,上她的课就感觉像跟亲人在聊天。”
  凭借会心的微笑和亲切的态度,李艳梅往往在课堂上一亮相就会征服一大批学生,她对学生的真诚和尊重,更是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个细节。
  在课上,李艳梅的提问都是开放性的,学生想回答的话在座位上就可以回答。答案不管对错,她都会首先点头对学生表示肯定。她说“在这么多的学生当中有人敢于回答问题,你首先要肯定他的探索精神和参与精神。我会在学生回答之后把我的想法和解释说出来。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我会再解释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下课时,如果有学生过来跟李艳梅探讨问题,她会放下手上的事情,专心致志地跟学生说话。学生给李艳梅发送的短信和电子邮件,她也是尽可能第一时间回复。
  为什么这么在意学生的感受?李艳梅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应该给学生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慢慢进步和成长。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受伤很有可能是因为教师无意的一句话造成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尽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看起来很天真的想法,同时这也是在教学生要处处尊重别人。”
  
  用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术殿堂
  
  “学生这些美丽的蝴蝶终究是要破茧而出的,作为教师其作用应该是引导,而不是‘替蝶破茧’。”
  在“有机化学”的课堂上,课前5分钟是学生作课堂报告的时间。化学系8字班学生袁斌向大家讲述了自己了解到的“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情况,包括该研究所的历史、成员、研究热点、研究水平等多个方面。 为了完成这个报告,他花了好几天的时间查阅了能够找到的所有资料,制作了PPT与大家分享。
  为了引导学生放眼世界而不是局限于书本,李艳梅在每节课前的5分钟~10分钟都安排了学生课堂报告和讨论,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和展示书本以外的化学世界。
  李艳梅将教学中的引导分为3个层面:其一,“方向学习引导”—教师的作用是以过来人、以朋友的身份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向。在讲授每门课、每个章节甚至每节课时都要让学生明白现在在做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在明确方向和目标的前提下尝试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获取知识。其二,“内容学习引导”——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取、转化和评价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知识讲透,引导学生对新知识分析和概括,并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学过的知识质疑。其三,“合作学习引导”——合作学习更强调生生互动,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为了将“引导”落到教学的实处,李艳梅在授课中有很多别具匠心的安排。
  课堂上,很多古老的知识李艳梅讲得跟“鲜活的鱼儿一样”,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发现的快乐。比如,对于一些定理,李艳梅不着急告诉学生这个定理是什么,而是先摆出看似纷乱实际上有紧密联系的一系列事实,带着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去探索到底是怎么回事。包括可能性分析、数据举证、步骤分列等。对此,李艳梅说:“在课堂上跟着老师慢慢去探究,学生不仅学到了结论,还了解了探索的过程。大学的基础课程,除了要告诉学生一些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李艳梅还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参考书,让学生研读一些经典的学术论文并撰写报告。李艳梅说:“在报告中我要求学生写出3点:研究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这个成果解决了什么科学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虽然学生的很多观点都比较浅显,但当看到学生对科研有自己的想法时,我觉得还是很高兴的。”
  在期末,她给学生出题目时,要求学生结合课上所学并发挥自己特长撰写小论文。生物系8字班学生张云霄以《烯酮、炔烃、芳烃、醛酮的还原反应》为题撰写了一篇小论文。“我在期末的小论文中对还原反应作了一些思考,比如整理了一下这门课程提到的还原反应,并结合一些查找到的资料,分析了这些还原反应的应用前景。”张云霄说。
  在新生研讨课上,面对这些青涩的面孔,李艳梅上课更像讲故事,娓娓道来,循循善诱:“我提出一个问题,跟学生一起讨论,大家兴致都很高。比如,大家都说生命体中蛋白质很重要,我们就讨论如何合成。但是蛋白质太大了不可能一下子做成,只好把蛋白质切成两段来做,那么应该在什么位置断开,用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可以连上,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生命的遗传物质是DNA,两个糖中间有一个像桥一样的含磷结构,我们就讨论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而不是其他结构。有学生就说,它至少要能伸出两只手来,抓住两边的糖;有的学生说,作为遗传物质就必须不会自动“流失”到细胞外,因此需要带一个负电荷……就是这样我们一步步分析,一起讨论和总结。”
  
  用言传身教教学生为学为人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力,让他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并主动涉猎一些他以前没有学过的东西,从而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对他们将来发展也不无裨益。”
  有一次,李艳梅在报纸上看到一起化学药品罐车翻车的事故,她让学生以此为题从学术角度给出一个抢救和应急的方案。很多学生刚刚听到这个题目,马上大叫不会做,因为书本上从来没有教过。李艳梅说:“当时你考上清华大学的时候,你是你们县、你们村的骄傲。万一你们村里的马路或者是工厂发生了类似的事故,亲人一个电话打到你这里寻求帮助怎么办?”
  就这个命题,很多学生跑图书馆,上网查,下课讨论,终于交上了答卷。学生努力的结果令李艳梅惊喜,她说:“学生容易眼高手低,遇到这种具体的问题一开始会觉得解决不了。但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学会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李艳梅的教学过程中,处处渗透着对学生科学研究素养的用心培养,对一名准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严格要求。
  在刚刚开学的时候,李艳梅有几件事情要跟学生强调:一是要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二是要学生明确学的是一个学科而不是一本书,所以要着力培养学好这个学科的基本素质,比如要知道这个学科看待问题的基本方式,要学会从本学科的角度看待问题,而且要知道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有什么局限等。
  在开始讲一门课或者新的一个章节时,李艳梅通常不会着急讲解其内容,而是给大家一个概述:“如果说一门学科是一个森林,最为通常的做法是一开始就带学生进去讲这是一棵什么树,那是一棵什么树。我更愿意在学生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让他们有一个宏观的认识——这门课程整体是什么情况,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的目标在哪里,我们有什么方式来操作它。”让学生不要“为了一棵树而在森林中迷失自己,否则会使得他们既没有方向感也没有研究动力。”
  在课上的小组讨论中,李艳梅不让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而是让他们随机抽签组成小组,对这种方式她跟学生解释道:“很多时候,由于工作的需要必须与指定的同事合作,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你不能说不喜欢谁的性格或者是看着不顺眼就不和他一组。随机和别人结成一组,一组人要同舟共济共同完成任务,这就是团队精神。”
  而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李艳梅最为基本的素质要求则是“人品好,知道如何为人和怎样与人相处,知道怎样把事情做成,能吃苦”。
  李艳梅非常重视学生的学术品位的磨炼:“学术品位说到底是一种哲学观的体现。研究生要在学术上取得突破,一定要有些哲学功底,这样小到课题研究方向,大到职业选择方向,才能高瞻远瞩有战略性。”
  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学术品位,李艳梅坚持每周让研究生汇报和讨论工作,坚持让学生广泛涉猎一些知名学术机构的最新消息和业界最新进展。
  “做学问要‘心里有地图’,不能自己关起门来做学问,要放眼世界。”李艳梅说。
  
  用无言的付出履行教师庄重的承诺
  
  “教学是一个很‘活’的事情。这个活不是指‘灵活’,而是指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如果我辜负了学生或者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敷衍学生,我会有很深的负罪感。”
  周围很多人不知道,李艳梅是清华大学化学系复系之后的第一位博士生。从一毕业开始系里就希望李艳梅将来能够挑起教学的大梁,但并没有让她匆忙上阵,而是先让她当了两年助教,跟当时任教育部课程指导委员会有机化学课程指导委员会主任的刘庄教授,著名有机化学教授单德芳、王芹珠、杨增加等名师进行教学训练,助教工作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多年来,李艳梅以对教材游刃有余的把握、对学科前瞻的认识、对学生真诚的关怀、对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了一届届学生。很多学生不选择难度较低的“有机化学B”,而是选择李艳梅讲授的难度较高的“有机化学A”。张云霄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说:“李老师讲课的风格深入浅出,而且上课比较轻松,很容易让人接受新的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
  时光荏苒,一届届的学生入校,一届届的学生毕业,李艳梅有时候会有一种错觉:现在的大学生为什么年龄越来越小了?后来她的朋友一语点破:“哪是大学生年龄越来越小,而是你年龄越来越大了!”“哦!”李艳梅恍然大悟。
  不过天性乐观的李艳梅也有痛点。为了讲好课,还要兼顾科研,她牺牲大把的业余时间已经成为惯例。李艳梅觉得最对不起的是儿子——儿子刚上高中,李艳梅笑谈自己可能只有早上吃饭的时候才有时间跟儿子说说话,而这笑里蕴含的辛酸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因为在教学岗位上的突出贡献,李艳梅被评为第五届国家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她负责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她曾获教育部首届高校“青年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连续3年被评为”毕业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先后被评为清华大学首届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老师”、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谈及这些荣誉,李艳梅总是谦虚地说受之有愧。
  她骄傲地说:“我的学生每年肯定送我3次花,‘三八’妇女节1次,教师节1次,还有我生日1次,他们肯定都记得清清楚楚的。”“有时候走在路上有学生叫我‘李老师,李老师’,我觉得特别开心。”
  李艳梅的汽车后座上摆着一个大大的维尼熊,车的后备箱里面挂着一个小巧可爱的维尼熊:“学生看我的杯子上印着维尼熊,他们就送我一个维尼熊。虽然这跟我40来岁的年龄有些不协调,不过我还是蛮喜欢的。”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常晶]
其他文献
应新加坡政府、印尼民主党、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率中共代表团于11月18—27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友好访问。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周力、天津市委秘书长段春华、天津市副市长任学锋陪同访问。  此访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周边国家普遍关注会议有关情况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走进周边深入阐释三中全会精神的首个高级别代表团,也是继习近平主席、
2009年8月22日,华北电力大学确诊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此后又陆续确诊15例患者。经过紧急隔离、科学救治、联防联控,截止9月27日最后一例患者出院,先后确诊的17例患者全部康复,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隔离,实现了出现确诊病例但此后未增加一例密切接触者的突出成效,成为流行病医学调查中的成功案例。  在37天的“甲流阻击战”中,面对突发疫情,学校高度重视,将防控甲型H1N1流感视为头等大事,严格按
北方工业大学作为北京市市属工科院校,一直把实践教学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经过长期实践,学校建立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理念;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四个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一个素质(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提出了在大学本科阶段实施“综合工程实践教育”
■10月23日,玻利维亚“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候选人、前经济部长阿尔塞以55.1%的得票率当选新一任总统。其主要竞争对手,公民社群党候选人、前总统梅萨获得28.83%的选票。11月8日,阿尔塞宣誓就职。  ■10月25日,立陶宛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第二轮投票,选出141个席位中剩余的68席。两轮投票后的初步结果显示,反对党祖国联盟一立陶宛基督教民主党入党获得50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执政党立陶宛绿党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建党伊始,党就开展了对外工作。90年来,党的对外工作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回顾历史、总结规律,对于不断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90年来,党的对外工作积极开拓进取、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把握规律,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党的对外交往始于建党之初,当时,我们党就同共产国际保持着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积极争取国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围绕着学校 “十一五”总体发展目标和构建本科人才培养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意见,教材建设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北京市教委关于《北京高校“十一五”教材建设规划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实施精品战略,抓好重点规划,注重专业配套,促进推广运用”的指导方针,积极配合“质量工程”建设,制定了学校教材规划的整体建设思路。     建
编者按: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雪同志全身心投入学校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为师生员工办实事不辞辛劳,为学校发展解难题呕心沥血,推动了学校建设发展。她虽身患癌症但仍忘我地工作,以真情的付出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爱戴,是当代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今年5月,北京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王安顺同志作出批示:张雪同志事迹十分感人,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和学习榜样。7月,李长春、刘延东、刘云山、刘淇等领导同志先后
本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小冲突,当家长和舆论介入,事情就发酵演变成一场暴力。谁最后成为这场暴力的受害者?是努力想当好班主任的年轻老师,还是那个瘦弱的有些逆反的少年?1  高一学生腊志东开学第二天就到数学组办公室找班主任刘长乐。  他说,刘老师,能把我座位朝后头调吗?我想坐后头,最好是最后一排。  校址新迁,搬过来才两个年头,校园内一切全是崭新的,空气中飘满了刺鼻的油漆味,他们一踏进校门就得呼吸这种无处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离退休党支部成立于1996年,现有38位党员,其中80岁以上的老党员23人,70岁~79岁的11人,69岁以下的4人。10多年来,党支部经过了6届支部委员会。历届支委沿袭着良好的工作作风,秉持党性原则,凝聚人心。尽管党员们大多年事已高,但他们仍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经常针对时事热点进行讨论,发表各自观点,为学科发展贡献智慧;他们以实际行动倡导老有所为,在各
艺术干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的专业领域,它以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根据美国艺术干预协会(AATA)的定义:所谓艺术干预,是指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等形式,运用在心理治疗的工具或媒介。它使人们透过口语、非口语的表达及艺术创作经验,去探索个人的问题及潜能,以协助人们达到身心平衡。艺术干预又可以称为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Arts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