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fww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已被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所采用。但是从实践的过程与结果看,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实质缺乏正确的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合作学习变成一种低效高耗的似作秀般的表演。
  
  现象一:小组合作学习时,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探究时空,往往造成合作时“虎头蛇尾”的现象。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试图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测量几种圆形物体(如一元硬币、茶杯、铁圈等)的周长和直径,通过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合作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最后推导出计算圆周长的公式。课堂上,教师怕超过预定的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一再催促学生。在催促中,原本有条不紊的学生忙乱起来,仓促完成了任务,导致最后的研究结果误差较大,偏离了预设的教学期望值。
  思考: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策略,必须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否则学生的探究将一事无成。这节课,教师设想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研究周长公式,但由于对合作时间估计不足,学生无法从容实验、探索,才会造成这种合作时“虎头蛇尾”的现象。
  
  现象二:小组合作的内容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课堂上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
  论,似乎只有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往往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
  
  案例:一位青年教师教学“质数与合数”一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首先让学生分别找出1~12各数的约数,再把它们归纳为三类,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出“质数和合数”的定义,然后针对“1”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为什么“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思考: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合作学习要用在需要合作的地方,要注重实效,不能漫无目的的乱用。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应该尽量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能引起每个学生思索,产生思维兴奋点。这样的问题讨论才有意义,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教材中定义质数、合数时,是将1排除在外的,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是数学上的规定,这样的问题没有思维容量,没有探讨价值,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现象三:“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问题一出现,学生没有深思熟虑,匆忙展开讨论,往往
  造成“人云亦云”“无所事事”的现象。
  
  案例:教学“我们去秋游”实践活动课时,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立即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游玩方案。这时,教师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表“演讲”,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小组对问题还不甚了解,根本无从说起……
  思考: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如无源之水,这样的合作也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像这节课,教师本想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秋游的最佳方案。但由于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学生对问题还没形成独立见解前就急于开展讨论,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才造成这种“人云亦云”“无所事事”的现象。
  
  现象四:课堂的合作学习中,秩序混乱,学生议论纷纷,往往造成“一锅粥”的现象。
  
  案例: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乍看上去学生课堂表现非常积极,甚至有些亢奋。教师常说:“这个问题哪个小组来发表意见?”各小组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我说,我说……”有的甚至离开了座位。当教师指名回答后,其他学生的手依然高举着,甚至抢着大声发表自己的见解。
  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倾听也是必要的。如果不会倾听,又怎能吸取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在合作学习中,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促进者。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必要的环节,重视有价值练习题的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是事半功倍的。通过对比、感悟、发散、交流,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求异思维;空间观念;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2-063  课程标准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不少教师对
吕小军赛前热身时试举了一把160公斤,他扭头对教练于杰说,“今天这个杠铃杆细。”于杰一听乐了:“你小子今天肯定会超常发挥。”  这是7月31日,东京奥运会举重项目男子81公斤级决赛现场。和不少运动类似,举重同样讲究手感——这是运动员手握杠铃杆时,对杠铃杆的一种粗细感知。“有时候觉得细,这意味着能握得特别牢固。有时候觉得粗,手有点发涨,那就是状态不好了。”吕小军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告知粗细是他给
“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从数学教育价值来看,数学阅读应该是建立在思维基础之上的逻辑性阅读、符号化阅读、图表化阅读和多元化阅读。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不能忽视数学阅读,不能忽视对阅读策略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介入”学生的阅读,恰当进行引导和点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文本。  一、“趣”读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无论是引入数学概念,还是在运用、巩固数学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既使概念的建构变得轻松、有趣,也让概念的本质在体验中变得更为清晰,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  一、在亲身经历中体验,激发概念理解的热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应当有利于学生
[摘 要]课程改革指向综合素养的提升、关键能力的提高。改革的脚步驱动着评价体系的变革,对学生的评价需从“考试”转向“测能”。表现性评价是体现过程性的重要评价方式,将其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在对表现性评价的现状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探究有效的应用策略,旨在支持儿童的全面成长。  [关键词]评价变革;儿童成长;综合素养;表现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G
教材是课程标准规定下的课程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转化的“文本”,它涵盖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在心理上和实践中主动获取的学习内容。新课程已将我们从“以本为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走向“以人为本”的全新发展观。新课程使我们明白教材只是一种资源,并不需要我们照本宣科,但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天马行空,完全弃之不顾。教师应如何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充分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组、创造,并
片断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季)秋天的田野可美了,你们想不想去秋游?(想)让我们一起去秋游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大雁正在往南飞,蝴蝶在花中起舞,蜻蜓在林中嬉戏,七星瓢虫在叶蔓上散步……(画面很美,学生看得很入神)  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有花、有草、有树、有蝴蝶、有大雁、有蜻蜓、有七星瓢虫……  (课件出示蝴蝶的放大图)  师:你们觉得这只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公布,铁道部将不再保留,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的铁道部长盛光祖在会后接受媒体采访。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下称“方案”)全文公布。历时五年后,“大部制”改革再度如期而至。  “现行行政体制仍存在许多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地方。”两会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就《方案》做说明时指出,改革
教学是一个过程,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完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逐步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几年来,我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
【摘 要】音乐区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自发的活动,是促进幼儿感受、想象、体验和表现音乐极好的艺术空间。教师可为幼儿创设“美”的环境,选择“宜”的乐曲,投放“趣”的道具,提供“巧”的乐器,让幼儿在音乐活动区中通过自主探索、操作乐器、大胆表现,最大限度实现与音乐对话,与快乐共舞。  【关键词】环境;乐曲;道具;乐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