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浮云遮望眼 重拾初心再出发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中旬,由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指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州体育学院承办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测评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在广州顺利举办。
  与此前举办的各届不同,本届比赛不设奖项,其主旨就是要去除功利,单纯地为中小学体育教师搭建一个展示教学技能的舞台,以引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令主办者感到惊喜、欣慰和始料未及的是,虽然知道比赛不设奖项,但各参赛代表团无一例外,都是一方面尽心尽力全面展示各种良好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对于比赛的成绩、评委的评价,仍然是“锱铢必较”、“非常在意”。他们说:“这是我们的舞台,这是最能体现我们体育教师职业能力的最高级别比赛,站到这个舞台上,竞争是必须的,因为这就是体育精神。不设奖项,没关系,但对测评结果我们是非常关注、十分在意的!”整个比赛期间,选手们超越输赢,摒弃功利,用行动认真地诠释了对体育运动纯粹的热爱、对体育工作者这个职业由衷的敬畏、对自身实力满满的自信。
  笔者有幸参与其事,深受感染和感动,同时,回望这些年体育教育走過的路,心中更有另一番感慨。
  近些年,每到岁末年初,便有机构梳理总结并发布过去一年出现的“流行语”、“新词”,以此反映一年来的世间百态与社会变化。
  的确,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创新不断的国度,各个领域、各种事物都处在快速地变革中。发展变化之快,甚至让人有一不小心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体育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各种“新词”、新概念同样也时时被发明、被创造。比如,“素质”这个词刚刚才被广泛了解、认可,立马又出来了“创新”一词,“创新”一词好不容易被接受,近来,又蹦出来了个“核心素养”。眼下,“核心素养”满天飞,举凡学术会、研讨会、展示会,似乎谁不提及“核心素养”,谁就显得落伍老土、跟不上时代。业界的少数专家及学者,昨天还在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今天目光已齐刷刷地聚焦“核心”:扑面而来的是“核心”理念、讲座及会议中处处可见的围绕“核心”展开的PPT……
  再看看过往的体育课程改革历程,同样也经历着种种的“流行”,创造着各种“新词”。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自上而下,围绕素质教育确定课程目标,国家花巨资培训教师,灌输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及其课程目标,经过努力,体育(与健康)“五大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可谓深入人心。然而,经过八年“折腾”,种瓜得豆,最后却被整合变为课程目标“四个方面”。最近,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启动,据说,本次体育课程将围绕“核心素养”全面改革……可以预期,今后数年,围绕“核心素养”又会创造出更多的新词。
  大家争先恐后、竞相效仿的如果仅仅是“流行语”,倒也罢了。但是,在学术、学科领域,如果也一味地热衷于创造各种学术“流行语”和“新词”,并冠以“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之名,结果就令人堪忧了。
  众所周知,作为一门学科,皆应当有其完整的学科体系和结构,而完整学科体系和结构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术语、学科理论和学科方法。其中,学科术语,就是指以基本概念构成的独特的学科语言体系,它具有规范和相对稳定的特点。虽然,对于学科建设而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使命。但是失去自我,忘却本分,趋势追风,人云亦云,频繁地变化、盲目地跟随、肤浅地套用、生硬地嫁接等,同样也是一个学科不成熟的表征。据此可知,最近几年来体育学科领域层出不穷的一些由上层学科或者相邻学科演变而来,甚至由领导讲话、政策语言推演而来的各种“流行语”、各种“新词”、各种时髦的概念,很多与其说是对体育学科的丰富和发展,不如说是该学科体系和结构自身存在不够完善、不够周圆等缺陷的另一种显现。同时,也反映出该领域的部分专家、学者对本学科缺乏了解、缺乏投入、缺乏自信、缺乏定力的尴尬现实。而最让人忧虑的是,上述少数专家、学者往往身处迷局而不自知,不愿俯下身、扎下根,求真务实地去调查研究,而是避重就轻,人云亦云,追逐潮流,自诩先进。让人担忧的是,他们还常常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经意不经意地将这种盲从和不自信的思想及言论传播给业界的广大从业人员,加剧业界的乱象与盲动,导致业界从业人员变得不自信和缺乏定力。
  其实,业界的所谓“自信”只源自于对某一领域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该领域特殊技能的谙熟精通,对某种核心竞争力的专属拥有。而“定力”一词则常常是和“坚守”紧密相连的。坚守一个领域,坚守一种职业,并在其领域和岗位上有所追求、有所创建、有所发展;不忘初心、不弃根本,不左顾右盼,不人云亦云,即所谓定力。有学者指出,要拥有“自信”与“定力”,需要做到三点:一是敬业,即对所从事职业有敬畏之心,视职业为生命;二是精业,即精通所从事的职业,技艺精湛,身怀绝技;三是奉献,即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担当精神,耐得住寂寞,不急功近利。
  辞旧迎新之际,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参赛选手们用行动警示我们,在纷纷扰扰、喧嚣浮躁的社会变迁中,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是时候沉静下来,追问自己,体育是什么?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该如何回归体育的本质?是时候吹散浮云,远离“流行”,检视来路,寻回初心再出发!
其他文献
摘要:关注学生每一个,秦淮一小有办法,勇士健将齐上阵,双轮驱动促发展;强者拼搏争健将,运用常态评价法,继承传统不放弃,激励效果顶呱呱;弱者争胜当勇士,就比谁的进步大,战胜困难靠努力,优良品质人人夸;团体获胜看总分,人人参与夺取它,健将分值比重小,勇士人多占比大。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坐落在美丽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景区。全校共有18个班,是南京市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和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学校
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综述中,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桦指出了本次科报会在科学研究中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和科学研究对中国学校体育理论、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我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也还存在很多差距。直白地讲,我们的体育科学研究的水平与国际先进的科学研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此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在科学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幼儿教育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多变。幼儿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无论是语言、行为和思想都处于筑基的关键时期,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加倍关注。幼儿的潜力是无限的,开发和培养幼儿的潜在能力至关重要,而剪纸课程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一体,将剪纸融入幼儿教育中,能挖掘幼儿的潜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将对剪纸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融入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体验视觉变化,激发幼儿天性  在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日前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全体大会上建议:要培育市场,青少年对体育的热爱来自兴趣,兴趣要从小培养,需要习惯养成。学校体育课不能成为“挣分课”,不能考什么就教什么。建议改变学校体育教学“重体能,轻技能”的局面,注重兴趣养成,做到基础能力和专项技能并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专项体育教学,使学生最终成为有兴趣、懂门道、会欣赏、能参与的忠实的体育消费者。  姚明
笔者对《身体练习体验探索》一书(文中简称“专著”)进行了三个月的研读,几经学习、讨论与思考,感受颇深。“专著”全书分8章39节,共44万字。沿着“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探索过程,从分析体育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入手,明确体育教学实践需要,以“身体体验”的哲学思想、“具身认知”的科学理论、“教育需要”的经验常识,建立体育教学的身体练习体验学术基础,形成身体练习体验的体育教学,进而构建身体练
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具体身体状况。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报告以及诊断结果给予正规的治疗。本文重点介绍血常规检查的相关知识。血常规血红蛋白检测疾病  (一)血红蛋白增高  如果患者的血红蛋白增高,那么很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首先,是生理性增多。一般高原居民、胎儿、新生儿、刚剧烈活动的人以及极度惊恐或者刚洗完冷水浴的人,会出现生理性血红蛋白增多。而病理性的增多很有可能是
先进技术对教育改革有重要影响,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对于聋校学生而言,他们要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水平,将来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本文介绍了聋生的特点,分析了目前聋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对聋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聋生学习速度较慢,这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对聋生特点的分析,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方式,调动聋生参与学习
一、软式跨栏架的构造  软式跨栏架是由红、黄、蓝3种颜色的环保塑胶发泡材料制成,由底板、横板和侧板组成。不同的颜色可以相互搭配,组成色彩鲜艳的跨栏架(图1)。  二、软式跨栏架的功能与应用  软式跨栏架有可拆分的特点,拆分开的跨栏架可将横板、侧板和底板一字排开,主要可用于低年级的走、跑等项目中(图2-1),也可将拆分开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增加学生对器材的了解,增强其动手能力(图2-2)。  
面对当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未能有效融合民族文化资源的情况,本文将通过分析民族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的理论依据,进而探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如何有效融合民族文化资源,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目前,民族文化在幼儿教育中逐渐边缘化,许多民族文化因素和形态正在被舍弃和遗忘。对此我国教育部大力提倡幼儿园教育要注重民族文化资源的运用,幼儿园教师应积极探索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幼儿教育教学的正确路径,为提高幼儿教育
说课可以定义为一种将课由未成形的“直觉型”转向切实可行的“实践型”的有效教研活动形式,这种便捷易操作的教研评价方式要求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听者一个完整意义的上课感受,考验着说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近年来,随着说课意识的淡化,很多人针对说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使其在各级各类的招聘考试或学科竞赛中“屡屡吃亏”,为此,笔者就参加江苏省招聘和竞赛中所获、所思进行分析,甄别“误区”,找出“对策”,让说课更